1)carrying capacity运载能力
英文短句/例句
1.carrying capacity [transportation]载货量,承载能力,运载能力 [运输]
2.Only a wind of a velocity of over 8 m/s will be able to carry sand material.只有每秒8米以上的风速,才对沙物质有运载能力。
3.Develop Heavy-haul Transportation and Increase Traffic Capacity of Coal Transportation in the East Section of South Corridor;发展重载运输提高煤运南通道东段运输能力
4.Research of Ultimate Longitudinal Capacity of LNG Carrier;LNG运输船总纵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5.Study on Heat Capacity of Transmission Lines Being Operated;运行条件下输电线路热载荷能力研究
6.Little resistance during operation, capable of starting onload and conveying material at high speed.运行阻力小,能有载启动,可高速输送物料。
7.---To upgrade the overall level and capacity of China's launch vehicles.--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8.Kinematics Simulation and Bearing Capacity Computation of the Three-ring Gear Reducer;三环减速器的运动学仿真及承载能力计算
9.Study 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Hebei Province with COIM;运用COIM模型方法研究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
10.Study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Daqin Line Based on the least Interval Method;基于最小间隔法的重载运输通过能力研究
11.Effect of Oxidative Stress on the Ability of Glucose Transport and the Quanility of Glucose Transporter in Piglets Epithelial Cells;氧化应激对仔猪肠细胞葡萄糖转运能力及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12.The Bridge was designed to Bear the heaviest load any train could carry.这座桥的设计能力可承受火车能载运的最重负荷。
13.Information energy, carried by physical energy, is real power of the motion and change of information.而由“物质能”所负载的“信息能”,是信息世界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力。
14.dynamics of marine vehicles海洋运载工具动力学
15.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aunch vehicle运载火箭空气动力特性
16.Study on the Axial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ylinders for the Thruster Truss Structures in Aerospace Launch Vehicles;空间运载器推力支架用复合材料管件轴压性能研究
17.Research on Oxygen-transport Ability of Swimmers as the Effect of Simulating Altitude Training;模拟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载氧能力的影响
18.Since China has the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develop the carrier rocket, it certainly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its flight technology.中国既然有能力独立成功地研制运载火箭,当然有能力解决飞行中的技术问题。
相关短句/例句
transport competency载运能力
3)carrying capacity运载量;载重量;承载能力
4)amphibious lift capacity登陆运载能力
5)volume capacity容积运载能力
6)fractionation[英][,fr?k??n'ei??n][美][,fr?k??n'e??n][军]多弹头运载能力
延伸阅读
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准据法 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按照抵触规则所应适用的某一有关国家的实体法。 法人的属人法 法人是由法律赋予以独立的法律人格的。一个组织或实体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成为法人,具有法律人格即法人资格,各国法律的规定很不一致。例如法国的法律对于任何民事或商业性质的合伙,都可赋予独立的法律人格,而英、美及瑞士等国家的法律,却不认为合伙可以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关于这种法律人格的有无问题或关于法人的一般权利能力的有无问题,如果发生法律抵触,在国际私法上,历来认为应依法人的属人法来解决。但确定法人的属人法的标准,在各国理论和实践中又有以下两种主张: 本座说 认为法人的属人法应依它的"本座"来决定;其属人法即其"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但对本座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本座是指管理中心地或称主事务所而言。一般说来,这里是法人的董事会作出重要决定和实行中央控制的地方,也是它完成许多重要的法律行为的地方,如签订关于收购原料、出售产品等的重要合同,大都是集中在这里进行。欧洲大陆许多国家以及日本和南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都采取这种主张。另一种理解认为本座是指营业中心地或称开发中心地而言,就是公司进行生产、交易、投资或其他活动的地方,如工厂、矿山等都是。这种营业中心地可以同时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国家,因而这种主张在实际上是很少采用的。 成立地说 认为法人的属人法应依它的成立地来决定,其属人法即其据以成立的那个国家(或法域)的法律,亦即它的成立地的法律。根据这种主张,法人是按照一定国家的法律创设起来的,它是从该法律而获得其存在的,因此,一个法人依什么国家的法律成立,该国的法律就是它的属人法。英美法系国家,以及秘鲁、古巴、危地马拉、菲律宾等国,都采取这种主张。 不过,一个公司的创办人,往往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故意规避本国法律的较严规定,而选择在另一国家依该国较为宽大的法律成立法人;这种法律规避的情况在美国尤为常见,特别是规避本州的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即主张以成立地和本座地相结合作为确定法人的属人法和承认法人的法律人格的一个标准。 例如1951年第7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订的《承认外国公司、社团和财团法律人格公约》(截至1983年3月1日尚未生效)就规定:在一个缔约国内依该国法律注册成立的法人,其他缔约国应予以承认;但如其他缔约国认为其真正本座是在内国或甚至是在第三国内,则对依上述法律所取得的法律人格可不予承认。又如1965年10月9日国际法学会关于股份公司的决议,也有类似的主张。 法人的属人法,不仅决定法人是否存在,是否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是否具有一般的权利能力,它还决定:①法人机关的组织、其代表权的范围和限制、法人与社员的关系、社员的权利和义务。②法人能享有什么权利,即特别权利能力问题;能为什么法律行为,即行为能力问题。这不仅决定于法人的属人法,同时还决定于行为地法及其他应适用的法律。③法人的解散和效果等等。 对外国法人的承认 法人虽然依其属人法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但不是在所属国家以外的任何国家也当然具有这种独立的人格。一个外国法人,通常必须经过内国的承认才能在内国作为一个法人而存在,才能被认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法人的国籍 一个国家在承认外国法人以前,必须先解决该法人的国籍问题。关于法人是否也象自然人那样可以具有国籍,在学者中间虽有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法人的国籍这个概念十分必要。至于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英美国家的学者一般主张以法人的成立地为标准,欧洲大陆国家的学者一般主张以法人的本座为标准。这和确定法人的属人法的标准完全一致。因此法人的属人法也就是法人的本国法。 承认的行政手续 大多数国家对外国法人的承认,并不需要有特殊的行政手续,只要外国法人依其属人法已经成立,内国即可予以承认。如英、美就是这样。但有些国家比较严格,外国法人必须经过行政机关的特别许可,才能予以承认。例如联邦德国对于非商业性质的法人组织,就需要有这种特别许可,否则这种组织在联邦德国境内就不具有法人资格。而对于商业性质的组织,如股份有限公司,则不需要有这种特殊的承认行为。又如法国甚至对商业性质的公司,也需要有特殊的命令才能予以承认。 承认的性质 承认一个外国法人,并不是把它转变为一个内国法人,而只意昧着这个外国法人在内国也被认为有法人资格。这种承认,只具有确认或宣示的性质,而没有创设的性质。应当认为某一外国组织是法人,或应认为它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而只是若干自然人的总和,应依该组织的属人法来决定。承认只是确认依外国属人法应认为是法人的外国法人在内国也是法人。 对外国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限制 一个外国法人在内国被承认为法人后,虽具有法人的一般权利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就可自由地在内国享有任何权利或进行任何活动,而不受任何限制。外国法人在内国能享有什么权利和进行什么活动,即它在内国的特别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范围,除应受它的属人法的支配外,还必须同时受内国法的支配。除条约另有规定外,每个国家都有权自由规定外国法人在内国享有权利和进行活动的范围。例如有些国家规定外国法人不得在内国享有土地所有权,不管依其属人法它是否能享有这种所有权。还有些国家严格限制甚至绝对禁止外国法人在内国经营公用事业、金融、保险等企业。一个国家如何规定外国法人在内国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权的性质、各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它与外国法人的本国的关系。一般的原则是:外国法人被承认后,可以在其章程的范围内,享有内国的同类法人所能享有的权利,但不能享有较内国的同类法人更多的权利。特别是外国法人如要在内国从事营业活动,内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政策,分别按照各类法人的不同情况,加以限制甚至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