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分析,microeconomic analysis
1)microeconomic analysis微观经济分析
1.Three perspectives, namely economic determinism, institutional basis of market economy, and microeconomic analysis, come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and are best included in general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对法律的经济分析有三个角度 :从经济决定论角度 ,从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角度 ,从微观经济分析角度。
英文短句/例句

1.Micro Analysis Section [Financial Services Bureau]微观经济分析组〔财经事务局〕
2.The Game in the Microeconomic Analysis--Probe into the Risk and Game;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博弈——风险与博弈论初探
3.RMB Regionalization: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de;基于贸易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的微观经济分析
4.Micro-economic and Social Analysis Division微观经济和社会分析司
5.Analysis of the Macro and Micro Effects in Developing Micro-firms;发展微小企业的宏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6.Development and Scale Economics Microanalysis of a Military Hospital;军队医院发展及其规模经济微观分析
7.The Analysis of Assessment Programme on Macro and Microeconomics Course Learning;《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评价方案分析
8.Creativity Performance: Micro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reative Economy创意绩效:创意经济的微观视角分析
9.The Micro-Economic Approach to Western Mainstream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 Kind of Marxist Economic Analysis;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化——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析
10.Microeconomic and Macroeconomic Effects Analysis of RMB NDF Transactions;人民币NDF交易的微观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11.A Mi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the Paddies in Shanghai Suburb;上海市郊水稻经营绩效评估及微观经济学分析
12.Analysis onthe Unifying Problemof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统一问题的分析
13.The Variation of Macro-economic Subject Decision-making Mod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 economics--A New Perspective fo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ics;微观经济主体决策模型变化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个分析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视角
14.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s of Internet-based Virtual Currency on Microeconomy;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影响的分析
15.A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in Micro-Economics Teaching;微观经济学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
16.Microcosmic MFA for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ineral Processing Plants;选矿厂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物质流分析
17.Microeconomic Effect Analysis on Kids Scalar of Family Based on "the Wealth Flows " Model Among Generations;不同生育数量选择的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18.Microscopic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Cyclic Economy: an Analysis Based on Supply Chain;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基于供应链的分析
相关短句/例句

microeconomics analysis微观经济学分析
3)micro-economic effects analysis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4)microcosmic stock economy analyses股市微观经济分析
1.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vesting value of the corporations in the same industry module,a resul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us the method of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microcosmic stock economy analyses is provide.把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运用于股市微观经济分析,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提取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构建模糊评价因素体系来综合评判同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展与股本扩张能力、资产管理与偿债能力,为中长期投资者拟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选择正确的投资品种提供帮助。
5)Micro Analysis Section微观经济分析组(财经事务局)
6)macroeconomic analysis宏观经济分析
1.It also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half entrust weight vector and higher weighted average in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ir applicable prospect.本文还介绍了半赋权向量与高阶加权平均值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
延伸阅读

微观经济学边际分析阶段1838年到1947年,是经济学向数学借用武器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借用的基本武器是微积分,尤其是偏导数、全微分和拉格朗日乘数法。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 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26#8220;导数%26#8221;和%26#8220;偏导数%26#8221;。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古诺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的企业理论和单一市场上企业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论。古诺的企业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对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作了严格定义和研究。古诺的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论,提出了完全竞争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相等之思想,他还研究了垄断竞争问题。这一研究至今仍被当作一种标准的方式,并且推广应用于对策论之中。边际分析阶段,高级微观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下面来介绍边际分析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一些理论。(一)企业理论企业理论研究企业在按一定的价格投入生产要素来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的行为。十九世纪后二十五年中,生产函数概念的产生,使古诺的利润最大化假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套研究投入需求与产出供给的丰富理论,即企业理论。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瓦尔拉、维克斯弟(P. H. Wicksteed)、维克赛尔(K. Wicksell)、以及克拉克(J.B. Clark)。霍特灵(H. Hotelling)首次详细总结了企业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二)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准则与目的对可见需求的影响。戈森、杰文斯和瓦尔拉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定义了消费者需求,首次发展了消费者理论,其后由马歇尔作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论述。斯勒茨基(E. Slutsky)在1915年提出了效用最大化需求的一系列性质,希克斯(J.R. Hicks)、艾伦(R.G.D. Allen)、霍特灵、沃尔德(A. Wald)等人在1934--1944年间又继斯勒茨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效用论的基础在几个方面得到了深化:费希尔(I. Fisher, 1892)与帕累托(V. Pareto, 1909)用序数效用替代了基数效用;弗里希(R. Frisch, 1932)与阿尔特(F. Alt, 1936)提出了基数效用的公理化处理;萨缪尔森(1938)提出了显示性偏好。(三)一般均衡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均衡的特征必然是所有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相等,这是瓦尔拉在1874年提出的一般均衡的基本概念。瓦尔拉不但这样提出问题,而且还把它以联立方程组的形式加以表达,然后声称由于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等尔方程组有解,从而一般经济均衡问题有解。他还提出了一个寻找解的%26#8220;探索过程%26#8221;, 对解的存在性给出了一个经济意义下的证明。瓦尔拉与帕累托还研究了竞争均衡的最优境界问题。后来人们发现,瓦尔拉给出的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的数学证明是不成立的,但由于一般经济均衡思想的重要性,人们花费了八十年的功夫来研究它,最后才于1954年由阿罗和德布罗真正解决。(四)均衡的稳定性均衡的稳定性是指让经济系统实现均衡的一个内部操作过程。瓦尔拉在对他的一般均衡解的存在性进行经济意义下的证明时,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已提出了均衡的稳定性问题,即他所说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