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Schoenberg
1)Schoenberg勋伯格
1.The Summary about Schoenberg and the Music Researches on him in China;国内有关勋伯格及其音乐的研究综述
2.Traditional Inheritance in New Music——Analysis of Schoenberg s Six Piano Pieces;新音乐中的传统继承性——试析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
3.My Dear Hagerl :Self-Representation in Schoenberg s String Quartet NO.2;“我亲爱的哈格尔”:在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自画像
英文短句/例句

1.Schoenberg was a progenitor of modern music.勋伯格是一位现代音乐的先驱。
2.The Summary about Schoenberg and the Music Researches on him in China;国内有关勋伯格及其音乐的研究综述
3.A Study of Arnold Schoenberg's Das Buch Der H(?)ngenden G(?)rten (Op. 15): The Relationship of Text and Music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
4.The Influence of Schoenberg's Religious Thought on His Music;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5.Schoenberg’s String Quartet in D Minor, Op.7;勋伯格《D小调弦乐四重奏》(Op.7)的主题构建
6.Yearning For TonalityA Study on Schberg Piano Concerto (Op. 42);怀念调性——勋伯格《钢琴协奏曲》Op.42创作特点研究
7.Inquiry into Present Home Research of Schoenbery and His Music;对国内勋伯格及其音乐研究状况的述评
8.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onism from Schoenberg s Music;从勋伯格的音乐看表现主义的美学特征
9.The Twelve-Tone Technique and Orchestration in Schoenberg's Variations for Orchestra(Ⅱ)勋伯格《乐队变奏曲》的十二音处理与配器技术(下)
10.Theme Center of Arnold Schoenberg's Early Atonality勋伯格初期无调性音乐作品中的主题中心
11.The Twelve-Tone Technique and Orchestration in Schoenberg's Variations for Orchestra(Ⅰ)勋伯格《乐队变奏曲》的十二音处理与配器技术(上)
12.My Dear Hagerl :Self-Representation in Schoenberg s String Quartet NO.2;“我亲爱的哈格尔”:在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自画像
13.The Vienna school headed by a. Schoenberg and his pupils a. Webern and a. Berg moved directly to the exploration of sounds in a more abstract sense.以勋伯格及其学生韦伯恩和伯格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直接对声音进行了更加抽象的分析。
14.Traditional Inheritance in New Music--Analysis of Schoenberg s Six Piano Pieces;新音乐中的传统继承性——试析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
15.Romantic, Liberal, Organized: An Unrest Soul of A Creator: A n Analysis of Schoenberg s Piano Pieces (Ⅰ) (Langman,ziyou, zuzhi: yige chuangz aozhe de buan linghun (shang)-Xunboge gangqin xiaopin xi);浪漫·自由·组织:一个创造者的不安灵魂(上)——勋伯格钢琴小品析
16.Explora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 s Music Horizon;20世纪音乐视界的开拓与探索——关于勋伯格和序列音乐
17.If the existence of music has meaning, it was necessarily anti-Nazist and anti-political in that circumstance.勋伯格、欣德米特、瓦尔特、马勒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犹豫,做出了合乎理性和良知的选择;
18."The true pioneer of the post-Romantic era, Schoenberg was committed to the "emancipation of dissonance."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名符其实的开拓者,勋伯格致力于"解放不谐和音"。
相关短句/例句

Arnold Schnberg (1874~1951)勋伯格,A.
3)Schonberg music勋伯格音乐
1.The advert of Schonberg music generated the most popular music language in 1950 s.1904年勋伯格与其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等三人在创作生涯中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音乐创作进行变革的第二维也纳乐派,勋伯格音乐的出现和传播,产生了20世纪50年代中最流行的音乐语言。
4)Schonberg and Alain Boublil勋伯格与鲍伯利
5)On the Music of Amold Schonberg浅谈勋伯格音乐
6)Greenberg格林伯格
1.Clement Greenber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critics in the 20~(th) Century.格林伯格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美术批评家之一,其批评主要涉及现代绘画与雕塑领域。
延伸阅读

勋伯格勋伯格(1874~1951)Schnberg,Arnold奥地利裔美国作曲家。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洛杉矶。幼学小提琴和大提琴,9岁曾作小提琴二重奏等小曲。1891~1895年任银行职员以维持家计,其间从A.von采姆林斯基学和声、对位和作曲,但主要是靠自学成名。1901年后在柏林和维也纳从事教学活动,1915~1917年服兵役。1918年组织维也纳私人音乐演出协会,专门演出20世纪新音乐。1925年任教于普鲁士艺术学院。1933年因纳粹排犹而移居美国,先后任教于波士顿马尔金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1941年入美国籍。他的早期创作基本上属于晚期浪漫派风格,如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康塔塔《古雷之歌》和交响诗《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等。1908年后开始探索无调性的音乐风格,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他的作品中,不同音高的各音之间的结合不再以某个音为中心,不协和和弦也不再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他受表现主义画家影响,不仅自己作画,还写了几部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如单人剧《期待》和说白歌唱《月迷的皮埃罗》等。这些作品表现绝望、恐惧、痛苦等病态心理或情绪,音乐语言夸张、变形、怪诞。这阶段重要的无调性作品还有5首管弦乐小品《预感》、《往昔》、《色彩》、《突变》、《必不可少的朗诵调》和戏剧配乐《幸运的手》等。1923年他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找到一种组织音乐材料的新方法,形成十二音体系作曲技法。他用半音阶中的12个音,自由构成一个音列,用原形、转位、逆行、倒置等方法安排,然后编织成曲。他后期用十二音技法创作的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和歌剧《摩西与亚伦》等。他的作品大多难于被人理解,经常受到冷遇,他死后才日益被人重视。他的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与他的学生贝格和韦贝恩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著作有《和声学》、《和声的结构功能》、《作曲基础》、《风格和思想》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