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raffic space交通空间
1.Analysis of the traffic spac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Mianyang;浅析绵阳城市交通空间的演变和发展
2.This study regards the space 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demand of railway station zone as conditions of restricting traffic space.文章把火车站地区的空间结构、交通需求作为交通空间的约束条件,通过对交通需求特征分析,阐述了火车站地区交通空间的构成及交通空间组织的要求。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controlled air traffic space near an airport.机场附近受控制的空中交通空间
2.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Urban Building Space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Space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研究
3.Publishing Technology of Road Traffic Spatial Data Based on WebGIS道路交通空间数据WebGIS发布技术探讨
4.IATA Multilateral Interline Traffic Agreements空运协会航业间交通多边协议
5.WORLD-CITY SPATIALITY AND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HONG KONG世界城市的空间性与香港的交通建设
6.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Spacing Resources of Urban Road Traffic Infrastructures;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研究
7.Contacting Aesthetics in Traffic Node Space of City Center;城市中心区交通节点空间的联系美学
8.Research of Traffic State Space Model and Algorithm at Intersection;单路口交通状态空间模型及算法研究
9.The Study of Environment Products in the Platform Space of City Metro Transportation;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空间环境设施研究
10.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Residential Space;交通与居住空间分布关系的模拟研究
11.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Mass Trans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Spatial Structure;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作用的研究
12.Research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al Organization Oriented by Transportation;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体空间组织研究
13.Research on the Impact on the Traffic Demand Due to the Urban Space Expansion;城市空间增长对交通需求的影响研究
14.Regional Urban-Space Organization Oriented by Rapid Transportation;快速交通引导下的区域城镇空间组织
15.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Transport in Guangzhou;广州城市社区交通特征空间分异研究
16.The Effects of Rail Transit on Urban Spatial Patterns;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探析
17.Study on Space Coupling of Rail Transit and Urban Center System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
18.Air Traffic Control- A game played by airline pilots and air traffic controllers.空中交通管制——飞机驾驶员和空中交管员之间的一场游戏。
相关短句/例句
transportation space交通空间
1.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reate the harmonious ancient living space by proper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s of transportation space and communication space,fully analyz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organization,and then putting f.在居住性街坊改造过程中,通过合理处理交通空间与交往空间的关系,充分分析其交通系统组织的特殊性,提出有利于交往的交通空间设计原则和模式,对于塑造一个和谐的古城生活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3)circulation space交通空间
1.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campus building ,circulation space is the mediaorganiz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architecture which influence the way to constitute.交通空间作为校园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内部空间进而影响校园建筑构成模式的一个媒介,它在一定程度上和交往空间有着密切的复合关系,并且影响着校园建筑的外部形态操作。
2.This paper focuses on circulation space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considers the physical, aesthetic,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its design.本文以商业建筑交通空间为研究对象,从物理环境、景观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强调人性化理念指导下的交通空间设计研究是科学有效的设计途径。
4)transportation core交通核空间
1.Study on the transportation core space design of the high-rise slab building板式高层住宅交通核空间设计探析
5)urban street transport space街道交通空间
1.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street transport space in Chongqing Xiyong University City;谈重庆西永大学城城市街道交通空间规划设计
6)urban transportation space城市交通空间
1.The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urban space identity of Hong Kong shows u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complex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space can not only expands urban space,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ity, building and transportation, but also provides comfortable space for indoor walking or transferring, improves urban integral circumstances for outdoor traffic.从阐述香港城市空间特征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归纳了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整合的思路和特点。
延伸阅读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并于当年招收了首届铁道运输专业本科生60人。1988年以后,运输系先后增设了包装工程、工业企业管理、会计学等4个专业,并改名为管理工程系;1995年,学校成立经济系(现经济管理学院),将本系的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相应学科划归经济系,“管理工程系”更名为“运输管理工程系”,2003年,学校进行二级学院整合,我系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四十多年来,交通运输学院经过校内外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有了相当的办学实力,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四千余人,涌现出了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铁道部总经济师黄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另有厅局级干部20多人、处级干部800多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还有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骨干,我院毕业生在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尤其在西部地区铁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学院现有教职工76名、本科生1740多人、各类研究生300余人;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44人。学院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4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个博士点(与校内两个单位合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1980年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个学科之一,也是全国铁路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第一批获得授予权的两个单位之一。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1990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教学先进集体”。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有2部教材入选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建设教材,7项教改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连续三次获校“科研先进集体”,有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参与完成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步伐,先后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聘请了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mitsuogen(玄光男)教授,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同济大学徐瑞华教授,中国包装检测中心李华主任为本院的兼职教授。2004年6月,学院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信息和管理科学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