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edia and Politics传媒与政治
英文短句/例句
1.Medium Politics Evolution-Looks at between the Nearly Ten Year Russian Media and the Political Relations from Two Chechen War Report;媒介政治的演变—从两次车臣战争的报道看近十年俄罗斯传媒与政治的关系
2.Media politics and party’s authority: interactiving, the limits and enlightenment传媒政治与政党权威:互动、限度及启示
3.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Political Function of Network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政治功能的比较分析
4.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Mass Media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传播与大众媒介
5.Mass media,public sphere and political identity大众传播媒介、公共领域与政治认同
6.The Media and Party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Interaction,Integration and Its Limits;当代西方传媒与政党政治:互动、融合及其限度
7.Interaction: Manipulating and Manipulated Mass Media──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Mass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互动:操纵的传媒与传媒的操纵──浅析新闻传媒与美国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
8.Impacts and Challenges on Mass Media Posed by the New Trend of Party Politics;政党政治发展新趋势对大众传媒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影响与挑战
9."Political Media":Dual Logic of Politics and Media;“政治媒体化”:政治与媒体的双重逻辑
10.On the Media s Social Solicitude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论新闻传媒的社会关怀与政治意识文明建设
11.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on Metropolitan Career Women 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大众传媒对都市职业女性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
12.On the Posi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edia in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论高校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3.Media and Civilization: The Political Vision of Innis s Theory on Communication;媒介与文明:伊尼斯传播理论的政治视野
14.Power Domain: Study on Communication political Economy & Media;权力的视域: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媒介研究
15.Approach to Mass Media’s Influence upon College Moral Education;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16.Media Commercialization Through the Vis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传媒商品化
17.Information,Media and Public Service Resettl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pace and Government Transitions in China;信息、传媒与公共服务——治道变革与中国政府信息空间的重理
18.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ternative Media:Case Studies of South Korea and Venezuela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另类媒介——以韩国与委内瑞拉为例
相关短句/例句
mass media and political charms现代传媒与政治魅力
3)media-politics view传媒政治观
4)media political economic传媒政治经济学
1.Graham Murdock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new left school” and chief initiator of media political economics.格雷厄姆·默多克是西方传媒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当今英国“新左派”的代表人物。
5)Media and La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ights传媒与法治刍议
6)The 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传媒批判政治经济学
延伸阅读
日本近现代政治思想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后形成的政治思想。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可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个阶段。 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政治思想 19世纪中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事实,使日本武士出身的知识分子大为震惊,传统的"华夷"思想受到了冲击,"锁国攘夷"论迅速被"为攘夷而开国"的主张所取代。佐久间象山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技)术"的新价值观,力主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巩固海防,走富国强兵道路。明治维新的思想先驱吉田松阴认为制外必先治内,率先提出"尊皇讨幕"、"草莽崛起"的主张,成为倒幕维新的政治路线。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推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政策,大量引进西方近代的技术、文化、思想和社会政治制度。福泽谕吉等启蒙思想家在明治前期积极传播西方近代文化和政治思想,为振兴教育、宣传自由主义和"四民平等"及促成立宪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把西方视为文明的样板,提出"脱亚"论,鼓吹对外伸张"国权",为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日本采取富国强兵政策,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近代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国家主义,这是日本近代政治思想的主流。其特点是:对内灌输"万世一系"、"一君万民"的尊皇思想(天皇制意识形态),以不断扩大国权、压制民权;对外推崇弱肉强食的"脱亚入欧"论,或标榜大亚细亚主义、大东亚共荣圈,把侵略扩张合法化。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家主义思想发展到顶峰,走向法西斯主义。北一辉炮制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鼓吹"解散国会"、"改造内阁"、"限制私有财产"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右翼激进分子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发动了昭和维新运动。 与国家主义思潮相对抗,近代曾两次兴起宣传民主主义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明治前期的自由民权运动,提出制定宪法、开设民选议会、保障国民的自由权利等要求。植木枝盛等左翼民权派还提出了实现共和政治的要求。由于藩阀政府的镇压,这次运动终归失败,《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使民权派的政治主张化为泡影。第二次高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大正民主运动,吉野作造力主民本主义,美浓部达吉提出"天皇机关说"与"天皇主权说"相对抗,抵制《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及国家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思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日本,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日俄战争前后被译成日文。20~30年代初,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产生了讲座派和劳农派。前者以野吕荣太郎为代表,强调日本资本主义的后进性,主张先搞民主革命然后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二次革命"论;后者以堺利彦为代表,其观点与前者对立,主张"一次革命"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思想 日本战败后,从政治体制到社会思潮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占领时期制定了新宪法,其中关于"象征天皇制"、"主权在民"、"保障基本人权"、"永久放弃交战权"等规定,为战后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丸山真男深刻分析了战前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得以横行的历史和社会心理根源,唤起市民主体的"精神革命",并把民主化看作是"永久革命"的进程。这些思想对战后和平民主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思潮在战后得到发展,几乎所有的在野党都在本党纲领中提到各种"社会主义"目标。60年代后半期以来,由于国际国内原因,"社会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有所下降,社会主义政党面临严峻考验。日本社会党在向坂逸郎领导的社会主义协会影响下,曾强调该党的阶级性和战斗性,并在社会党国际成?敝幸约そ持啤5牵玫尘?70年代党内斗争,80年代最终与"劳农派"马克思主义决裂,走上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日本共产党也在70年代对本党纲领作了两次重大修改,从党纲中删去了无产阶级专政,认为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尚处在"生成阶段",优越性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后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60年代后半期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新国家主义思潮开始抬头。这一思潮包括向国民灌输国家观念和国防意识、攻击战后民主和新宪法、鼓吹大国主义情绪等内容,一些人则粉饰战前日本侵略扩张的历史,鼓吹日本要成为"军事大国"。林房雄在60年代初炮制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把日本近代史美化为"解放亚洲"的历史。这股思潮在80年代有所发展,发生了内阁成员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侵略中国的内容。江藤淳不仅否定战后民主和新宪法,还极力宣扬"一君万民"思想。新国家主义是日本在新形势下追求大国地位的思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