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avicord古钢琴
1.Another probe into how the Clavicord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对古钢琴传入中国的再探讨
英文短句/例句
1.Playing Bach s clavier works with Accordion;用手风琴演奏巴赫的古钢琴音乐作品
2.Our clavichord is kept in the living-room.我们的古钢琴安放在起居室里。
3.Our clavichord is kept in the living room.我们的击弦古钢琴是放在起居室里的。
4.The Harpsichord Music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约·塞·巴赫(1685-1750)的古钢琴艺术
5.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iano Specialized Education in Inner Mongolia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6.We have an old musical instrument. It is called a clavichord.我们有一件古老的乐器.它叫击弦古钢琴。
7.A small, legless rectangular harpsichord popular in the16th and17th centuries.Often used in the plural.维吉诺古钢琴在16世纪到17世纪流行的一种长方形无足的小型古钢琴。常用作复数
8.The clavichord's tone was metallic and never powerful;敲弦古钢琴的音调有金属的音质,缺乏雄劲。
9.The famous classical pianist, Kong Xiangdong,著名古典音乐钢琴演奏家孔祥东,
10.Chopin:Poet of the Piano走近古典音乐(十九) 钢琴诗人肖邦
11.the piano, violin, cello, etc part钢琴、 小提琴、 大提琴等部.
12.case, for pians, organs or harmoniums钢琴、风琴或簧风琴箱
13.This instrument is also called guqin or the seven-stringed qin.琴亦称"古琴"、"七弦琴"。
14.Well, a classical guitar has nylon strings and its neck is bigger than a steel-string guitar's.嗯,古典吉他用尼龙弦而且琴把比钢弦的吉他大。
15.The piano has a quaint old-world tone about it.这架钢琴的音色具有一种古雅的老式风味。
16.At the same time, Gray was studying classical piano, which she pursued for seven years.格雷同时还学习弹奏古典钢琴曲,一学就是七年。
17.On Timbre and Key-Touching of Classical Piano Works,Taking Mozart as an Example;以莫扎特为例试论古典钢琴作品的音色与触键
18.The Collision of Classical and Romantic--On Haydn s Piano Sonata;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简评
相关短句/例句
classical piano古典钢琴
1.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piano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deep level of the timbre and key-touching to probe into the internal connotation of classical piano works,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play classical piano works.在学习钢琴演奏过程中,我们只有从音色与触键的深层次去挖掘古典钢琴作品的内在涵义,才能更贴切的演奏古典钢琴作品。
3)harpsichords古钢琴曲
1.Comparing with Bach as the summation and the milestone of the Baroque period, crea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rococo presented by Francois Couperin more than 200 harpsichords.与巴赫对巴罗克音乐时代的总结与里程碑意义相比,弗朗索瓦·库普兰的两百多首古钢琴曲代表的是洛可可音乐的精华。
4)ancient piano music古钢琴音乐
1.And when playing ancient piano music on the modern piano,we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y and time,i.巴洛克时期影响演奏法的乐器性能、时代风格、表演艺术趣味这三大因素,而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古钢琴音乐时必须遵循"历史性"和"时代性"原则,既应考虑到巴洛克风格时期的总体特征,忠实于历史风貌,在演奏时有所节制,但又不必过分拘泥于模仿古钢琴音色,应适当发挥现代钢琴的优良性能,尊重历史但不把历史变成禁锢演奏个性的枷锁。
5)harpsichord[英]['hɑ:ps?k?:d][美]['hɑrps?'k?rd]拨弦古钢琴
6)harpsichord[英]['hɑ:ps?k?:d][美]['hɑrps?'k?rd]击弦古钢琴
延伸阅读
钢琴教师
钢琴教师
英文片名:the piano teacher中文译名:钢琴教师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主演:伊莎贝·尔于佩斯贝洛特·马吉梅尔类型:剧情片长:129分年代:2001年故事梗概:四十岁的爱丽卡是一个严厉冷峻的钢琴教师,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教授钢琴,与自己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同住,从小便受到母亲的严格管理,致使内心极度压抑矛盾,母女两人也互相折磨日日争吵。爱丽卡为发泄自己的情欲便经常看色情电影,甚至在厕所里用剃刀自虐,通过病态的偷窥与自虐来抒发内心的愤怒和欲望。直到一天一个活力十足的男学生闯进她的生活,他被她沉静贤淑的外表所吸引,并开始对老师进行性爱诱惑,最后两人互相虐待彼此的精神与肉体……获奖:2001戛纳影展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评审会大奖欧洲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其他
相关短句/例句
这部电影改编自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21岁时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莉萨·沙滕》,随即引起强烈反响。耶利内克迄今为止共创作了50部作品,获得了21项文学奖,其中英语作品4部,法语作品9部,其余均用德语创作。其作品在欧洲颇具影响,特别是女性读者对她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她在文笔和格式上又不拘一格,散文、诗歌、小说、剧作、影视脚本等文体都曾在她笔下诞生。此外,耶利内克本人还有“激进女性”之称,因为她的许多作品都以强烈批评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著称。在她发表的抒情诗、散文、剧本、广播剧以及电影剧本里,她所描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妇女如何被毁掉的故事。简介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埃里卡虽年龄上已届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 甚至睡觉也必须与母亲在同一个床上。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 埃里卡被禁止和外人随便交往,不能穿时装。想要一双高跟鞋都不行。她的内心囚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富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阶: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而埃里卡也开始走出发霉的生活。试着走向远方的一缕阳光……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耶利内克,1946年10月 20 日生于奥地刊的米尔茨楚施拉格一个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自幼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197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管风琴硕士学位。70年代初,她辗转柏林、罗马等地。1974年与戈特弗里德・许恩斯贝格结婚,居住在慕尼黑和维也纳。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1967年出版诗集《丽莎的影子》。1970年发表讽刺小说《宝贝,我们是诱饵》。此后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作品。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成分的《钢罕教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女情人们》(1975)、《钢琴教师》(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们》(1995)、《贪婪》(2000),戏剧《克拉拉s》(1981)、《城堡戏剧》(1985)、《在阿尔卑斯山上》(2002)、《死亡与少女l―v》(2002)等。她先后获得过海因利希・伯尔奖。施蒂利业州文学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等许多奖项,200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译者简介:宁瑛,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5年至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穷员。主要学术成果有《20世纪德语文学史》、《托马斯・曼评传》,翻译作品有《斯大林格勒》、《安妮日记》等。 郑华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5年至今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主要科研成果有《德语修辞学教程》、《视听说写学德文》、《德语惯用语录双解词典》翻译作品《惊马奔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