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定位,theory position
1)theory position理论定位
1.The theory position of economics in the knowledge econom ic times;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的理论定位
英文短句/例句

1.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Identification--Specific Basic Theory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论同一认定的理论定位——刑事侦查学的特定基础理论
2.Theoretical Probabilistic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the Orientation Precision Design of Pin定位销定位精度设计的理论概率原理与方法
3.Three Gorges Tourism Position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基于心理定位理论的三峡旅游定位策略研究
4.On the Value Position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简论文化生产力理论认定的价值地位
5.Discuss the Orientation Theory of Value of Jiang Zemin 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论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理论
6.Reori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论高职理论力学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7.Analyse the Practice in China of the Positionning Theory from Baidu s Positioning Strategy;从百度的定位战略分析定位理论在我国的实践
8.The theoretic problem of calculation of workpiece Orientation error when round orifices are oriented;工件以圆孔定位时定位误差计算的理论问题
9.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Judi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sting Technique;论司法心理生理测试技术的价值定位
10.Secondly, about how to verde hree plane theory.二、关于三个平面理论的定位问题;
11.Theori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neumatic Servo Positioning System;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12.Research on Source Localization by Matched Field Processing Based on Ray Theory;基于射线理论的匹配场声源定位研究
13.Appllied Research of Positioning Theory on Tourism Planning;定位理论在旅游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14.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Market Positioning in Suburban Tourism Areas;市场定位理论在城郊旅游地中的应用
15.On the Evidence Attributes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nclusion of Psychological Test in China;我国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与定位
16.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Positioning--As an example of Geely Car;定位理论的创新应用——以吉利汽车为例
17.A Discussion on the Role Localization of Mental Counseling Teachers;论教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角色定位
18.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ocation of Aesthetics of Xunzi s Wen;论荀子“文”的思想理路及其美学定位
相关短句/例句

location theory定位理论
1.This paper proposed a strategy called multi-layers ontologies which based on Mereotopology and location theory.研究了面向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本体空间分析问题;建立了基于Mereotopology与定位理论的山地多层生物资源本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字峨眉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系统。
3)positioning theory定位理论
1.On the one hand,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ositioning theory about commercial R.文章认为我国商业房地产发展历史较短,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特别是理论界对商业地产定位研究、经验积累须做进一步探索,在此,笔者提出商业地产项目多维定位的理论借鉴,一方面全面总结了与商业房地产和商业零售业相关的国内外定位理论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其理论涵盖了商业地产项目定位思想、定位策略、定位原则、定位内容、定位程序和定位方法,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业地产项目进行科学的项目定位提供有益帮助。
4)theoretical basic points of orientation定位理论基点
5)the theory of the accountant orients会计定位理论
6)Theory of City Orientation城市定位理论
延伸阅读

都市定位理论  研究确定都市地理位置的理论。旨在探索决定都市地理位置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都市空间分布和位置确定的过程。都市定位理论发端于19世纪欧美的人文地理学和都市社会学研究,其中较重要的理论模式有:货运中转理论、中心场理论、工业布局理论。    货运中转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通常发生在两种不同的运输系统的相交处,如水运和陆运的衔接点,或铁路和公路的交汇处。在各种货运中转处,由于商品的装卸、存贮、集散和转运,有使人口和财富汇集起来的趋势,并导致各种商业组织、金融信贷机构和服务行业的出现,从而为都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即商品在运输中转的同时伴随着所有权的转让。商业性中转被认为是都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它大大提高了货运中转地点的重要性,使这类地点有条件发展成交通中心型的都市。根据这一理论,都市常常出现在一些交通线的交汇处,商品的存贮、集散或装卸处,以及不同运输系统的转换处。    中心场理论  库利在考察货运中转现象时发现,都市还可成为服务于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这种具有中心集散点性质和服务功能的都市,被称为中心场。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塔勒首先对中心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力图解释都市的规模、数量和分布规律。这一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都市的存在是为了向周围地区提供服务,或者说中心场型都市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周围地区的服务中心。中心场理论认为,一定的生产地区需要一个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各种商品和专门服务;一定规模的中心场都市也需要一定生产地区来维持。当中心场都市所拥有的商品和专门服务能满足周围地区人们的一定需要时,周围地区就成了它的服务领地。但是,中心场都市在提供服务时会受到若干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决定着都市能持续提供服务的最大市场范围和最小市场范围。其中消费者根据使用-行程相关频度所作出的购买模式,对中心场都市的位置有重要意义。在理想条件下,中心场都市应居于它的服务领地的中央,使人们得以节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费用与时间。中心场理论还提出这样一种假设,即都市的规模以及都市为周围地区所提供的何种类型的商品和服务,规定着都市服务领地的大小。都市规模越大,其拥有的服务功能越专门化,就越需要有较大的服务领地。这样,在中心场都市的分布格局中就出现了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序列,都市的级别与其出现频率呈反比关系。低级的中心场提供日常所需的商品和普通服务,距离周围的小居民点不远,星罗棋布,遍及全部生产区域。中级的中心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趋于专门化,其数目较少,都市规模较大。它必须拥有较大的服务领地才能招揽顾客和赢得必要的利润,维持自身的服务功能。最高级的中心场,通常是全部生产区域中最大的都市,往往只有一个,并位于特定地域的中央。它为整个地区提供最专门的商品和服务,并以整个地区为其服务领地和市场。在大、中、小都市的等级序列中,较高层次的都市不仅以其服务领地覆盖着较低层次的都市的服务领地,而且较高层次的都市除了执行自己的中心功能外,还兼有较低层次的都市的服务功能。中心场理论主要依据一定地区对商业性服务的需求状况来解释都市的定位,因此更适合解释各种商业都市的分布,特别是在人口稀少和经济落后地区中都市的形成和分布。有关研究者正致力于使这一理论更简明,更具有普遍的应用意义。对中心场理论的各种假说的经验检验,已获得较大的进展。    工业布局理论  这一理论侧重于解释工业活动的布局,力图揭示影响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及工业城市形成和定位的规律。这些因素包括是否有现成的市场,市场规模的大小如何,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和熟练的劳动力,原料产地及能源供应的位置如何,有无运输设施及其成本状况,土地和资本的条件如何等等。其他因素还有工资、税率、政府的帮助,与其他地区工业部门的联系等。上述因素并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有些工业的位置完全取决于特定地点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业;有些工业的布局则完全取决于市场因素及居民的密集程度。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多数工业布局建立在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基础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最大效益,企业必须权衡在不同地点设厂的成本效果。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以及不同地点的加工成本,是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当定位涉及到多种成本时,有必要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成本的降低。有些工业部门不需要把生产成本作为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就常常要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政治的稳定与否,教育和培训设施的发达程度,以及社区生活的吸引力等等。此外,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行业的集中所能带来的利益,也会左右企业的定位。工业定位的基本原则是:所选地点的吸引力应大于所有其他可选地点吸引力的总和。工业布局理论主张,工业城市的分布与定位,或是资源所在地,或是市场中心,或在交通线附近,或为运输交汇处等等。    上述都市定位理论着重分析了经济因素的作用,但在都市定位过程中,若干非经济因素如宗教、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也会发生重要作用,甚至决定着某些都市的形成与分布。就都市定位理论的总体发展而言,批评者们认为,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假说能为一切都市的定位过程提供较为完善的解释。并且,现有的各种都市定位理论,实质上还只能说是一种对都市生成的"事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