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生产力,water productivity
1)water productivity水分生产力
1.Simulation of water productivity and soil desic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black locust forestlands on the Loess Plateau;黄土高原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2.Simulation of water productivity and soil desiccation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延安油松人工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3.Combining crop simulation model,CropSyst with GI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water productivity and actual productivity of two rainfed crops,maize and soybean from 1996 to 1999.结合作物模拟模型与GIS,分析了松嫩平原黑土区海伦市主要旱地作物玉米和大豆1996~1999年的产量潜势、水分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
英文短句/例句

1.Mode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op Water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华北平原作物水分生产力区域分异规律模拟
2.Simulation of Water Productivity and Soil Desiccation Effects of Artificial Shrub Forestlands on Loess Pleteau;黄土高原人工灌木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3.Simulation of Water Productivity and Soil Desiccation Effects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on Loess Plateau;黄土高原人工乔木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4.Analysis of the Tiller Productivity of Early Rice Cultivars Ⅶ Tiller Productivity at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Stage水稻早熟品种分蘖生产力的初步分析──Ⅶ.不同插秧期的分蘖生产力
5.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Water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 in Gonghe Basin, Qinghai Province;青海共和盆地水分时空分异与水土资源生产力
6.Study on Precipitation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fforestation by Water Harvesting in Semiarid Region on Loess Plateaus;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的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7.Water Balance, Transition and Crop Productivity in Red Soil Farmland;红壤农田水量平衡和水分转换及作物的生产力
8.prime mover( power for providing movement,such as wind or water)原动力(产生动力的力,如风力或水力).
9.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China s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变迁的技术分析
10.Fussy Subsets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of Cement Manufacturers;水泥生产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模糊聚类分析
11.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on the Service Level of Railway Dangerous Goods Transport Productivity Arrangement铁路危货运输生产力布局服务水平聚类分析
12.Analysi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lean Production Level and Potential in Xinjiang.试论新疆工业发展与清洁生产水平及潜力分析
13.Radial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Unit Production Ability Determination of Compound Hydrocyclones复合式水力旋流器径向压力分布及单体生产能力的确定
14.transcend the actual level of productive forces超越实际生产力水平
15.Production Logging of Water Location Prospecting by Hydraulic Transmission in Horizontal Well水平井水力输送法找水生产测井技术
16.Study on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Water Potential in Inner Field Rainwater Harvesting of Dryland旱地农田微集水种植的水分生产潜力增进机理研究
17.Study on Effect of Soil Fertility and Irrigation Method on Quality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Wheat (Tricum Aestivum L.);土壤肥力和灌水方式对小麦品质及水分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18.Evaluation on Input-output, Achievement and Potential for Rice Production in Shanghai Suburbs;上海市郊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绩效和潜力的评估分析
相关短句/例句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水分生产潜力
1.Long term simulation of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lfalfa on rain-fed highland in south of Loess Plateau;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地苜蓿水分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2.Simulation of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 and soil water dynamics on rainfed high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黄土高原旱塬地冬小麦水分生产潜力与土壤水分动态的模拟研究
3.Based on model validation and database establishment,the dynamic changes of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available water amount in 0-10 m soil layer,and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soil profiles on the alfalfa grasslands at Changwu of semi-humid area,Guyuan of semi-arid area,and Haiyuan of semi-arid prone drought area on Loess Plateau were simulated with WinEPIC model in a 20-30 years period.在模型验证和数据库组建基础上,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20~30年内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10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
3)water productivity of plantations林木水分生产力
4)water production potential水分生产潜力
1.Tree productivity and water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区林木生产力和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5)soil water productivity土壤水分生产力
6)level of productivity生产力水平
延伸阅读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以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为内容的、决定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的。19世纪40年代,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提出了这一规律的基本思想,并用以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做了精辟的概括。    规律的基本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它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在其中运动的社会形式。一定的生产力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依赖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起来。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和确立,就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形式,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容纳发展程度不同的生产力。但是,生产关系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为它所不能容纳的程度时,它就要被打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便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因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①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落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决定于适合与不适合的程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它们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推动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一种生产关系在它产生和确立的一段时期内,与生产力状况是基本适合的,会促进生产力较为迅速地发展。在这期间生产关系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因素,但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某些调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并确立起来,又出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是一个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规律的客观性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发展变革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83页)。这个规律的实质在于:一方面,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建立以及建立新生产关系的具体途径和形式,都要以生产力状况为转移;另一方面,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力迟早要冲破旧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个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里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反动剥削阶级总要极力维护现存的腐朽的生产关系,而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则力图破坏这种生产关系。这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必然表现为反动的剥削阶级与进步的革命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直至爆发社会革命,消灭旧生产关系,建立新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在阶级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种矛盾不能在旧社会本身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根本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在它们的又相适合又相矛盾中,一般说来适合的一面是基本的,因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于不适合的方面,可以在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对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可以自觉地使不适应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过渡。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