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ino-U.S. Trade Structure中美贸易结构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Research of Trend of the Sino-US Trade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s on Economic Security of China;中美贸易结构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2.The Sustainability of Trade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duct Cycle中美贸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研究
3.The Sino-US Structural Trade Imbalance:An Analysis Based on Heckscher-Ohlin Model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基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分析
4.Research on the Strucut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the China-US Trade Imbalance;中美贸易失衡的结构特征及原因研究
5.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USA;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
6.The Relevance of Trade Structur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merican Aggressively-Unilateral Trade Policy;贸易结构与美国单边威胁性贸易政策的实效性
7.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
8.On Improving Sino-Japanese Trade Structure and Changing Sino-Japanese Trade Growth Model;论改善中日贸易结构与转变中日贸易增长方式
9.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 and Adjustmen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中国贸易结构的调整
10.China s Trade Balance, Trade Structure and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REER) of RMB;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11.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Employment in China: A Trade Structure Perspective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就业效应:贸易结构视角
12.Empirical Studies on Trade Structure and Pattern of Commodity Between China and U.S.A.--2002-2006 After China s Entering WTO;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及类型性质的实证研究——以“入世”后的2002-2006为例
13.The Nucleus-Periphery Perspective to China Analysis--The Trade Conditions, Trade 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tional Economy;核心—外围论对中国的分析——贸易条件—贸易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分析
14.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China s Foreign Trade in Service;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区域结构问题分析
15.A Research on the Tendency of the Foreign-trade Structural Change in China (1870-193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研究(1870-1931)
16.Study of Structured Trade Finance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论结构性贸易融资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7.Optimizing the Trade Structure of It Industry by Technology Advances;以技术进步优化中国IT产业贸易结构
18.China s Foreign Trads Structure and It s Readjustment Countermeasure;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其调整对策
相关短句/例句
China's trade structure中国的贸易结构
3)Trade Structure of Sino-Japanese中日贸易结构
4)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中美贸易
5)Sino-American Trade中美贸易
1.The measuremen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US FDI in China only has prompt promoting effect of China s export to the US,but has not prompt effect of China s importation from the US,and has not hysteresis effect of China s export to the US and China s importation from the US,consequently which can explain the u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of the Sino-American trade to a certain degree.本文计量分析表明,1985~2006年,美国在华FDI仅具有中国对美出口即期促进效应,对中国从美进口无即期效应,并不具有中国对美出口和中国从美进口的滞后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美贸易的非均衡发展具有解释作用。
2.It is a representative event in the Sino-American trade negations.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激增,使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最终达成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
6)Sino-US trade中美贸易
1.Main features of Sino-US trade development;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2.The essence of Sino-US trade: China exports welfare to the U.S.;中美贸易实质: 中国向美国输出福利
3.ARDL approach to perfor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come elasticities and real exchange rate elasticities of the export and import functions of Sino-US trade.文章以1994年1月到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用ARDL框架下的协整方法,对中美贸易的收入弹性和实际汇率弹性进行了经验分析。
延伸阅读
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的GDP在世界上排第7位。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0502,约为1270美圆。在世界上,排在了100名以外。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虽然是个贸易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还远远称不上是贸易强国。中国如何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呢? 一、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首先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经济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就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0年底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中国股市这个新生儿在诞生之始就呈现畸形,头重脚轻。甚至可以不客气的说,中国股市是在证券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仓促开市的。由于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力,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利用上市作为工具圈钱用于投机,而并没有用于发展实业。比如银广厦,德隆系之流。从中国证券市场开市至今十几年来,投资者根本没能从我国股市中获得哪怕一点点的投资回报,只是肥了一些庄家而已。这也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萧条,股民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好,2004年,政府总算行动起来了,证监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政府的干预引导下,中国股市的春天就快要到来了。我们要得只是等待。二、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要有真正的大的公司出现。而不是中国石化,中国海运,中国移动之类的伪公司。我在这说的真正的公司,是指完全市场化,依据市场规律运作的公司。2004年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的18家企业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中国的非公有制企业规模还比较小。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在今年《商业周刊》评出的世界价值最高的100个品牌中,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品牌三星、现代、LG均榜上有名。有这样一个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国际知名性的品牌也越多。在最近公布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也只有海尔和华为两家公司的身影。国际性品牌的匮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变成了世界加工厂,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厂商赚走。 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相当部分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国外技术,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许多产业领域,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一旦威胁到国外竞争对手时,他们会更多地用知识产权、专利等手段还制约我们,对中国企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 同时,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国际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垄断行业仍占主要地位等弱点。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丧失。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政府力量的惯性作用仍在持续,与世界500强在整体素质上还有明显差距。 政府应该转变角色,从主导企业发展逐步转变为引导企业发展。 三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