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hermomagnetic convection热磁对流
1.A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built to study thermomagnetic convection of magnetic fluid in a column enclosure with the presence of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建立了测量非均匀磁场条件下圆柱腔体内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显示,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受磁场强度、温差以及磁场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之间关系的控制,当磁场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时,外加磁场强化了磁流体的热磁对流过程,且随着磁场强度和温差的增大,热磁对流强度加强。
2.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magnetic convection in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magnetic fluid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建立了描述外磁场作用下温度敏感型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回路中热磁对流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英文短句/例句
1.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OMAGNETIC CONV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SENSITIVE MAGNETIC FLUID温度敏感型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研究
2.Anticancer Effect by Hyperthermia of Pancreatic Cancer Using Magnetic Fluid磁流体热疗对胰腺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3.EFFECT OF PRANDTAL NUMBER ON COMBINED THERMALLY AND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IN A CAVITY普朗特数对槽内热磁耦合流动换热影响
4.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with Magnetic Field and Its Field Coordination Analysis;磁场作用下的对流换热及其场协同分析
5.Anticancer effect by hyperthermia of mouse pancreatic cancer using magnetic fluid磁流体热疗对小鼠胰腺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6.Theoretical study on heating effect of Fe_3O_4 magnetic fluid on tumor tissues in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交变磁场中Fe_3O_4磁流体对肿瘤组织加热作用的理论研究
7.A novel method to reduce crucible erosion is by suppressing thermal convection currents, which can be done by applying a magnetic field to the melt.减少坩埚侵蚀的有效方法是对熔体施加磁场以抑制热对流的流动。
8.magnetohydrodynamic shear heating磁流体动力剪切加热
9.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free surface MHD-flow by protrusion wall球凸板对磁场中导电流体自由表面流动的传热强化
10.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Variable Viscosity and Thermal Stratification Effects on MHD Mixed Convectiv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ast a Porous Wedge in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 Reaction化学反应时混合对流传热传质磁流体流经多孔楔形体粘度变化及热分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11.At the solar surface, convective motions of heated gases jostle the magnetic field line.在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对流运动把这根磁力线冲来撞去。
12.Effect of TEMHD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Al Alloy;热电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对铝合金定向凝固显微组织的影响
13.Thermoelectric Magnetohydrodynatic Effects on Dictional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Al-Cu Alloy;热电磁流体动力学对Al-Cu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
14.The Effects of Controlled Plasma by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n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eroengine Nozzle;磁控等离子体对航空发动机尾喷管流动传热的影响
15.Study on the Effect of Local Hyperthermia Mediated by Fe_3O_4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on Rabbit VX2 Liver Tumor ModelFe_3O_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对兔VX2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16.Effect of flow fluid characteristics on performance of rotary magnetic refrigeration for room temperature application换热流体对旋转式室温磁制冷特性影响实验分析
17.Influence of Annealing on Acousto-magnetic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Magnetic-sensing Elements;热处理对非晶磁敏元件声磁性能影响
18.To transfer(heat)by convection.对流通过对流传(热)
相关短句/例句
magneto-thermal convection磁热对流
3)Thermo-electromagnetic Convection热电磁对流
4)thermal current热流;对流
5)convection heat flux对流热流
6)Magnetospheric convection磁层对流
1.On the other hand,an enhancement of magnetospheric convection often results in decreasing of electron density, N, in the F layer.本文从EISCAT探测资料分析确认,沉降粒子对极光区电离层的电离生成率有极重要的作用,但高能和低能粒子的有效电离高度范围完全不同,另一方面,磁层对流的增强却常使F层电子密度N下降,1985年1月28~29日期间出现N(E层)N(F层),且147km以上N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典型扰动剖面。
延伸阅读
对流换热 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它是热传导和热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也称对流传热或对流放热。它是传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是靠分子运动产生的"导热"和流体微团之间形成的"对流"这两种作用来完成的。传热强度不仅与对流运动形成的方式有关,而且还与流速和流体的物性参数,以及固体表面的状况、形状、位置和尺寸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的情况下,传热强度会发生成倍直至成千倍的变化,所以对流换热是一个受许多因素影响且其强度变化幅度又很大的复杂过程。 传热系数 也称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的强度依据牛顿冷却定律,其基本计算公式是:式中q为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与流体之间在单位时间内交换的热量,称作热流密度;T W、Tf分别为固体表面和流体的温度;h称为传热系数,它表示在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上,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K时,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h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如上所述,它与影响换热过程的诸因素有关,并且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所以牛顿公式只能看作是传热系数的一个定义式。它既没有揭示影响对流换热的诸因素与h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给工程计算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简化,只不过把问题的复杂性转移到传热系数的确定上去了。因此,在工程传热计算中,主要的任务是计算h。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求解法、数学分析解法和数值分析解法。 实验求解法 通过实验求出h与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实验求解法是处理工程实际中复杂的对流换热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求解方法的检验标准。 实验求解法是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对求解的问题进行相似分析,求出与问题有关的无量纲数(由相应的物理参数组成)。每个无量纲数都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与对流换热有关的最常见的无量纲数包括:①努塞尔数Nu=hl/k,式中l为特征长度,h为传热系数,k为固体的热导率。它反映换热表面的温度梯度;②雷诺数Re=vl/v,式中v和v分别为流速的特征速度和运动粘度。它反映粘性对流动的影响;③格拉晓夫数,式中γ、g 和Δt分别为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重力加速度和固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它反映浮升力对流动的影响;④普朗特数式中cp为定压比热容;η为动力粘度。它反映流体物性对流动中换热的影响。从数学上可以证明,任何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转换成相应的无量纲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传热系数 h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Nu与其他无量纲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受迫对流换热Nu=f(Re,Pr);对于自然对流换热Nu=f(Gr,Pr)。在这种关系式中,作为独立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有利于实验数据的综合整理。在实验求解时,可以根据相似规律或改变模型尺寸,或更换流体种类进行研究。这种实验称为模化实验。 数学分析解法 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直接求解微分方程组。由于方程组很复杂,这种方法只能求解极个别非常简单的对流换热问题(如光滑圆管内层流流动时的对流换热),尚难用于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L.普朗特提出边界层理论。他利用边界层极薄的特性的简化微分方程组,从而建立了可以数学求解的分析理论,开拓了对流换热向理论分析方向发展的道路,计算机的应用又显著扩大了解题能力。 数值分析解法 把微分方程组的积分求解过程变换成相应的差分方程组的代数求解过程进行求解。这种解法的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但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各种新的实验技术的配合,这一方法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并正在形成传热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数值计算传热学。 对流换热形式 形成对流的原因有两种:流体各部分因温度引起的密度差所形成的运动称为自然对流;由风机、泵等所驱动的流体运动称为受迫对流。相应的换热过程分别称为自然对流换热和受迫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它又可分成大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和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两种。前者的无量纲关系式常表达为 式中下角标m表示无量纲数中的物性参数是根据温度tm=(to+tf)/2确定的,to和tf分别为固体表面和液体的温度;系数C和指数n的数值随固体表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不同而异。 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因空间的几何形状、大小和放置方位不同而异,所以公式繁多。在计算时须根据不同的问题查阅有关手册。 受迫对流换热 根据边界层形成和发展情况的不同,可以分成内部流动和外掠流动两种。根据流动状况的不同,这两种流动又各有层流和湍流(紊流)之分。对于不同流动方式的对流换热问题,须选用相应的无量纲数关系式来计算。例如,对于管内湍流换热,在104≤Ref ≤1.2×105、0.6≤Prf≤120、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温差不大和壁面光滑的直管道等条件下,可以选用下式 式中下角标 f表示相应无量纲数中的有关物性参数都是根据tf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