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鸢尾异黄酮,irisolidone
1)irisolidone尼泊尔鸢尾异黄酮
1.Objective To develop a 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kakkalide,irisolidone,tectorigenin-7-O-xylosylglucoside and biochanin A in flowers of Pueraria lobata.目的建立野葛花中葛花苷、尼泊尔鸢尾异黄酮、鸢尾黄素-7-O-木糖葡萄糖苷、鹰嘴豆芽素A4种异黄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英文短句/例句

1.Studies o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water-soluble irisolidon sulfonate水溶性尼泊尔鸢尾异黄酮磺化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
2.Analysis of Irone in Iris Tectorum by GC/MS鸢尾中鸢尾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
3.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IN RHIAOMES OF IRIS TECTORUM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COLLECTION TIMES不同产地鸢尾及不同采收期栽培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The Research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Aluminum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about Iris Tectorum Maxim. and Iris Pseudacorus L. are under the Aluminum Stress铝胁迫下鸢尾和黄花鸢尾的生理特性及铝吸收特性的研究
5.Of or belonging to the iris family.鸢尾科的鸢尾科的或属于鸢尾科的
6.of or pertain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Nepal or its people or language or culture.属于或关于尼泊尔、尼泊尔人、尼泊尔语、尼泊尔文化的,或有其特点的。
7.Far out in the water there were water-lilies; nearer at hand, yellow irises in bloom.远处水面有睡莲,近处开着黄色的鸢尾花。
8.common yellow-flowered iris of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naturalized in United States and often cultivated.欧洲和北非的一种普通黄花鸢尾,被引种于美国。
9.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Iris germanica cv. Lovely Again有髯鸢尾“常春黄”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10.Gorkhapatra Daily廓尔喀新闻报(尼泊尔)
11.An iris, especially a white-flowered form of Iris germanica.鸢尾鸢尾属植物,尤指开白花的德国鸢尾
12.Over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jute is from India, Pakistan, Bangladesh, Thailand, and Nepal.世界2/3以上的黄麻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和尼泊尔。
13.the basic unit of money in Nepal; equal to 100 paisas.尼泊尔基本的货币单位。
14.Nepal Announces Dissolution of Parliament尼泊尔宣布解散议会
15.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Nepal尼泊尔农业发展银行
16.He made these remarks while addressing a program in Bhaktapur.尼泊尔工农党是尼泊尔七党联盟成员之一。
17.The Indic language of Nepal, closely related to Hindi.尼泊尔语尼泊尔的印度语,同印地语接近
18.Regulation of Flavonoid Biosynthesis by Overexpression Chalcone Isomerase Gene in Saussurea Involucrata;查尔酮异构酶基因过表达对新疆雪莲类黄酮生物合成的调控
相关短句/例句

Sodium 5,7-dihydroxy-6,4'-dimethoxyisoflavone-3'-sulfonate尼泊尔鸢尾异黄酮-3'-磺酸钠
3)Subgenus nepalensis尼泊尔鸢尾亚属
1.The Subgenus nepalensis in China is revised.研究报道了国产鸢尾属尼泊尔鸢尾亚属植物,确认国产该亚属植物为三种一变种。
4)Iris decora Wall var. leucantha白花尼泊尔鸢尾
5)irisolidon尼泊尔鸢尾苷元
1.Water-soluble irisolidon sulfonate(5,7-hydroxyl-4′,6-dimethoxyl-isoflavone-3′-sulfonate) was synthesized by sulfonation an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IR,NMR spectrum and elemental analysis.以尼泊尔鸢尾苷元(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合成了水溶性化合物尼泊尔鸢尾异黄酮-3′-磺酸钠(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并采用IR,NMR及元素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6)shekanin鸢尾黄酮苷
延伸阅读

尼泊尔历史  尼泊尔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南麓,是多山的内陆国,向以喜马拉雅山王国著称。尼泊尔一词来自尼泊尔谷地(即加德满都谷地)的名称,它在传统上主要是指加德满都所在的地区,到18世纪以后才逐渐被用来代表尼泊尔王国目前所管辖的全部领土。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713万(1985),共有30余个民族,主要有廓尔喀人和尼瓦尔人。印度教为国教,89.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少数居民信奉佛教。尼泊尔语为国语,通用英语。首都加德满都。(见彩图)    古代  相传在公元前若干世纪之间,尼泊尔谷地先后出现过戈帕勒王朝、阿比拉王朝和基拉蒂王朝。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蓝毗尼的鲁明台诞生时,尼泊尔正处在基拉蒂王朝的统治时期。公元前 265年斯图恩科在位期间,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曾带着女儿恰鲁玛蒂到佛祖的诞生地朝拜,并访问尼泊尔谷地。    约在公元 250年,北印度的李查维人迁入尼泊尔,逐渐在尼泊尔取得统治地位,建立李查维王朝。该王朝国王马纳·德瓦(约464~505在位)在章古纳拉扬寺树立一块石碑。尼泊尔有记录的历史从此碑开始。马纳·德瓦东征西讨,曾将王朝的领土向北扩展到喜马拉雅山,向西跨过甘达基河,向东直抵柯西河,向南到达特莱平原。    7世纪初,国王希瓦·德瓦(588~606在位)逝世后,他的女婿、首相阿穆苏·瓦尔马(606~640在位)继承王位。阿穆苏·瓦尔马治国有方,精明强干,在他统治下,李查维王朝臻于极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相当发展。关于当时尼泊尔的情况,《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阿穆苏·瓦尔马是印度教徒,但也赞同佛教,酷爱艺术,曾建造著名的凯拉斯库特宫。这是一座七层高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优美,规模巨大,其最上层是可容纳万人的大厅。这说明尼泊尔的建筑工艺在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约在639年,阿穆苏·瓦尔马将女儿布丽库蒂(即赤尊公主)嫁给中国西藏的松赞干布。643年,阿穆苏·瓦尔马的后继者纳伦德拉·德瓦国王即位不久,中国唐朝的使者王玄策等访问了尼泊尔。    723年古纳·卡马·德瓦建立坎堤普尔(即今加德满都)。维贾亚·卡马·德瓦一世死后无嗣,一个名叫巴斯卡尔·德瓦的塔库里种姓的人占据王位,在尼泊尔建立塔库里王朝。在这个王朝统治时期,密教在尼泊尔得到广泛传播,后来还从尼泊尔传入西藏。塔库里王朝只传了 5代国王,后来为索罗王朝取而代之。    中世纪  索罗王朝后来称作谷地马拉王朝。马拉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阿里·德瓦·马拉(1200~1216在位)。其祖先是南雅·德瓦。他来自南印度卡尔纳塔克家族,在南部尼泊尔建立过西姆拉昂加尔王国。    与谷地马拉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尼泊尔卡人地区的马拉王朝。这个王朝统治着卡尔纳利河流域及其以北的一些地区,建立于11世纪,曾三次进攻尼泊尔谷地。12世纪时,该王朝定都元木拉县的森佳。今尼泊尔王国的国语(尼泊尔语),即可追溯到此时。到13世纪时卡人地区马拉王朝变得相当强大。15世纪初期,开始解体,逐渐形成许多土邦王国,它们组成巴伊斯(22国)联盟。大体上同时,在巴伊斯联盟以东的大片地区,出现乔比斯(24国)联盟。这两个联盟十分松散,各土邦王国之间的纵横捭合关系非常复杂。16世纪,这些土邦几乎全都为一些自称属于高级种姓的印度移民所统治;这些移民大都是在穆斯林势力入侵印度后逃到尼泊尔山区来的。    谷地马拉王朝的贾雅·比姆·德瓦·马拉国王在位期间(1256~1271),尼泊尔的著名艺术使者阿尼哥于1260年率领80名艺匠到中国,先后修建大寺庙9座,塔3座。其中大都圣寿万安寺(今北京白塔寺)白塔,最为有名。贾雅斯提提·马拉国王(1382~1395在位)进行重大的宗教和社会改革,对尼泊尔以后社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他根据《摩奴法典》制订有关各种姓的等级地位、职业和服饰等方面的守则,并且大力贯彻执行。从此,印度教在尼泊尔社会扎下了根。    贾雅斯提提·马拉的后继者亚克西雅·马拉(1428~1482在位)征服许多土邦,并将国土扩展到孟加拉地区。去世前,将王国分给 3个儿子,使谷地分裂为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 3个王国。在此后二、三百年间,谷地三国都空前繁荣,商业、贸易和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文化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达到很高水平。但是政治上的分裂和三国之间的相互倾轧,使马拉人的国力日益衰竭。    1559年,从印度契托尔来的一个拉杰普特王公后裔德拉维亚·沙阿,占领尼泊尔西部一个称作廓尔喀的村落,建立一个小王国。1742年,这个王国第10代君主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登上王位。他励精图治,使王国逐渐强大起来。并率廓尔喀军队于1769年征服谷地三国,结束马拉王朝,开始沙阿王朝的统治。从此,尼泊尔逐步趋向统一,也开始有年代准确、史料翔实的历史。    普里特维征服和兼并一系列土邦王国。1775年,普里特维在征战途中逝世。他虽未完全实现建立一个统一的尼泊尔王国的抱负,但为以后尼泊尔王国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里特维国王的后继者积极执行其既定政策,先后统一乔比斯和巴伊斯联盟,在完成尼泊尔王国统一大业中取得很大进展。在统一过程中,廓尔喀军队不断越过传统疆界,使其势力范围一度东到锡金,西抵克什米尔,向北曾进入中国西藏地区。后来遭到一连串的挫折,尼泊尔版图遂在目前的疆界上逐渐固定下来。    普里特维国王逝世后的数十年间,由于连续三个幼王登基,严重地削弱王室的权力。王权衰弱,导致皇亲贵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和互相倾轧。这种情况给以后的殖民者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近代  1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开始向北进犯尼泊尔。早在1791年,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掠夺性的通商条约。1814年,英国以边界事件为借口,向尼泊尔发动侵略战争。尼泊尔人民在首相比姆森·塔帕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在马龙·卡朗和德瓦塔等战役中,沉重打击英国入侵者。但终因人数和装备上的悬殊,最后失利。1816年3月4日,英国迫使尼泊尔签订了萨高利条约。根据此条约,英国将尼泊尔南部 1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平原攫为己有,并在尼泊尔享有种种特权。    尼泊尔并没有屈服。比姆森·塔帕改编并加紧训练军队。另外,他还进行各种社会改革,如宣布高利贷为非法,禁止官吏虐待佃农,禁止贩卖妇女和努力废除奴隶制等。    英国人改变策略,有意加剧和利用贵族间的矛盾和倾轧。在他们的煽动下,潘代家族将比姆森·塔帕迫害致死。接着,拉纳家族的忠格·巴哈杜尔在英国的唆使下,于1846年 9月15日发动政变,制造科特庭院大惨案,杀害所有政敌,夺取军政大权和世袭首相的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拉纳家族允许英国召募尼泊尔人到英属印度军队的廓尔喀师团中服役,在对外政策上接受英国"指导",以此换取英国对其政权的支持和在内政方面的相对自主权。尼泊尔成为英国的附庸。拉纳家族残酷镇压异己,对广大人民强征暴敛,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英国被迫退出印度。由于失去英国的支持,拉纳家族政权面临崩溃的危险。拉纳家族急忙与印、英、美等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企图借此稳定局势。    1950年11月,尼泊尔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拉纳家族专政的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国王特里布文和王储马亨德拉在印度的支持下,利用人民群众的强大声势,通过谈判,迫使拉纳家族接受一项解决方案。王权得到恢复,尼泊尔大会党在行政机构中取得优势地位。1951年 2月18日,特里布文国王颁布临时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结束拉纳家族 105年的世袭统治。    拉纳家族专政结束后,各种政党纷纷成立。这些政党既没有经验,又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1951~1959年间,内阁更迭十分频繁。1955年 3月,马亨德拉继位,1959年颁布尼泊尔第一部宪法。同年2~4月举行第一次大选,尼泊尔大会党以压倒优势受委托组织内阁。但是内阁与马亨德拉国王之间经常发生政见分歧,终于导致内阁于1960年12月15日被宣布解散。1962年12月16日马亨德拉颁布新宪法,开始在尼泊尔实行无党派评议会制度。自1962年至今,为使评议会制度不断完善,于1967、1975和1980年先后三次修改宪法。    1972年 1月31日,比兰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继位。1979年 4月,爆发学生运动和政治骚乱,比兰德拉国王宣布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实行多党制。1980年5月2日,公民投票结果,决定保持无党派评议会制度。1981年,举行第一次成人直接选举的全国评议会大选。1983年 7月11日,苏里雅·巴哈杜尔·塔帕首相因得不到全国评议会的信任而辞职。1983年 7月12日洛肯德拉·巴哈杜尔·昌德出任首相。尼泊尔政府奉行和平、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955年8月1日,尼泊尔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尼两国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和尼泊尔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    参考书目   I.R.Aryal & T.P.Dhunyal,A New History of Nepal,Voice of Nepal (Pvt) Ldt. , Machindra Bahal,Kathmandu,1970.   Daniel Wright ,History of Nepal,Nepal Antiquated Book Publishers, Kathmandu, First edition,1877,Reprint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