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10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打稻机。
背景技术
公知的打稻机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机架、打禾齿辊、储谷装置组成,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打禾齿辊旋转打击稻谷,使谷粒落入机架中的储谷装置里。但是在脱谷过程中也有部分稻草被齿辊击落随谷粒一起落入储谷装置中,传统的办法是用手将稻草抓出,即手工分离谷粒中的稻草;而且打稻过程中人手必须抓住稻杆,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储谷装置装满谷粒后必须手工装筐,这都是其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禾过程中无须抓住稻杆、自动分离谷草、自动将稻谷装筐的打稻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稻杆传送带将稻杆传送至打禾齿辊入口处,打禾齿辊击打完稻谷后将稻杆送出机外;用一个振动筛将谷草进行分离;用一条谷粒输送带将谷粒送到一定高度后落下装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分离谷草、自动装筐、打禾过程无须用手抓住稻杆,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
图2是
图1的右视图简化图。
图中1.出谷口,2.机架,3、4、5、6、7.打禾齿辊,8.上送禾带,9、10.传动皮带轮,11.下送禾带,12.谷草分离振动筛,13.谷粒输送带,14.下送禾带上的卡禾钉齿,15.上托辊,16.下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打稻机由动力装置(附图中省略)、传动装置(附图中省略)、机架2、打禾齿辊3、4、5、6、7、上送禾带8、下送禾带11、谷草分离振动筛12、谷粒输送带13组成;打禾齿辊3、4、5、6、7装于机架上分两层布置,上层2根5、6,下层3根3、4、7成品字型结构,打禾齿辊的前方有上送禾带8和下送禾带11,送禾带的走向与打禾齿辊的轴向平行,上送禾带的长度与机架宽度相当,下送禾带放禾的一端长于上送禾带以便于搁放禾杆,为了使禾杆在输送过程中不打滑,在下送禾带上安装有卡禾钉齿14,钉齿的形状与打禾齿辊上的钉齿相同,用金属细杆弯成山峰状,成一列或多列布置;打禾齿辊的下方有谷草分离振动筛12,其长度及宽度与打禾齿辊的布置长度及辊体长度相配;该振动筛可采用支架或吊架安装于机架上,并通过偏心传动机构带动其摆动;振动筛12的下方有谷粒输送带13,其宽度与振动筛相当;振动筛筛出的谷粒落到输送带13上,由输送带送至出谷口1,在出谷口1下方放萝筐装接落下的谷粒。
参见图2,打稻时将带谷粒的稻杆放于下送禾带11左边上,下送禾带将稻杆传送至机架左侧,再与上送禾带8一起夹持稻杆送至上、下打禾齿辊间,在上、下齿辊的击打脱粒后,稻草经机架右侧送出机外,下送禾带12的卡禾钉齿14能有效防止禾稻打滑。打禾齿辊击落的谷粒与草毛经振动筛12分离后谷粒落到输送带13上,由输送带传送至出谷口1处,落下即可装筐。
为了使上、下送禾带运动平稳,在上、下送禾带中可分别安装上托辊15和下托辊16。
本实用新型采用柴油机作动力装置,由皮带轮与齿轮混合传动,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不再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打稻机,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机架2、打禾齿辊3、4、5、6、7、上送禾带8、下送禾带11、振动筛12、输送带13组成,其特征在于打禾齿辊3、4、5、6、7装于机架上分两层布置,上层2根5、6,下层3根3、4、7成品字型结构,打禾齿辊的前方有上送禾带8和下送禾带11,送禾带的走向与打禾齿辊的轴向平行,上送禾带的长度与机架宽度相当,下送禾带放禾的一端长于上送禾带,打禾齿辊的下方有振动筛12,其长度及宽度与打禾齿辊的布置长度及辊体长度相配;该振动筛用支架或吊架安装于机架上,并通过偏心传动机构带动其摆动;振动筛12的下方有输送带13,其宽度与振动筛相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稻机,其特征在于下送禾带11上安装有钉齿14,钉齿14用金属细杆弯成山峰状,成一列或多列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稻机,其特征在于在上送禾带8中装有上托辊15,在下送禾带11中装有下托辊16。
专利摘要一种打稻机,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机架、打禾齿辊、上送禾带、下送禾带、振动筛、谷粒输送带组成,打禾齿辊装于机架上分两层布置,上层2根,下层3根成品字型结构,打禾齿辊的前方有上送禾带和下送禾带,送禾带的走向与打禾齿辊的轴向平行,上送禾带的长度与机架宽度相当,下送禾带放禾的一端长于上送禾带,打禾齿辊的下方有振动筛,其长度及宽度与打禾齿辊的布置长度及辊体长度相配;该振动筛用支架或吊架安装于机架上,并通过偏心传动机构带动其摆动;振动筛的下方有谷粒输送带,其宽度与振动筛相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分离谷草、自动装筐、打禾过程无须用手抓住稻杆,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
文档编号A01F7/00GK2596732SQ0322678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3日
发明者李世良 申请人:李世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