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门式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77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页门式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捕鼠器,尤其是一种活页门式捕鼠器。
老鼠是一种会给人们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动物,它既会破坏人们的生活用品,也会传播病菌。因此,人们发明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捕鼠装置,如电子捕鼠器、夹板式弹簧捕鼠器等等。这些捕鼠装置均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捕获老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捕获成功率更高的活页门式捕鼠器。
本实用新型的活页门式捕鼠器,包括捕鼠盒体,其特征在于捕鼠盒体至少由前、后两段盒体以活动方式对接而成;捕鼠盒体的一端设有一供老鼠进入的门洞,门洞配有一只能由外向内推开、而不能由内向外推开的单向活页门,活页门上开有与盒体内腔室相通的孔眼。
本实用新型的活页门式捕鼠器另一特征在于捕鼠盒体为透明盒体。
本实用新型的活页门式捕鼠器再一特征在于盒体内设有一可将捕获的老鼠套住便于取出消灭的绳套。
本实用新型的活页门式捕鼠器设计原理是利用设置在捕鼠盒体上的单向活页门所开设的孔眼可使盒体内置的诱饵香味散发,以便引诱老鼠推开只能向内开启的活页门,使老鼠误闯进入捕鼠盒体。由于活页门为单向开启结构,进入捕鼠盒体的老鼠无法推开活页门。捕鼠盒体可利用废弃的透明饮料瓶制作,透明的捕鼠盒体可使操作者随时了解被捕获后的老鼠在盒内的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盒体设置的绳套则可方便地将盒体内的老鼠套住,并收紧消灭之。由于本捕鼠器的盒体由几段盒体采用活动对接方式构成,故其在捕获老鼠后的取出很方便,只需将对接的盒体分开,盒体内的狩物即可取出。这种结构的盒体还方便清洗,有利于将盒体上沾有的老鼠异味洗净,用于下次捕鼠作业。本活页门式捕鼠器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捕鼠成功率高,操作直观,清洗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便于推广使用的新型捕鼠器。
本实用新型活页门式捕鼠器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活页门式捕鼠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从
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只具有形如透明饮料瓶捕鼠盒体的活页门式捕鼠器,捕鼠盒体1由前、中、后三段盒体2、3、4通过各自的插接卡口5连接组合而成,盒体2的端面设有门洞6,门洞6上通过轴7安装一单向活页门8,该活页门8受门洞6的门框限制只能绕轴7向盒体内腔9转动。单向活页门8上开设有与盒体内腔9相通的孔眼10。为方便消灭进入盒体内腔9后的老鼠,盒体内腔9设有一可方便将老鼠套住收紧的绳索11,绳索11的一端露于盒体1外,本实施例的捕鼠盒体1因采用透明材料瓶制成,因此绳索11可从盒体1的瓶口12露出。为保证本活页门式捕鼠器的活页门在无外力作用下,与门洞6的门框始终处于闭合状态,盒体1的下部设有一可使盒体1门洞6端着地的架座13。
本实用新型活页门式捕鼠器的使用方法是将诱饵置于盒体内腔9,把捕鼠器置于老鼠常出没的埸所,使捕鼠盒体1的门洞6端着地,盒体内腔9所置的诱饵之气味通过活页门8上的孔眼散发出来,当经过此地的老鼠嗅到后,便顺着气味的出处搜索,由于活页门8具有既灵活、又轻便之特性,故当老鼠在诱饵的引诱下自然会推开活页门8而进入盒体内腔9,老鼠一旦进入盒体内腔9,便不能退出。此时,人们可以利用透明盒体,清楚地观察到盒体1内老鼠的状况,亦可利用盒体内腔9所设的绳索11,将老鼠套住,手持露于盒体1外的绳索11另一端,收紧绳索11,即可将盒体内腔9中的老鼠处死。然后,利用组成盒体1的插接卡口5打开盒体1,取出盒体1内的死鼠。由于本活页门式捕鼠器的各部件均可方便折开,其清洗极为方便,为本活页门式捕鼠器的反复使用提供了条件。
权利要求1.一种活页门式捕鼠器,包括捕鼠盒体(1),其特征在于捕鼠盒体(1)至少由前、后两段盒体以活动方式对接而成;捕鼠盒体(1)的一端设有一供老鼠进入的门洞(6),门洞(6)配有一只能由外向内推开、而不能由内向外推开的单向活页门(8),活页门(8)上开有与盒体内腔(9)室相通的孔眼(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页门式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捕鼠盒体(1)为透明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页门式捕鼠器,其特征在于盒体(10)内设有一可将捕获的老鼠套住便于取出消灭的绳索(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页门式捕鼠器,其特征在于盒体(1)的下部设有一可使盒体门洞(6)端着地并防止盒体翻转的架座(13)。
专利摘要一种活页门式捕鼠器,包括:捕鼠盒体,其特征在于:捕鼠盒体的一端设有一供老鼠进入的门洞,门洞配有一只能由外向内推开、而不能由内向外推开的单向活页门,利用单向活页门所开设的孔眼可使盒体内置的诱饵香味散发,以便引诱老鼠推开只能向内开启的活页门,使老鼠误闯进入捕鼠盒体。本活页门式捕鼠器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捕鼠成功率高,操作直观,清洗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便于推广使用的新型捕鼠器。
文档编号A01M23/08GK2438335SQ0024789
公开日2001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0日
发明者李增溶 申请人:李增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