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通信,CAN communication
1)CAN communicationCAN通信
1.Design of MCP2515 and CAN communication driving;MCP2515及CAN通信驱动设计
2.And the method for realization of CAN communication module is especially re-eommended in details.对CAN总线的特点、智能测控节点的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作了介绍,尤其是对CAN通信模块的实现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详细的论述。
3.Given the system hardware frame diagram,program design of the data collect、CAN communication initializing、sending and receiving.提出了一种基于ARM7微控制器LPC2292的CAN总线分布式控制系统智能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硬件框图,数据采集、CAN通信初始化、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等部分的程序设计流程图,所设计节点实现方法简单,外扩器件少,结构合理,可靠性高,且节点扩展方便,已用于某工业现场,波特率为10 Kbps。
英文短句/例句

1.CAN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MS320F2812基于TMS320F2812的CAN通信
2.Multi-channel CA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nder Embedded Linux嵌入式Linux下的多通道CAN通信平台
3.Study on CAN Communication of Electronic Brake System for Commercial Vehicle;商用车电子制动系统CAN通信研究
4.Analysis and Design of CAN Communication in CGSE Control System;CGSE控制系统CAN通信分析与设计
5.The Design of Smoke Alarm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基于CAN通信的烟雾报警监控系统设计
6.Implementation of CAN Communication between DSP and Industrial Controlling ComputerDSP和工控机之间CAN通信的实现
7.Construction of CAN b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mong process analytical instruments过程分析仪器中CAN通信网络的构建
8.CAN Communication in Width Bleaching and Washing Combine Manufactured by BRUGMANBRUGMAN宽幅退煮漂联合机的CAN通信
9.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Elevator Based on CAN/LIN Mixed Network;基于CAN/LIN混合网络的电梯通信系统
10.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of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AN Bus;CAN总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信的研究
11.Study 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HEV Based on CAN;基于CAN总线的HEV通信系统网络的研究
12.Research on CAN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Embedded Web Server;基于嵌入式Web的CAN总线通信的研究
13.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Intelligent Nodes Based on CAN-BUS;基于CAN总线的智能节点通信系统设计
14.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CAN Bus and SAEJ1939 Protocol;基于SAEJ1939协议的CAN总线通信技术及应用
15.Communication of CAN Field bus Based on PCC;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的CAN总线通信
16.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of Canbased Vehicle Body Control SystemCAN总线汽车车身控制系统通信的研究
17.The Research of Embedde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d on CAN Bus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通信终端的研究
18.Research of AUV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基于CAN总线技术的AUV通信系统研究
相关短句/例句

CAN(2.0B)CAN(2.0B)通信
3)USB-CAN communicationUSB-CAN通信
4)CAN bus communicationCAN总线通信
1.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MCU and satisfy the demands of astronautic control,the paper puts forward how to realize CAN bus communication by utilizing FPGA to control the CAN controller SJA1000 which works in the inquiry mode.为了克服单片机固有的缺陷,满足航天控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了如何利用FPGA采用查询的方式控制CAN控制器SJA1000,从而实现CAN总线数据通信的方法;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构成、芯片选择和组成原理,对FPGA的控制程序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全满足CAN总线通信要求,与以往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信系统相比较,降低了体积、重量和功耗,具有优越性;该设计已成功应用于星载电场仪的地面检测设备中。
5)CAN-Bus CommunicationCAN总线通信
1.CAN-Bus Communication With C167CR Microcontroller;用C167CR实现CAN总线通信
2.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 of CAN controller based on Infineon C167 series 16 bit microcontroller and constructs the CAN-bus communication programming with Keil C166 and C167CS Starter Kits.采用InfineonC167CS LM单片机实现CAN总线通信。
6)CAN communication protocolCAN通信协议
延伸阅读

"国际通信卫星"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经营的商用通信卫星系列。这个组织到1984年已拥有109个成员国。1965年4月6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半实用、半试验的静止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正式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业务,它是通信卫星进入实用阶段的标志。    从1965年4月至1984年3月,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了5代、6种不同性能的卫星共计35颗(附表),除6颗卫星因运载火箭和远地点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外,其余29颗卫星均被送到了预定的静止轨道位置。1984年 8月前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利用部署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15颗"国际通信卫星",为遍布世界各地17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供电话、电传、电报、电视和数据传输等电信业务;出租卫星通信转发器信道,为部分国家建立国内卫星通信线路;还将为世界各国船只提供部分海上移动通信服务。为满足国际通信的需求,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还将发射3颗等效通信容量为15000话路的"国际通信卫星"Ⅴ-A 号改进型卫星。更大、更先进的第6代系列"国际通信卫星"Ⅵ号正在研制之中。  五代卫星特点  第一代卫星从1963年11月开始研制,由于直接继承采用美国第一颗静止试验通信卫星"辛康"号(Syncom)的技术成果,到发射时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原名为"晨鸟",后改为"国际通信卫星"1号。卫星上装有2个通信转发器,1个因行波管发生故障,通信带宽只有25兆赫。因为在北美和欧洲各只设有一地球站,为与当时商业上普遍使用的频分多路-调频制传输系统联用,采用了单址通信方式。卫星上没有蓄电池,在卫星食期间不能通信。第二代卫星是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要求,为保证当时"阿波罗"载人航天计划的可靠通信联络而应急设计的。卫星上使用了备份行波管和蓄电池。单个转发器实现了多载波多址通信。第三代卫星最突出的技术成就是使用了机械消旋天线,为增大天线增益、提高通信容量起了重要作用。5颗卫星配置在三大洋上空,建成了全球性的商用卫星通信网。第四代卫星的特点是应用陀螺仪旋转稳定技术,使双自旋稳定卫星技术趋于成熟,因而能在消旋平台上首次安装宽、窄两种波束的喇叭抛物面天线和12个通信转发器,使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增大,通信容量增加到4000话路或12路彩色电视。在转发器设计上也由限制功率过渡到限制带宽。为了适应大西洋通信业务高密集地区的需要,第四代卫星经过改进成为"国际通信卫星"Ⅳ-A号,首次利用空间波束隔离的方法实现了频率复用,通信转发器从12个增加到20个,通信容量增加50%。第五代卫星选用了三轴姿态控制方式(见航天器姿态控制),为安装更多大型天线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上、下行使用6/4 吉赫频段外,又采用了14/11吉赫新频段。首次在一颗卫星上同时应用空间波束隔离和正交极化隔离两种频率复用方式,使通信等效带宽比其前代改进型卫星展宽了2倍,从而可使一颗卫星的通信容量超过12000话路。    "国际通信卫星"Ⅴ号  现代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国际商用通信卫星。整个卫星采用模块式结构,由天线舱、通信舱和辅助舱三部分组成。天线舱是个结构塔架,上面装有 4个展开式抛物面反射器、2个馈源阵组件、2个覆球波束喇叭、5个遥测、指令和信标天线以及3个地球敏感器。通信舱装有15台接收机、43个行波管放大器、输入多路调制器、输出多路调制器和 140多个微波开关等通信分系统组件。大功率行波管装在卫星南北两侧板上,使热量辐射到舱外空间。卫星的辅助功能器件,如动量飞轮、推进剂箱、管路和推力器均装于辅助舱内。在中央套筒内装远地点发动机。姿态控制的电子设备、传感器以及电源、遥测和指令分系统则装在中央安装板和南北短侧板上。卫星采用被动式温控,关键部件如远地点发动机和推力器等装有电加热器。在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抛物面反射器展开,南北两侧各伸出一个长7米、宽1.7米的太阳电池翼,并自动跟踪对准太阳,为卫星的仪器设备提供电能。    卫星既可由运载火箭发射,也可由航天飞机发射。它有一个灵活的公用舱(见航天器设计),能适应通信有效载荷的变化。卫星还广泛应用了石墨纤维增强塑料,借以减轻重量。    "国际通信卫星"Ⅴ号系列共有9颗卫星,截至1984年3月已发射了8颗。前6颗均由"宇宙神-半人马座"号火箭发射,后2颗由"阿里安"号运载火箭发射。其中3颗卫星上还装有1.6/1.5吉赫频段的专供海上?巴ㄐ庞玫暮J峦ㄐ抛⑵鳎⒉捎弥亓壳帷⑿矢叩男滦湍庑畹绯卮骘幽畹绯亍?    参考书目   福特航空空间和通信公司编,陈德顺、王常先等译:《国际通信卫星-Ⅴ》,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82。(Ford Aerospace & Communications Corp.,Intelsat-Ⅴ,San Francisco,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