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造林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6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缸造林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林业造林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造林技术方法中,均没有对水源的保持利用进行强调,特别是大面积的野外造林,基本上是望天造林(等下雨再造林)或人工运水造林。在造林后遇到干旱时,又往往容易造成苗木干死等影响造林成活率的现象,人工运水补救一般皆因距离远而增加了造林成本,不易实施。广西近年来开展了兴建水柜工作,但一般用于农业生产,且所建造的水柜容积大(一般均在10立方米以上),投资也大(一个10立方米水柜最少投资2000元以上),用于造林时存在用水时引水距离远,用工多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造林技术方法对水源的保持利用方面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调利水源的技术方法,能有效解决望天造林(等下雨再造林)或人工运水造林存在的成活率低、投资大的问题,具有投资比人工运水造林或兴建传统大水柜小、成活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造林地欲种植的树种密度及该树种苗木对水的需求量,按(单株需水量×亩株数×2倍/拟采用水缸容积=水缸个数)的公式计算每亩地需埋设的水缸(大水桶、微型水柜)数后,根据地形在造林地内较均匀地埋设水缸(大水桶、微型水柜),开集水沟,进行集水。此项工作可在造林前数月完成,以利集水。当造林季节来临时,即可利用缸中集水进行造林,不再受到雨水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每亩地埋设1-2个200升容积的水缸即可解决造林用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雨季的雨水有效保存,在无雨的造林季节用于造林,具有结构简单,投资不多,造林成活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无需附图

权利要求
1.一种造林方法,在造林地中根据造林树种用水量先行埋设水缸(大水桶、微型水柜)用于集水以便造林时使用其进行造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缸造林法,其特征是根据造林地欲种植的树种密度及该树种苗木对水的需求量,按一定的公式计算每亩地需埋设的水缸数后(大水桶、微型水柜),根据地形在造林地内较均匀地埋设水缸(大水桶、微型水柜),开集水沟,进行集水。当造林季节来临时,即可利用缸中集水进行造林,不再受到雨水的制约。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规避普通造林方法对自然条件(下雨)需求的集水造林方法。它是在造林地中先行根据造林树种及数量埋设一定数量的水缸(大水桶、微型水柜)进行集水,在造林季节来到后利用所集雨水进行造林,具有在造林季节遇到干旱情况时也仍然能够按时造林且易于成活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B79/00GK1589609SQ0315549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李新田, 秦义长, 孙浩忠, 黄异明 申请人:李新田, 秦义长, 孙浩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