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rbanism[英]['?:b?n,izm][美]['?b?n,?z?m]都市性
1.This urbanism created the authors as well as limited them.30年代中国文坛穆时英等现代派小说所显示的“都市性” ,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源泉、思维、情趣及审美特色 ,但也存在缺乏历史容量的涵盖、形式分寸感的控制、及与主潮疏离的局限。
2)urban women都市女性
1.Dalloway and Night and Day,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ty and urban women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本文从分析伍尔夫《达洛卫夫人》和《夜与日》等作品入手,以文化批评为切入点,关注自19世纪以降,现代性给都市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总结女性作为漫游者的都市境遇;而女性带给城市的对日常生活之美的感悟,进入公共领域的现代女性所建立的都市空间,以姐妹情谊来对抗都市人的孤独幻灭之感,增加了女性的可见度及公共影响力。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Self-expression of Women in Urban Areas--Women s complex about urban areas in Zhang Ailing and Sui Shuqing sworks;都市女性的自我言说——张爱玲、施叔青作品中女性的都市情结
2.Study on the Molding of City Women by Contemporary Female Magazines;论当代女性期刊对都市女性的身心塑造
3.On City Female Writers’ Subculture Existence and Private Writing;都市女性的亚文化生存与私人化写作
4.On Paradoxes of the Urban Feminine Fortune in Zhang Xin's Novels浅析张欣小说中都市女性命运的悖论
5.The Research of White Collar in Modern Urban City under Sex Isolation Field;性别职业隔离视野中的现代都市女性白领研究
6.The Gender and Po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Metropolitan Feminine Writing in China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诗学特征
7.The Metropolitan Female Image Towards Modern World--The Magazine "The Young Companion" Analysis on the Metropolitan Female Image in Shanghai in 1930 s;走向现代的都市女性形象——从《良友》画报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女性
8.On the Creation of Females in Qiu Huadong s City Novels;都市的皮影人——评邱华栋都市新小说的女性塑造
9.Analysis on the Fate of Women--On the Women in the City Lights;喧嚣都市中西部女性命运的沉浮——评《都市街灯》中的女性人生
10.The New Femal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Appearance in Taiwan Municipalities;台湾都会女性的新身体观:以台北市女性为例
11.A Lonely Woman in the Rackety Cities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Zhang Xin stories;喧嚣都市里的孤独女人——张欣小说女性形象浅析
12.It is the close friend of young city ladies;她是都市年轻女性的闺中密友;
13.AN INVESTIGATION OF BMD OF 1920 WOMEN WITH BONE PAIN IN CHENGDU.成都市1920例骨痛女性骨密度的研究
14.On the Rheology of the Female Images in Wang Anyi s Urban Works;论王安忆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15.Comments on Female Portrayal in Novels of “Metropolis and Alienation”;“都市·异化”小说在女性演绎中深化
16.Small Lanes and Family Halls--Urban Culture Memory of Female胡同和弄堂——女性的都市文化记忆
17.The Character Description of Bustling Metropolis and the Rational Explore about Feminine Emotion繁华都市的个性特写与女性情感的理性探索
18.Modern city’s "Cagia"--The female body in Mu Shiying、Liu Naou’s city novel;现代都市的“卡吉娅”——穆时英、刘呐鸥都市小说中的女性身体
相关短句/例句
urban women都市女性
1.Dalloway and Night and Day,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ty and urban women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本文从分析伍尔夫《达洛卫夫人》和《夜与日》等作品入手,以文化批评为切入点,关注自19世纪以降,现代性给都市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总结女性作为漫游者的都市境遇;而女性带给城市的对日常生活之美的感悟,进入公共领域的现代女性所建立的都市空间,以姐妹情谊来对抗都市人的孤独幻灭之感,增加了女性的可见度及公共影响力。
3)metropolitan women都市女性
1.In the book,the liffe attilude of a group of metropolitan women who are alienated by western culture and modern commodity economy is shown.从异化角度看 ,《上海宝贝》展示了一群被西方文化、现代商品经济文化异化的都市女性的生活态度 ,她们的共性是———边缘地带的生存方式 ,灵肉分离的婚恋观 ,离经叛道的价值取
4)urban female都市女性
1.To expore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traits of urban female s consumption,investigate the focus and trend of women s consumption.结果表明:(1)都市女性消费具有时尚、理性、注重健康、品牌忠诚度高、注重心理享受等特点;(2)其消费热点和趋势主要体现在:网络消费渐成时尚;发展类消费日益攀升;时尚、品质、品位消费成为亮点;消费时尚的全球化趋势;(3)企业与商家在商业行为中若能合理利用现代都市女性消费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合理调整营销策略,必能赢得市场。
5)Metropolis ·Female都市·女性
6)sustainability city永續性都市
延伸阅读
都市性状态 人类聚居在都市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人格模式。主要特征为:①有复杂的分工、社会分层和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构;②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③人口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④人际接触中有较强的匿名性;⑤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⑥人们的道德行为标准呈现较大的差异。 都市性状态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L.沃思1938年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一文中提出的。他从社会性、多样性、流动性及异质性等方面分析了都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特征和人格模式,并提出了形成都市性状态的3个重要变量:①人口规模。都市是众多人口的聚居点,这一因素在都市的文化和职业特点方面产生很大的异质性。一个人口众多的地方,居民之间必然会出现许多潜在的差别。众多的人口有不同的民族,从不同的地域迁来,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形成复杂的职业结构和以特殊利益为基础的复杂的社会关系,这就要求在都市生活中建立正式控制结构。 ②人口密度。都市的物质空间随人口数量的增大而显得拥挤,由此更加剧了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得都市的环境恶化,公害渐多。贫者居于贫民窟、民族村,富者和中产阶级住在郊区别墅或花园住宅。不同的居住区域,反映了不同的声誉、财富和文化卫生等状况,因而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心理负荷和"容忍差异"的意识。 ③人口异质性。历史上都市作为文化与商业中心,吸收并维持了大量的高度分化的人口。这些不同背景的居民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性别、年龄、种族。都市的精细分工,悬殊的收入,高度的社会流动和非人格化,构成了都市错综复杂的异质性。这使社会的传统控制削弱,并滋生出新的社会问题。 沃思认为,上述3个变量的相互结合形成了都市性状态,产生了都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格模式。由此他对都市生活方式深感不安,认为都市生活吞噬了传统的价值观,毁坏了有意义的风俗和关系。他指出,要在都市控制方面作出重大努力,即进行都市规划,才能创造出真正人道的都市环境。 美国社会学家H.甘斯认为,沃思的上述理论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都市生活方式。他指出都市有4种生活方式:①世界主义者;②未婚者、无孩夫妇;③种族村民;④被剥夺者和失足者。都市生活的多样性是由都市社会的特点造成的。都市人口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就业水平等特点,塑造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他一些社会学家如美国的D.路易斯等人对沃思的理论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都市化不一定导致都市解组,并指出美国大都市中仍保留着首属群体关系与亚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不一定引出病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