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虫摇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7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虫摇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摇取分离蜂蜜的机械。
公知的摇蜜机,有一圆桶型的壳体,机架为框形结构,由传动机构带动并在壳体内转动,传动机构一般为手摇式。由于目前饲养量最多的中蜂,其储蜜脾和子脾都存在于同一巢框的巢脾上,使用这种摇蜜机摇蜜时,载有巢脾的巢框放置在机架框架上无定位,巢脾的子脾部位无保护,巢框一面的蜜脱净后,要将巢框从机架框架中取出调换方向,重新放入机架框架进行二次脱蜜,容易碰坏巢房,而且摇蜜机转动摇蜜时,总有许多未封盖的幼虫被甩出来掉在蜂蜜里,即影响蜜的质量,又破坏蜂群的繁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蜜方便,不损伤幼虫,结构简单的保虫摇蜜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摇蜜机由壳体、机架、传动机构等构成,机架由传动机构带动并在壳体内转动,机架上设置有载笼,载笼按巢框结构设计,其端面装有保护幼虫的保护片,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弹片,以便巢框定位。载笼可设置成固定式,也可设置成转向式,载笼与机架之间由转向机构连接,载笼在机架中可转动方向。机架根据载笼转动或固定可设计成圆桶形或方形。
脱蜜时,巢框插入载笼定位,保护片保护巢框子脾部位,随着机架的转动,脱净巢框靠壳体一面的蜜后,可将巢框从载笼中取出调换方向,重新放入载笼进行二次脱蜜,也可将载笼转动90°使里面变外面,再脱净巢框另一面的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载笼端面上装有保护片,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弹片,使得巢框在载笼内定位方便,不损伤幼虫,而且在载笼上设置转向机构,使得载笼在机架中可转动方向,巢框两面脱蜜效果好。
附图2、4,7、8分别给出本实用新型载笼及其机架两种结构形式,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载笼结构示意图;图2转动式载笼位置示意图;图3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转动式载笼机架结构示意图;图5底梁结构示意图;图6壳体结构示意图;图7固定式载笼机架结构示意图;图8图7的俯视图。
图中1载笼2保护片3转向轴4巢框弹片5巢框插孔6转向轴插孔7转向机构8定位弹片9传动机构10齿轮11顶梁12顶轴承座13顶轴承14顶轴 15连接板 16机架(转动式载笼)17横梁18底轴19底轴承20底梁21底轴承座22壳体23机架(固定式载笼)实施例1参看
图1,1是载笼,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5和巢框弹片4,端面上设置有2个保护片2,巢框插入巢框插孔5内,在巢框弹片4作用下定位,保护片2装在载笼1两端面对应位置上,正好覆盖巢框子脾区域而露出储蜜区域。
参看图2、3、4、5、6,转向轴3装置在载笼1侧面,6是固定在机架16上的转向轴插孔,转向轴3与转向轴插孔6配合,构成转向机构7,载笼1支撑在机架16上,并绕支撑点转动。图2中虚线为载笼1转动位置示意,载笼1转动到图示位置时,在定位弹片8作用下定位。9是传动机构,10是一对传动齿轮,12是顶轴承座,13是顶轴承,11是顶梁,14是顶轴,15是连接板,连接板15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16的横梁17上,顶梁11与壳体22连接,20是底梁,与壳体22连接,21是底轴承座,19是底轴承,18是底轴,机架16在顶轴承13和底轴承19支撑下在壳体22内转动。
实施例2参看图7、8,载笼1外端面对应位置装有保护片2,载笼1上不设置转向机构,载笼1固定在机架23上并与机架23成一体,机架23由轴承13、19支撑并在壳体22内转动。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脱蜜时,脱净巢框靠壳体一面的蜜后,要将巢框从载笼中取出调换方向,重新放入载笼进行二次脱蜜。实施例2的结构适于小型蜂场。
权利要求1.一种保虫摇蜜机,由壳体(22)、机架(16、23)、传动机构(9)等构成,机架(16、23)由传动机构(9)带动并在壳体(22)内转动,其特征在于机架(16、23)上设置有载笼(1),载笼(1)端面装有保护片(2),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5)和巢框弹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保虫摇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笼(1)上设置有转向机构(7),载笼(1)与机架(16)之间通过转向机构(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保虫摇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笼转向机构(7)由装置在载笼(1)侧面的转向轴(3)和与之配合的固定在机架(16)上的转向轴插孔(6)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保虫摇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2)为2片,装置在载笼(1)两端面对应位置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虫摇蜜机,摇蜜机机架上的载笼端面装有保护片,载笼框架上设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弹片,巢框沿巢框插孔插入载笼定位,保护片覆盖巢框子脾区域,使得巢框在载笼内定位方便,不损伤幼虫。而且载笼可设转向机构,载笼在机架中可转动方向,巢框两面脱蜜效果好。
文档编号A01K59/00GK2430016SQ0022730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日
发明者刘灵曾 申请人:刘灵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