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

文档序号:355374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蟑螂生物防治方法,特别是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
蟑螂是一种卫生害虫,常见的杀灭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杀虫剂是通常使用的农药,一般配制成液态和固态药剂使用。申请号为99117013的发明专利“杀虫药笔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利用氯氰菊酯等为原料制成的杀虫笔,用于防治蟑螂等害虫。
常见的蟑螂药由化学杀虫剂,例如敌百虫等混同其它杀虫剂和填充物,配制成具有食品芳香的诱杀药,大小蟑螂食之即中毒身亡;另一种为触杀剂,例如由高浓度的菊酯类药剂混同其它杀虫剂和填充物,制成粉笔状,即为常用的蟑螂笔,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用蟑螂笔划上几道,则带有菊酯类农药的粉笔灰留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蟑螂的脚爪接触到后,中毒并蔓延全身而死亡。利用这些方法杀灭蟑螂固然相当有效,而且使用方便,至今仍在广大家庭使用之中。但是,由于农药有毒,使用上述蟑螂药势必造成污染环境,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儿童误食和人的手直接触摸农药等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毒害。
此外,还有利用寄生蜂防治蟑螂,国外的相关报道不少。1988年出版的《生物防治通报》和《蟑螂防治》,报道了美国曾发明用寄生小蜂(Camperia merceti)消灭一种蟑螂(Supetta longipalpa),1976年阿根廷引进了此法取得成功。还有报道E.appendigaster可以寄生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东方大蠊。
在我国利用寄生蜂防治蟑螂尚属空白,只是调查了蟑螂的卵寄生蜂。《遵义医学院学报》1985年发表的“蜚蠊卵荚内啮小蜂生物学特征继续观察”,报道了从黑胸大蠊卵荚中发现一种寄生啮小蜂Tetrasticus hagenowii,自然寄生率达42.17%,每个卵荚可孵化3-201头蜂。人工大量繁殖啮小蜂,并利用蟑螂卵荚作为啮小蜂的寄主直接利用于防治蟑螂,及其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蟑螂的人工饲养技术为公知技术,只需置蟑螂于纱网封闭的空间,用普通饲料进行饲养,即可获得大量的蟑螂和蟑螂卵荚。
本发明的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包括人工繁殖蟑螂和啮小蜂寄生蟑螂卵荚,以及利用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人工繁殖啮小蜂,并直接利用寄生了啮小蜂的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为最终产品防治蟑螂。
利用传统技术大量人工繁殖蟑螂,以获得大量的蟑螂卵荚。将活的蟑螂卵荚置于0℃或低于0℃的环境中冷冻至死亡,而获得灭活后的蟑螂卵荚;将寄生了啮小蜂的蟑螂卵荚和灭活后的蟑螂卵荚按1∶20-50的比例,投放在透光透气的人工繁育箱内繁殖啮小蜂;其适宜的环境气温为25-34℃;人工繁育箱的光照条件为自然光,或一天不少于12小时的日光灯的光照。
本发明的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使用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为啮小蜂的寄主,其被寄生率可达90%以上,即使还有一小部分未被寄生,由于蟑螂卵荚已被灭活处理,所以绝不会孵出蟑螂。本发明与使用农药防治蟑螂对比,具有以下优点1.啮小蜂寄生于蟑螂卵荚,可以把害虫杀死在为害之前;而农药对蟑螂卵一般无效。
2.啮小蜂可以自己寻找寄主,主动攻击寄主;而农药使用是人为的,局限很大。
3.本发明没有任何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畜安全;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或人畜中毒。
4.啮小蜂寄生蟑螂卵荚后,可以再孵化出啮小蜂,重新又去寻找新的寄主卵寄生。其作用是长期的良性循环;而农药的作用是暂时的,短期的。
5.啮小蜂使用方便;而喷药的难度大,操作困难。
6.蟑螂对啮小蜂不会产生抗性,而会对农药产生抗性。
1、利用传统技术人工饲养、繁殖蟑螂,从而获得大量的蟑螂卵荚。
2、把成批的蟑螂卵荚放置在-5℃的冰箱或冷柜中,冷冻1小时以上灭活,然后取出回暖后备用。
3、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
附图
为人工繁育箱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底板1和面板2为玻璃板,支架3由4根小木柱和8根木条连接而成,纱网4为100目的纱网;人工繁育箱的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5厘米;在6个面中,除底板1和面板2为玻璃板外,其余4个面用纱网4围在支架3上制成。将灭活处理过的蟑螂卵荚与即将羽化的寄生了啮小蜂的蟑螂卵荚按30∶1的比例接入繁育箱内,其最佳环境气温为30℃,采用自然光照。一个星期后啮小蜂已完成在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上产寄生卵。因此,可收回被啮小蜂寄生的灭活后的蟑螂卵荚。可将这些被啮小蜂寄生的灭活后的蟑螂卵荚经包装后,按需要逐步销往千家万户;消费者买后可以放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抽屉内、架子上,啮小蜂羽化后即可在千家万户寻找活的蟑螂卵荚作为寄主,以达到防治蟑螂的目的。另外,这些被啮小蜂寄生的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也可以作为啮小蜂的种源,继续用于繁殖啮小蜂。
人工繁育箱的制作可以多种多样,其尺寸大小无太严格的要求,人工繁育箱太大,有可能影响啮小蜂的寄生率。为了操作方便,节省空间,也可以把人工繁育箱设计成多层的,每一层相当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人工繁育箱,两层以上的可以下一层的面板为上一层的底板,从而省去一块玻璃板。以日光灯为光源从底部的玻璃板送光,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权利要求
1.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包括人工繁殖蟑螂和啮小蜂寄生蟑螂卵荚,本发明的特征是,利用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人工繁殖啮小蜂,并直接利用寄生了啮小蜂的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为最终产品防治蟑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活的蟑螂卵荚置于0℃或低于0℃的环境中冷冻至死亡,而获得灭活后的蟑螂卵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寄生了啮小蜂的蟑螂卵荚和灭活后的蟑螂卵荚按1∶20-50的比例,投放在透光透气的人工繁育箱内繁殖啮小蜂;其适宜的环境气温为25-3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其特征是,人工繁育箱的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5厘米;在6个面中,底板和面板为玻璃板,其余4个面用纱网围在支架上制成,纱网为1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其特征是,人工繁育箱的光照条件为自然光,或一天不少于12小时的日光灯的光照。
全文摘要
人工繁殖啮小蜂防治蟑螂的方法,包括人工繁殖蟑螂和啮小蜂寄生蟑螂卵荚,以及利用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人工繁殖啮小蜂,并直接利用寄生了啮小蜂的灭活后的蟑螂卵荚为最终产品防治蟑螂。使用本发明的方法防治蟑螂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能够把蟑螂杀死在为害之前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476752SQ0213896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0日
发明者吴珍泉, 郭爱珠, 张李香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