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食用菌类 点击量:244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时,掌握一门投入不需要太多,就可以换碗饭吃的技术,至少生存无忧。特别是近两年后疫情时代,更是显现出了掌握一门生存技术的优势。这些小本创业技术资料是历经1年收集而来,赠送给支持我们的用户。
提示:您尚未登录,请点 登 陆 后下载,如果您还没有账户请点 注 册 ,登陆完成后,请刷新本页查看详细信息。
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平菇高产、稳产的一种限制因素。近几年来,宜昌市郊的平菇栽培杂菌污染比较普遍,栽培户一般损失10%~30%,严重者片菇不收,已引起了当地菇农的忧虑。为了弄清袋栽平菇的污染原因,1997~1998年我们作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污染原因 1)环境污染:栽培场所不经清扫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或离垃圾堆、粪坑等污染源较近,空气中杂菌基数高,直接造成污染。大部分污染都是由此引起的,而且很多菇农反应,多年连续栽培,污染会越来越严重。对此,我们进行了测试,取灭菌平皿在空气中暴露1min后检测。栽培1年的环境中仅有少数几个霉菌菌落,而连续栽培3年后,环境中的霉菌菌落多达60多个。这是因为栽培过程中对污染的菇料处理不彻底,而栽培环境中有丰富的养分供其繁殖扩增,从而造成栽培环境杂菌越来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2)菌种低劣:不少菇农不讲究菌种质量,使用长期存放的老化菌种,或者为了省钱方便,买来一支母种就无限制地转管扩繁,致使菌种生活力逐渐衰退。而这种老化和衰退的菌种生活力极差,抗杂菌的能力也随之降低,间接造成了污染。更有甚者使用已经感染的菌种,直接造成了污染。 3)原料变质:无计划大量采购原材料,而不得不长期堆积,甚至露天存放任其雨淋,从而引起原材料发热、发霉、变质,引起严重污染。 4)配料不科学:培养料营养搭配不合理,有的菇农为了增加营养,添加过量麸皮、米糠、玉米面等含氮物质,然而这些
小本创业技术资料需要登录后并加入会员才可以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