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亚微米,VDSM
1)VDSM超深亚微米
1.Antenna Effect in VDSM IC Design;超深亚微米IC设计中的天线效应
2.A Fast Algorithm of Imaging for Simulation of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 in VDSM;一种超深亚微米下IC光刻透射成像的快速算法
3.The Physical Design Solution for Million-Gate SoC Under VDSM;超深亚微米下百万门级系统级芯片的物理设计方案
英文短句/例句

1.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of Ultra-Deep-Submicron SOI SiGe MOSFETs;超深亚微米SiGe SOI MOSFETs的特性研究
2.Research on NBTI in Ultra Deep Sub Micron PMOSFET Device;超深亚微米PMOSFET器件NBTI研究
3.A Research on RTS Noise in Ultra Deep Submicron MOS Devices;超深亚微米MOS器件RTS噪声研究
4.Method of Reliability Design and Modeling for Very Deep Submicron Integrated Circuits;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与建模方法
5.Study on Hot-carrier Effect in Ultra-deep Submicronmeter MOSFET;超深亚微米MOSFET器件中热载流子效应的研究
6.Study of the GIDL Current and Related Reliability Issues for Ultra-deep Submicron CMOS Devices;超深亚微米CMOS器件GIDL电流及其可靠性研究
7.Gate Dielectric Breakdown of Very-Deep Sub-micron n-channel Si-MOSFET;超深亚微米n沟道Si-MOSFET中栅介质的击穿
8.Study on Crosstalk and Its Effect of Interconnect in VDSM超深亚微米工艺下互连线串扰及其影响研究
9.Simulation for the neutron radiation effects on 0.18μm LDD NMOSFET中子辐照超深亚微米NMOSFET的数值模拟研究初探
10.Methodology for Ultra Deep Sub-micro Integrated Circuit Interconnect Geometric Variation Extraction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互连线几何变异提取方法
11.Architectural Level Leakage Power Optimization for Ultra-Deep Submicron Microprocessors;超深亚微米微处理器漏流功耗的体系结构级优化技术研究
12.Hard Core Modeling and the Key Techniques of Physical Design in VDSM SOC;超深亚微米SOC设计IP硬核建模及物理实现关键技术
13.Study on Power Estimation Methodology & Correlative Problem in VDSM Integrated Circuit;超深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功耗估计方法及相关算法研究
14.Study on the Modeling and Hot Carrier Induced Reliability of Ultra-deep Submicrometer LDD MOSFETs;超深亚微米LDD MOSFET器件模型及热载流子可靠性研究
15.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a Lithography Simulation Tool in VDSM;超深亚微米下一种光刻仿真工具的系统框架研究及其实现
16.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and Design Technology of VDSM IC Manufacturability;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可制造性验证与设计技术研究
17.Research on Simulation of Optical Proximity Effect in VDSM IC Manufacture;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光学邻近效应模拟的研究
18.Nanometer and Submicron Electrochemical Micromachining Using Ultra-Short Voltage Pulses纳米、亚微米的超窄脉宽微细电化学加工
相关短句/例句

UDSM超深亚微米
1.Fast Solver for Power Grid Node Voltage in UDSM;超深亚微米下快速电源网格节点电压求解器
2.Research of Signal Integrity Based on UDSM IC Design;基于超深亚微米IC设计的信号完整性研究
3.Crosstalk and Its Avoidance in UDSM;超深亚微米设计中串扰的影响及避免
3)VDSM(very deep submicrometer)超深亚微米
4)Ultra Deep Sub-Micron(UDSM)超深亚微米(UDSM)
5)ultra deep submic ron de vice超深亚微米器件
6)very deep submicron (VDSM)超深亚微米工艺
1.With progress in VLSI,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ULSI) deep submicron (DSM) and very deep submicron (VDSM) technology, many new pro.目前 ,在深亚微米、超深亚微米工艺下的超大规模、甚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 ,性能驱动总体布线算法已成为布图设计中的一个国际研究热点 。
延伸阅读

超深孔地质钻探  为研究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地质和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又称科学钻探。超深孔的深度定义,随钻探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目前,用旋转钻机施工深6000米以上,用岩心钻机施工深3000米以上的钻孔,统称为超深孔。    目的  主要有以下 7个:①研究深部地质学、实施"国际岩石圈计划"(ILP)的主要手段之一;②探察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研究其物质组分和矿产分布规律,研究新的成矿理论;③验证深层地球物探探测资料;④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⑤在火山岩区勘探和开发"干热岩"地热能源;⑥作为地壳深部长期观测孔站,装置仪器长期观测地磁、地电、地应力、地热变化,掌握地壳活动规律,研究岩矿成因、变质作用、物相转化、合成矿物的条件等;⑦作为地壳深部核废料处理场。    特点  超深孔钻探与一般的钻探相比,有其特殊性。①孔位应选在地壳尽可能裸露的结晶岩地区。②要尽量取出全套地层的地下地质实物资料,如岩心、岩屑、侧壁岩样、液态和气态样;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和采集地球化学信息资料。③为减轻钻探设备的总重量、节约功率总消耗,使用高强度轻合金钻杆;为保持长钻杆柱(3000~15000米)的高度稳定性、预防钻孔弯曲,大量削减起下钻次数,降低非生产时间和劳动强度,要采用与孔底动力机(涡轮钻、螺杆钻、冲击回转钻)结合的绳索取心和孔底换钻头等新技术。④结晶岩坚硬,要研制全新式长寿命金刚石钻头。⑤由于钻探工作是在高温、(150~400℃)、高压(100~150MPa)状态下进行,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都要提高耐高温、高压的能力,还必须采用抗高温的钻井液材料和处理剂。    各国超深孔及其成果简介  主要介绍前苏联、美国、德国、中国等的情况:    ①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初,地质学家Н.А.别利亚耶夫斯基等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提出,为获得整个地壳剖面,至少要在6个地区打超深孔。苏联国家科委为统一协调超深孔钻探规划,组建了"地球地下资源研究与超深孔钻探部门科学委员会"。由Е.А.科兹洛夫斯基任主席。有95个生产和科研单位参加。设计施工超深孔约18口。其中СГ-1井设计深度12000米(在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复背斜);СГ-2井设计深度15000米(阿塞拜疆的萨阿特雷);СГ-3井设计深度15000米(科拉半岛)。其他15口为6000米左右的卫星井。СГ-3井到1986年3月已达12300米,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超深孔钻探中意外地发现:在7000~8000米深的岩层中,有矿化水和大量温度达 150℃的二氧化碳、氦、氢和碳氢化合物气体;在岩石中还有20亿年前的生物化石;火成岩比预估的要厚得多;预计在4500米左右遇到太古宙岩层,实际上在6800米才遇到;过去认为地震波传播速度突变处就是康拉德面(即地壳花岗岩与深部玄武岩的交界处),物探探测为7000米,而11000米还未遇到。这使水热矿床和油气形成的传统理论遇到挑战。苏联科学家认为,在4700米以下,用折射波识别地震波折射和多种岩石结构的单道地震速率来划分层位是错误的。    ②美国。1961年,美国开始实施莫霍计划 (MoholeProject),在加利福尼亚湾外试钻,此后在墨西哥西海岸外钻到玄武岩,因多种原因而中途终止计划执行。1965年,美国组建了"海洋地球深部取样联合机构"(JOIDES),由苏、英、日、联邦德国等参加商定进行"深海钻探计划"。    1968~1983年正式执行"深海钻探计划",用"格洛玛·挑战者"号钻探船航遍各大洋,在96个航次中共航行60万公里,在624个工作点上钻了1092个钻孔,取岩心近9.8万米,最大工作水深6247米,水下最大钻进深度1412米,钻入玄武岩最深583米,编成的《深海钻探计划初步报告》至1985年已达40多卷,对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美国在俄克拉何马州钻成了罗杰斯1号超深孔,深9583米。1984年 3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领导下,由23所大学参加组建了地壳深部观测与取样组织(ECDOSO)。1985年一些科学家提出33份有关科学钻探的建议,分设"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大陆科学钻探计划"(CSDP),这两个计划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大陆共选定井位29处,1986年在索尔顿海的以研究地热为主第一口深孔于3月完工,井底温度高达365℃。    ③德国。1985年,联邦德国成立了"大陆深孔钻探"(KTB)组织,在联邦德国科技部(BMFT)领导下,选定两个深孔孔位,代号分别为ENV和ZTT。ENV先导孔于1987年9月18日开钻,孔深达到4000.1米,于1988年4月完成。主孔设计深度为12000米已于1990年9月正式开钻。    ④中国。中国开展深部地质学研究已有多年,已取得一些成果,并参加了"国际岩石圈计划"。1978年为石油勘探钻成一口深7175米的超深井,1988年起已筹办超深孔地质钻探。目前已开展前期科研工作。    ⑤其他国家。法国、意大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分别钻了多口超深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参加了"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    参考书目   Ye.A. 科兹洛夫斯基编,张秋生主译:《科拉超深钻井》,地质出版社,北京,1989。(Ye.A.Kozlovsky ed.,The Superdeep Well of the Kola Peninsula,Springr-Verlag,Berli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