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思维,integrated thinking
1)integrated thinking集成思维
1.Training of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thinking in images in the teaching of art design;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集成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培养
英文短句/例句

1.Deconstruction Analysis Divergent Thinking & Integral Thinking in Art Design解构艺术设计中的发散思维与集成思维
2.INTEGRATED THINKING ON ECOLOGICAL RENOVATING OF LILONG IN SHANGHAI“集成思维”与上海里弄建筑的生态改造
3.Training of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thinking in images in the teaching of art design;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集成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培养
4.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New Thinking on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新思维
5.My Thoughts On The Instrumental Music Formed In Hubei Province In China;湖北民间器乐曲的制曲思维——民器集成湖北卷编辑拾零
6.The New Cognition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Management Interface Integration;供应链集成的新思路:管理界面集成
7.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Chinese regional studies and the new idea of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regional and sectorial development.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研究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官员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新思维。
8.Language:A Product of Perception and Thinking:The Formation of Humboldt’s Linguistic Viewpoint in Terms of His Papers on Language Philosophy语言:感知与思维的产物——从《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看洪堡特语言观的形成
9.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Rough Sets and MEA;基于粗糙集—思维进化算法的应用研究
10.Collecting·Hunting·Farming and Poetic Thinking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采集·狩猎·农耕与中国文论的诗性思维
11.Strategy Thoughts on Realization of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CCCG;实现中交集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
12.Groupthink: A Special Model for Foreign Policy Analysis;“小集团思维”:外交政策分析的特殊模式
13.CONGREGATION,CLUSTER,INTEGRATION-PHI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RESOURCE CONFORMITY OF DESIGN ENTERPRISE集合·集聚·集成——设计单位资源整合的哲学思考
14.Deng Xiaoping’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methods are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Modernized Thinking Methods;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15.To Cultivate the Habit of Rethinking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Conception;反思性思维: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生成
16.The Thinking of the ABC Proterty Analysis in Strategic Thoughts;战略思维下作业成本性态分析的思考
17.Ultrastructure of epithelial cells showed a decrease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accumulation of vimentin in bundle and organelle degeneration.其纤维分布稀疏 ,聚集成束 ,细胞器变性 ;
18.Data member, table, view, or cube name数据成员、表、视图,或多维数据集名称
相关短句/例句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methods集成化思维
3)systemic integration thinking系统集成思维
4)concentrated thinking集中思维
1.Learning in colleges should be creative and is the result of intelligent activity,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dispersing thinking and concentrated thinking.针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数学中采用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5)set thinking集合思维
6)thoughtpressure思维云集
延伸阅读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哲学界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一场讨论。这场讨论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经历了学术讨论一政治批判一学术讨论的曲折过程。    讨论的经过  50年代初,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学员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要求教师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还是唯物主义命题,是G.W.F.黑格尔的语言还是恩格斯的语言。杨献珍同艾思奇在观点上发生了根本分歧。杨献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是黑格尔的语言;艾思奇则认为这个命题既可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又可作唯心主义的解释,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1958年 1月,《哲学研究》发表了郭月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一文。1959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于世诚的文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对郭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由此,争论在报刊上展开。1959年10月至1965年,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80多篇。由于当时掌握理论界领导权的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干预破坏,使这场学术讨论变成了政治批判,主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者被扣上"反对毛泽东思想"、"为现代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反对三面红旗提供理论武器"等政治罪名,讨论由此中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哲学界重新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1979年10月至1982年10月,全国报刊发表有关文章40篇左右,观点仍未统一。    争论双方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否作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持肯定观点的一方有艾思奇、王若水、郭月争等;持否定观点的一方有杨献珍、李唯一、于世诚等。分歧主要表现在互相联系的三个问题上:    ①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命题,还是可以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    杨献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因为,它在哲学史上一直是唯心主义的理论,并且,其确定的含义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二者是同一个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者G.巴克莱和E.马赫,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都是在这个含义上援用这一命题的。而唯物主义者从L.费尔巴哈起,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理论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强调指出存在和思维之间的差别,二者是不同一的。    王若水等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以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前者把思维作为同一性的基础,后者把存在作为同一性的基础。"同一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等同的意思,一种是一致、符合的意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他们的著作中,批判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肯定并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中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同时又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并给予唯物主义的解释。把马克思指出存在与思维的差别看成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    杨献珍等人认为,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说成是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恩格斯在这里提出的是世界可知还是不可知的问题。所以,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代替反映论,这就混淆了两种认识论的根本对立,从而根本上取消了反映论。    王若水等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反映论对立起来,就意味着把认识论和辩证法割裂开,是违反恩格斯著作的原意的。    ③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矛盾的同一性"这两个"同一性"是属于同一种范畴,还是两种不同的范畴?    杨献珍等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矛盾的同一性"这两个"同一性"的含义完全不同。前一个"同一性"是"同一个东西"的意思,是唯心主义范畴的同一性;后一个"同一性"说的是组成统一体的对立双方互相联结、互相贯通,并因一定条件互相转化,是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如果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就难以和"原则同格"划清界限。    王若水等人认为,两种同一性的区别不是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的区别,而是抽象的同一性和具体的同一性(或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的区别。杨献珍等人所强调的那种不包含差别的同一性,正是抽象的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是一对矛盾,当然具有同一性。否认它,就是否认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思维和存在是矛盾的同一,和"原则同格"含义完全不同,不会发生混淆的问题。    杨献珍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命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20多年来争论的是前一个问题,而对后一个问题并没有争论。王若水则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意思一样,如承认后者,合乎逻辑地也就承认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