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
1)Dostoevsky[,d?st?'jefski]陀思妥耶夫斯基
1.On Dostoevsky and Kawabata fro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小人物刻画·细节叙事·精神拯救——比较视阈下的川端康成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2.Kafka and Dostoevsky;卡夫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3.Study of Dostoevsky s Love and Writing;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与创作
英文短句/例句

1.Forster, Joseph Conrad, George Orwell, Fyodor Dostoyevsky, and Henrik Ibsen, among others.奥威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等。
2.Proper Free Name in the Base "Crime and Punishment" Then that the Top is Thought of;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自由之名
3.Epilepsy and Dostoevsky s Fiction Creation;癫痫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
4.On Criminal Problems in Dostoyevsky s Novels;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
5.The Metaphorical Implications of Dostolvski s National Religion;陀思妥耶夫斯基民族宗教的隐喻内涵
6.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fessional Consciousness of Lu Xun and Dostoyevsky;忏悔意识下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7.The Liberal Feature of Figures in Dostoevsky’s Novel;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的自由特性
8.Brief Talk on Description of Persons in Poor People Written by Tostoyevsje;浅议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的人物刻画
9.The Dream and Illusion of Crime in Dostoevsky's Novels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罪之梦幻
10.The Study on the Image of Garden in the Fiction of Dostoyevsky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
11.The Spiritual Self-blashphemy:Dostoevsky's Nightmare精神自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梦魇”
12.About the Thoughts of People of Dostoevskey and Tostoy;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人民性思想
13.A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s in Dostoyevsky and Yu Da-fu;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郁达夫心理描写异同论
14.On Dostoyevsky s Influence of Nonviolence on Zhou Zuoren;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非暴力”思想对周作人的影响
15."To Be a True Man "--Elementary Pensee of Fyodor Dostoyevsky Compose;“成为真正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思想初探
16.Discussion on "I Think So I Am Here" in Dostoyevsky s Short Story Creation;谈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我在之思”
17.The Thinkers in the Dostoyevsky's Novels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思想者”形象
18.The Prophet of the Social Crisis --the Subject Depicted by Dostoevsky and Modernist School Literature陀思妥耶夫斯基:社会危机的预言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主题与现代派文学
相关短句/例句

Dostoyevsky[英][,d?st?:'jefski][美][,dɑst?'j?fsk?]陀思妥耶夫斯基
1.Probing into the Sources of Crime Problems in Dostoyevsky s Novels;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犯罪主题的渊源
2.On Dostoyevsky s Influence of Nonviolence on Zhou Zuoren;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非暴力”思想对周作人的影响
3.Dostoyevsky s Contribution to Narrative Nonfictional Novels;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写实小说叙事的贡献
3)Dostoyevsky's novels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
4)Dostoevsky[,d?st?'jefski]陀斯妥耶夫斯基
1.The Modernist Features in Dostoevsky s Novels;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若干现代性特征
2.Dostoevsky is a novelist with unique styl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Russia.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侧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把宗教信仰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5)Dostoyevsky[英][,d?st?:'jefski][美][,dɑst?'j?fsk?]陀思妥也夫斯基
1.Zhou Zuo-ren:Being in the Dostoyevsky’s Discourse;周作人: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话语活动中
6)Aotuoyefusiji奥陀耶夫斯基,А.И.
延伸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Dostoevski,FiodorMikhailovich俄国作家。1821年11月11日生于莫斯科,1881年2月9日卒于圣彼得堡。1838年进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就读,1843年毕业后在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一年后因爱好文学离职,不久成职业作家。1844年首次出版的作品,是翻译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图片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借地位低微的公务员杰符什金和举目无亲的孤女瓦莲卡的书信往来,表现两个受苦人的真诚爱情及其不幸结局。作品继承和深化了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小人物”主题,揭示社会的贫富对立和极大不公,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1845年发表后被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接着创作的《双重人格》、《女房东》、《脆弱的心》和《涅陀契卡·涅兹凡诺娃》(未完成)等中篇小说,有脱离社会环境表现人物内在本性和病态心理倾向,受到革命民主派批评家的非难。184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白夜》与前不同,主要描写内心纯正的人物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情。40年代末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参加反农奴制秘密团体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1849年4月被捕并判处死刑,临刑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1854年又改为在当地当列兵。1857年,经友人多方周旋,获准写作并发表作品。1859年回圣彼得堡定居。9年里接连遭受的死刑、流放、苦役、充军等最残酷的打击和折磨,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自此经常发作的癫痫病大大加深了他的精神苦闷。由于长期远离俄国进步思想的中心,他同革命民主派的分歧日益加大加深。在重返圣彼得堡的头五、六年里,他和哥哥米哈依尔合办的《当代》和《时代》月刊,同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搞阴谋诡计、巧取豪夺,造成伊赫曼耶夫和斯密司老人两个家庭家破人亡的过程为情节主线,在继续描写“小人物”为首的革命民主派展开论战。其论文《波夫先生和艺术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却又指责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艺术应有进步思想内容的主张是美学上的“功利主义”。另一篇论文《两个理论家阵营》宣扬近似斯拉夫主义的“根基论”,认为俄国人民“自古以来的思想”是信仰基督和沙皇,解决俄国社会问题应当从本民族的“根基”出发,使贵族和人民和解,在君主和教会庇护下各阶层团结一致。1863年发表的特写《冬天记的夏天印象》,包含同样的观点。作家这个阶段的创作,有《舅舅的梦》、《斯捷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被欺凌和被侮辱的》、《死屋手记》和《地下室手记》共5部小说,其中后3部较有名。长篇小说《被欺凌和被侮辱的》以资产阶级冒险家的悲惨遭遇的同时,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引起个人、家庭及社会道德堕落的主题。在揭示社会重大矛盾冲突时,又以受害者娜塔莎、涅莉的形象,宣扬逆来顺受的消极思想。长篇小说《死屋手记》,系据亲身经历写成。作品在真实展示各类苦役犯的可怕处境及精神状态的基础上,突出了以温顺和容忍来求得道德上新生。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是《穷人》里杰符什金一类“小人物”的消极变种。这个退休小官吏因受尽欺辱痛感社会是他面前一堵冷酷的墙,想报复却无能,于是整天蜷伏在狭小的自我圈子里,自己不积极抗争,还反对社会革命的主张,因为在他看来,人人都有罪,谁想救世济人先得来一番道德上自我净化。作品多处有同革命民主派论争的内容,对此史论界历来多持否定态度。近年俄国及中国有的研究者把“地下人”的形象及其病态心理作为当时俄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指出小说的内容不无真实的一面。1864年作家的妻子和哥哥相继病故,和哥哥合办的《时代》杂志不久停刊。为摆脱困境,陀思妥耶夫斯基全力埋头创作。1866年长篇小说《罪与罚》问世,给他带来极大声誉。作品通过当时圣彼得堡拉斯科尔尼科夫和马尔美拉陀夫两家穷苦人与荒淫无耻的地主斯维德利加依洛夫、卑鄙冷酷的官僚富商卢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描写了旧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政治、道德基础等的全面崩溃和新的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发展时期俄国的城市生活,其社会冲突和人物性格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主人公杀人犯罪及后来受尽内心折磨、投案自首这一中心情节的开展中,小说一方面十分有力地揭露资产阶级所谓“强有力的个性”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个人主义理论反人道、反民主的实质,同时企图以主人公“超人”哲学的破产来证明任何暴力消除邪恶的办法都不可行,甚至导致自身的毁灭,又一次表明作者对革命民主派的误解和偏见。对犯罪主人公受感化的描写,还带有宗教说教的色彩。《罪与罚》问世后,作家因哥哥去世留下满身债务,再加健康状况越来越坏,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幸有安娜·斯涅金娜的帮助,才得以摆脱危机。安娜·斯涅金娜是当时应聘来家的年轻女速记员,特别崇拜作家的才华。两人很快互生情意,1867年结为夫妻。是她的无私的爱和悉心照料,重新唤起年近半百、贫病交逼的作家的生活和创作热情。1867~1871年间,作家偕夫人两度到瑞士、德国、意大利和捷克的许多地方旅游。第二次出游回国后,他一方面同波别陀诺斯采夫等上层极右翼政客密切交往,另一方面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等主动恢复同他接触,又引起他对早年曾热烈支持他的革命民主派的美好回忆。在创作方面,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其中《白痴》、《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3部长篇小说,都是他后期的代表作。《罪与罚》插图《白痴》在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上流社会作出广泛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被欺凌和被侮辱的》一书的主题。书中漂亮聪明的女主人公娜斯塔西娅·费利波芙娜的悲惨结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带来恶果的有力控诉。而善良、宽容、处处相信人和尊重人的梅什金公爵竟无力挽救娜斯塔西娅,恰好表明这位“正面”主人公企图以信仰和基督徒式的博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群魔》根据1871年无政府主义者涅恰耶夫谋杀案的材料写成。它对当时俄国上层官僚和自由派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作了一定的暴露和批判,但更突出的是把主张破坏一切、毁灭“整个社会”说成是俄国进步青年的革命原则,把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说成是俄国革命运动的固有思想。显然成为对俄国革命和革命者的歪曲。《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围绕着费多尔·卡拉马佐夫和他的儿子们——德米特里、伊凡、阿列克谢以及名为奴仆实为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通过对这一家人不同性格、心理和命运的精湛描写,使小说的画面成了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进攻下俄国社会的缩影。小说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人性内涵的发掘,也要比他以往任何一部作品丰富、深刻得多。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分析,尤其是对人物病态心理和犯罪心理的分析。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情节发展迅速,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人物激烈的内心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为此他有时诉诸非理性的直觉和意识流。同时代的和后来的许多名家几乎都肯定他难以企及的成就,但说法不同。高尔基在严厉批判他的哲学观点的同时,一再称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并说“就表现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而俄国和欧洲的不少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则把他奉为自己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