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3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葡萄或梨等果实、蔬菜、以及花等的过程中,将该袋覆盖于农作物上,保护其不受病虫害的侵害。详细地说,所涉及的农作物保护用袋通过使用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塑料制的膜层来防止因热气引起农作物的灼伤,并且提高袋的安放作业性,易于进行品质管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糖度、色泽、外观等品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栽培农作物,例如葡萄、梨、苹果、桃以及其他果实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其果实而使用纸制袋。然而,为了使这种纸制袋不致沾水即破而对其进行使用石蜡或烯烃类树脂来敷层等疏水加工,该纸袋却因此失去了透气性,因此,不但其内部与外界气体的连通被隔断而导致发霉与各种细菌的繁殖,而且尤其在夏日里炎热的天气中,热气滞留于袋内,因而导致与袋上部接触的果实部分被灼伤。
另外,在果实的成长过程中,当要观察袋内部的果实状态而进行果实的疏果作业时,上述纸制袋缺乏透明性,为了观察袋内的果实就不得不将袋弄破,比较麻烦。因此,有的袋制造时使纸袋的一部分由透明膜层制成,但其制造成本较高且为了能从一个方向观察袋的内部而在安放时使透明部朝向同一方向等较为不便,所以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另外,由于以往的纸制袋被鸟啄食后容易破坏而导致果实被吃而糟蹋,所以为了保护果实不受鸟害就必须用伞状的塑料膜层覆盖袋的上部,于是导致了需要双重作业的问题。
此外,除上述果实以外的农作物,例如马铃薯、小型马铃薯、卷心菜、白菜、芦笋等蔬菜类,其他的金针菇、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俗称栗子蘑、莲花菇、云蕈,在日本称舞茸)等蘑菇类、蔷薇、蝴蝶兰等花卉类等,在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被害虫,例如叫做蓟马(Thrips)的极小的害虫吃掉花粉、叶、花、果实以及幼枝而使种植者遭受损失。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纸制袋的代替品,有一种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塑料膜层上设有通气孔的袋体[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52180号(第1~4页、图3)]。在该发明的袋体的开口部侧设有遮光部、并在袋底部设有通水口(在上述公报中称为通水孔),与本发明不同。由于在上述公报所述的发明中,当通气孔的孔径大小超过规定范围时,很有可能会有外部的水透入,因此为了排出浸入该内部的水而考虑在袋的底部设通水口。然而,这便可能导致蚁、蚜虫、上述蓟马等害虫进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取得了本发明的成果。即,设于袋主体上的微细孔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其大小不透水。因此,只要密封了开口部就不会有水浸入袋内部,所以不必设排水用的孔,因而不必担心会有害虫从排水用的孔进入袋内。另外,本发明者研究得知,使空气从微细孔通过而使袋内、外部空气进行交换的状况与微细孔的密度及大小有着密切关系,由此设置了能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环境条件的微细孔的孔径与开孔面积率或开孔率的范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能够在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无农药栽培或低农药栽培中培育保护农作物的方面效果显著,且能够提高果实的品质、收获率及作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至少在袋的一部分(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而且上述袋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塑料制有孔膜层构成(技术方案1)。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是指“在大致通常状态下使用农作物保护用袋时,至少空气能够通过,但水不能通过的微细孔”。但即使在上述条件以外的特别条件下,水能够浸入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也不应认为这种情况没有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至少在袋的一部分(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而且上述袋还具有袋主体,该袋主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塑料制有孔膜层构成;安放部,用于将上述袋主体安放到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包括支承枝部)上(技术方案2)。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且由多重袋构成,该多重袋由塑料制的膜层构成,上述多重袋中的任意一个都至少在袋的一部分(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技术方案3)。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且由多重袋构成,该多重袋由塑料制的膜层构成,上述袋还具有袋主体,该袋主体在上述多重袋中的任意一个袋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安放部,用于将上述袋主体安放到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包括支承枝部)上(技术方案4)。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的特征在于,关于设置于上述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中的塑料制膜层上的微细孔,其最大部的孔径在50~500μm的范围内,且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开孔面积率在0.7~10%的范围内(技术方案5)。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优选使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即,在具有如技术方案1~4所述微细孔的塑料制膜层上,在单面或两面的微细孔的周边缘上形成凸部,形成上述凸部的任一面朝向袋主体的内侧(技术方案6)。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优选使用如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且具有以下特征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即,上述微细孔为通孔或闭塞孔,当形成上述通孔时,从塑料制膜层的任一面朝向另一面贯通;当形成上述闭塞孔时,在除另一面的表面附近的极薄膜部以外的膜层上沿厚度方向穿孔,使孔的一端由上述极薄膜部封闭而形成上述闭塞孔(技术方案7)。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优选使用如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且具有以下特征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即,构成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塑料制膜层可选择性地使太阳光中的部分具有一定波长的光线透过,该部分光线可促进农作物的着色、糖度增加以及生长发育(技术方案8)。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优选使用如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且具有以下特征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即,构成上述袋的塑料制膜层由从以下功能性膜层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制成,即直接分解性膜层、紫外线吸收性膜层、抗菌或杀菌膜层、负离子发生膜层、远红外线发生膜层、及除臭或芳香性膜层(技术方案9)。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优选使用如技术方案2或4所述、且具有以下特征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即,上述安放部由袋主体的一部分构成,或由与袋主体分体构成的安放部固定于袋主体上而成(技术方案10)。
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由具有上述微细孔的塑料制膜层构成,不会因鸟类啄食而被破坏,而且可完全阻止蚁、蚜虫、蛞蝓(俗名鼻涕虫)、椿象、蓟马等害虫的进入。另外,由于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不透水、可防止雨水或液状农药浸入袋内,所以不必设排水用的通水口,因此也不必担心害虫从通水口进入。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几率因台风等强风而导致雨水进入袋内,也由于该微细孔具有通气性,所以袋内的雨水气化并从微细孔散去。而且,由于袋内、外的空气可经由微细孔自由交换,所以白天可排除袋内的热气,使袋内的温度分布均一化,防止了果实的灼伤,且夜间可将袋外的冷气导入袋内,使袋内的状态接近自然环境。这样,袋内的昼夜冷暖差变大、可使果实糖度增加而品质提高。此外,由于袋主体具有透光性,所以可以自然状态摄入太阳光,由此增加农作物的着色度,可使果实呈现与在太阳光下栽培的果实同样着色性优良的外观。
另外,在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多重袋,特别是两重袋中,内侧的袋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膜层构成,且可使太阳光透过、或选择性地只允许太阳光中的一部分具有特定波长的太阳光透过,在上述两重袋中外侧的袋由遮挡、或部分遮挡太阳光的遮光性膜层构成,例如就苹果保护用袋而言,在果实的生长发育初期阶段,将前期两重袋安放于果实上从而使其成为遮挡太阳光状态;在果实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的阶段,通过除去外袋而留下内袋,可使太阳光透过透明的内袋、照射在果实上从而使其着上红色。另外,为了使红色光线的波长易于透过,从而使果实的红色系色素增大,优选在内袋上添加透明性的有机类红色颜料。或者也可以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期罩两重袋,等农作物收获后将外侧袋除去,而将内侧的袋用作商品包装用袋。农作物保护用袋并不限定于两重袋,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3层以上的多重袋。
另外,由于在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中,可将微细孔的最大部的孔径设置在50~500μm的范围内,所以不透水性、以及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可使即使像蓟马(Thrips)这样的极小的小型害虫也无法进入。此外,若仅确定微细孔的孔径的最大值与开孔面积率的最低值,则要考虑到会有可能因孔径过小而导致通气量不足,因此为了确保充分的通气量,不仅要将微细孔的最大部的孔径范围确定为上述范围,而且还要将开孔面积率确定在0.7~10%的范围内。在这里所说的开孔面积率是指每单位面积的合计开孔面积的百分率。
另外,由于在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上,在膜层的单面或两面的微细孔的周边缘上形成有凸部,形成上述凸部的任一侧面都朝向袋主体的内侧,所以上述凸部与果实等的表面点接触(图5)。以往使用没有凸部的有效膜层时,由于膜层与果实等表面无间隙密合,所以妨碍了空气的通过,形成了由热空气引起灼伤的成因。虽然为了防止该热灼伤而设置了遮光部,却带来了因遮挡了太阳光而导致着色性与糖度降低的缺点。在本发明中,经由该凸部与果实等的接触部之间的间隙而使空气流通过微细孔,将热气放出到外部,由此来防止热灼伤,因而不必设有遮光部也能起到增加着色性和糖度的作用。此外,与平面之间接触的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发明的袋主体的内表面上,是相对的膜层的凸面之间、或凸面与平面接触,因而能够防止粘着且易于开封,因此能够提高套袋作业的效率。
另外,若在农作物保护用袋中,在膜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微细孔的周边缘上形成有凸部,形成有上述凸部的膜层面朝向袋主体的内侧,则借助上述膜层面的凸部与果实等的接触部之间的间隙,使得因雨水等水滴经过微细孔而进入袋内部的毛细管现象而引起的所谓导水力得到抑制,从而更加提高了膜层的不透水性能。另外还由于经过微细孔的空气流也增大,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向外部放出热气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可使用由闭塞孔构成的有孔膜层,所以,可使空气经闭塞微细孔的一端的极薄膜部而透过,从而不但能阻止害虫的进入,还可以阻止病原菌的进入。
另外,在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中添加了着色材料或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从而选择性地使太阳光中具有可促进果实等着色的波长的光线透过,例如,通过添加可促进葡萄的黑紫色的色素增加的透明有机类着色材料,可使着色明显、糖度增加。
另外,通过使用上述各种功能性膜层,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可促进农作物的生育、并进一步提高其价值。
另外,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具有安放部,用于将袋安放到被安放体的支承部上,由于该安放部可由袋主体的一部分构成、或由与袋主体分体构成的安放部固定于袋主体上而成,所以易于进行袋的安放作业。通过像这样将安放部固定于袋上、或由袋的一部分构成,可省略一个个取出安放部的过程,简化带的安放作业、且可将袋牢固地安放于支承部上。关于安放部的具体例在下文中将有介绍。


图1是立体图,它例示了在安放部上使用粘着剂的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
图2是立体图,它表示了在安放部上使用粘着剂的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的使用状态。
图3是立体图,它例示了在安放部上使用金属丝的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
图4是立体图,它表示了在安放部上使用金属丝的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的使用状态。
图5是示意图,它表示了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与果实的接触面的状态。
图6是立体图,它例示了在安放部上使用金属丝的其他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
图7是俯视图,它例示了将带状安放部的两端部熔接到袋主体的两侧面上的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
图8是立体图,它例示了袋主体的一部分被切入而作为带状安放部的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
图9是俯视图,它例示了由小片构成的安放部、与将该安放部熔接于袋主体的开口部附近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相关实施方式。
实施例在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1是农作物保护用袋,11是袋主体,12是安放部,13是微细孔,14是切入部。袋主体11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制有孔膜层制成,在其大致整面上穿设有许多通气性或者透气性、且不透水性的微细孔13。
在上述图中,在开口部15侧的一部分上设有微细孔,但也可以在袋的整面上设微细孔13。而且可考虑袋内部的温度来确定设置适宜微细孔的范围。袋内的热气有向上方部上升的倾向,为了有效地向外部排出该热气,通常情况下,若安放时袋的开口部15朝上,则最好至少在袋的开口部15附近设置微细孔13以便于排出袋上部的空气,或者配设微细孔13时使其孔径、孔密度或开孔面积率大,以提高通气效率。即,对应袋的安放方向,例如,根据袋的开口部附近、袋的底部附近、或袋的中间部附近等袋上配设微细孔13的部位不同,可适当地变换微细孔13的孔径、孔密度或开孔面积率等。
对塑料制膜层的材料并未作特殊限定,例如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而在聚丙烯(PP)膜层、双向延伸聚丙烯(OPP)膜层、聚乙烯(PE)膜层、一般用聚苯乙烯(GP-PS)膜层、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PS)膜层、双向延伸聚苯乙烯(OPS)膜层、聚脂(PET)膜层、聚碳酸酯(PC)膜层、聚乙烯醇(PVA)膜层、聚氯乙烯(PVC)膜层、离聚物膜层、纤维素类塑料膜层、热可塑性弹性体膜层等中进行选择。此外,除上述单一膜层以外,上述塑料制膜层还可以为双组分挤压膜层或多层膜层,所述多层膜层使用干式复合法或湿式复合法由接合用树脂层而形成。
另外,也可以使用由微生物分解的例如以淀粉、糊精、以及其他直接分解性树脂为主原料制成的膜层,通过在吸收特定的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由例如银或铜等金属粉构成的抗菌剂或杀菌剂、产生负离子或远红外线的陶瓷粉、花岗岩粉或碳粉(例如木炭等)以及除臭剂或芳香剂中选取至少一种来添加、涂敷、或者填入袋中,可实现上述各种功能。
若上述微细孔的最大部的孔径为50μm或50μm以上、优选70μm或70μm以上,则能够确保透气性,而若超过500μm则会有透水的可能性,因此微细孔的孔径为50~500μm、优选70~400μm、最好是90~200μm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的是用25μm厚的透明OPP膜层进行的3种有效膜层进行的实验结果。
表1

作为有效膜层的制造方法,例如在压纹辊与支承辊之间(设置为规定的间隙)夹持聚烯烃类塑料膜层,与线速度同步地熔融穿出许多微细孔,其中上述压纹辊具有驱动辊或突起,在该驱动辊或突起中植入有加热到不低于膜层熔点(约200℃)的热针。当进行该熔融穿孔时,在膜层单面的孔的周边缘由熔融树脂聚集部形成较高的凸部,在相反面侧形成较低的凸部。在本实施例中使两张膜层重叠,并使形成该较高凸部的面成为袋的内侧,除开口部外将周围熔融切断(熔断)从而形成袋。
上述多重袋具有数目上两倍于所重合张数的膜层,例如,上述苹果用两重袋重合了两张透明性有孔膜层,在其外侧分别各重合1张遮光性有孔膜层,共计4张,然后与上述同样地熔融切断周围而形成袋。除上述单膜层以外,有孔膜层还包括重合膜层,即将多张膜层重叠后用热针等贯通穿孔,再将该贯通孔的周围熔合,从而将多张膜层相互点状接合。该重合膜层仅用手拉扯各膜层即可容易地将其剥离成各单膜层。
除上述使用热针的穿孔方法以外,还有以下穿孔方法从塑料制膜层的任意一边朝向另一面高速发射微粉矿石;激光穿孔;使膜层沿具有许多通孔的圆筒状辊的表面连续,加热该膜层后从内侧吸引,切断沿圆筒状辊的内表面被吸引的膜层部;从设置于上述圆筒状辊上的通孔内侧喷出加热气体等;使膜层沿具有许多凹部的圆筒状辊的表面连续,以气体燃烧器火焰等加热该膜层表面,与上述凹部抵接的膜层受内部应力而收缩从而穿孔。本发明的有孔膜层包含由所有的穿孔方法制造的膜层,并不受穿孔方法或制袋方法的任何限定。
另外,具有由极薄膜部封闭一端而成的闭塞孔的膜层可通过与本申请人在此之前申请的专利申请2002-220722号发明大致同样的方法制造。例如,以透气性较大的聚苯乙烯层为外侧,按聚乙烯层、热密封性聚脂层的顺序经接合用树脂层以干式复合或PE湿式复合法形成积层膜层(各层厚度依次为50、25、25μm),使用该积层膜层并将其置于表面上植入热针的驱动辊与支承辊之间(设定为规定的间隙),夹持膜层时使膜层内侧(聚酯层)面朝向热针,并使之以与辊的线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在膜层的外侧(聚苯乙烯层)表面附近留下约5μm的极薄膜部并熔融穿出许多微细孔。
热针的温度设定为不低于膜层的熔点(约200℃),最好根据与线速度的关系而将温度控制为适宜温度。上述的所谓热针辊是在与膜层抵接的辊的大致整面上植入针、并由加热器加热,此外也可使用所谓突起绞辊,即在辊的表面上形成无数个突起。由此可得到以下透明的透气性膜层,即该膜上分布有由外侧表面附近约5μm的极薄膜部封闭的直径约0.4mm、每隔0.7mm的间隔穿孔的无数个微细孔。极薄膜部的膜厚根据辊间的间隙、膜层的加工速度、膜层的熔点、或加工温度的相关关系来确定,在实际中通过改变膜层的加工速度来进行微调整。
如图1所示,当形成袋主体11的开口部附近的安放部12时,使开口部15一方比另一方长而突出,在突出部16的大致中央沿纵向朝向开口部附近设置切入部14,且在突出部16的内侧按粘接层17、分层18的顺序形成。当将袋主体11安放于果实等的支承枝上时,如图2所示,打开袋主体11的开口部,使果实进入其内部,从而在果实上覆盖袋主体11,接下来剥掉分模层18,以支承枝为中心将左右突出部16折弯成交叉状,将粘着层17贴到对面的膜层面上从而封闭开口部。也可以将粘着层17及分模层18设置于折弯突出部16后的对面一侧。
图3例示了将作为安放部的金属丝19安放到袋主体11的开口部附近的情况。切入部14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如图4所示,可将该金属丝19卷绕到支承枝上来进行连结。金属丝19最好由塑料覆盖,或由两个纽带状塑料来夹持。图6例示了将金属丝19整体沿纵向热熔接于袋主体的一侧面上并沿金属丝19形成带状的切入部的情况。也可根据需要在切入部的下端部形成热压部24。另外,也可以沿袋主体11的开口部15的周边缘整体或其中一部分来设置金属丝19(未图示)。
如图7所示,安放部与袋主体分体形成为纽带状,该纽带状的安放部12沿横向配置于袋主体11的开口部附近上,其两端热熔接于袋主体11的两侧。也可以仅熔接纽带状安放部12的一端。上述纽带状安放部12的材质并未作特殊限定,但最好是可与袋主体11热熔接、且至少沿纽带状安放部的长度方向不延伸的膜层。构成袋主体11的两张有孔塑料膜层与带状塑料膜层按该顺序重叠于适当位置上,通过熔融切断袋主体11,能够密封除袋主体11开口部的周围位置,且使安放部12的两端或一端熔接于袋主体11上,这样,通过一个工序可形成农作物保护用袋1。
当把上述袋安放到农作物的支承枝等上时,将纽带状安放部12的一端从袋主体11上取下,或者只有一端熔接在袋上的安放部12直接在袋主体11的开口部15周围缠绕数圈,将其端部夹入上述缠绕的纽带间的间隙中再拉伸,从而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将袋主体11安放到支承枝上并密封开口部15。在熔融切断加工过程中,除了使用加热的熔融切断刀来对塑料膜层加压以外,还可以对氯乙烯树脂膜层等使用高频率焊机,对烯烃类树脂膜层使用超声波焊机。
如图8所示的安放部12是由袋主体11自身的单侧上除热压部24以外的部分构成的,其由切入部14、带状纽部12构成。该切入部14可使用剪刀或切削器等形成,也可在用平刀形成上端部的热压部24、用熔融切断刀热熔断切入部的一个工序中形成。如上例那样根据原材料不同,也可使用高频率焊机或超声波焊机。另外,也可以在开口部15的内周部粘贴带状无纺布等布类,当关闭开口部时可提高其水密封性(未图示)。
如图9所示,作为安放部12的其他例,例示了夹持用孔25、以及将安放部12熔接到开口部15附近的状态,其中上述夹持用孔25位于由具有挠性的硬质塑料制薄板构成的小片的中央部;上述安放部12上形成有切入部14,切入部14连接上述夹持用孔。若将袋主体11的开口部15收紧并从上述切入部14压入夹持用孔25中,则可在开口部关闭的状态下将袋主体11安放于支承部上。
实验例由上述实施例得到的3种有效膜层制成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及作为其比较例的袋,以下显示了准备30~500个袋以同样条件安放于葡萄(巨峰)上进行实验的结果,其中上述比较例的袋为现有技术中的在经过了疏水加工的纸制袋部设有通水口的袋。实验在(日本)山梨县和滋贺县的葡萄园进行,在2002年5月至6月准备好袋,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开始实验,持续观察袋内部、并于9月上旬至下旬收获葡萄,由检察员20人对所收获的果实的糖度和外观等进行评价,在表2中显示了该实验结果。
表2

如上述表2所示,实施例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在糖度、着色度、灼伤的产生、虫害程度中任意一项上都取得了好的成果,而与之相对,现有技术的纸制袋在糖度和着色度的方面则略逊一筹。在实施例中完全不会产生葡萄的灼伤,袋也不会变色,可直接当作商品包装用袋使用,而与此相对,在比较例中,不但与上方的袋内表面接触的果实部分热灼伤的产生明显,而且在纸袋的内侧发霉而变成棕红色,不能再作为商品包装用袋使用。另外,可以确信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来自树干的营养传递度大致相同,光的照射度越高,果实的着色越深;着色越深,则糖度越高、且果实表面上会出现白色的粉状物。
在对袋的内部的目视观察这一点上,比较例为不破坏全部的袋则无法了解内部的果实状态,因而需要再次装袋,十分麻烦,与此相对,在实施例中,从外部看,袋中果实的状态一目了然,可只选择需要的果实留下从而进行修剪作业等,因此效率极高且无浪费。另外,设置有透明膜层制成的窗部的纸制袋也无法从外部观察到整体,所以作业效率不高。在本实施例中完全看不到因鸟类啄食造成的损失,而与此相对,在比较例中却能从袋上看到相当多的被鸟啄食过的痕迹。
根据以上结果能够判定本发明也可充分用于除葡萄以外的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
通过按照上述构造构成本发明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可完全阻止害虫进入袋内,且能够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另外,袋内、外部的空气可经过微细孔来交换,由此可防止农作物的热灼伤,且能够防止霉菌和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提高品质、减少不良品。因此,由于不必为了防止农作物的灼伤而设置遮光部,所以太阳光的照射度提高,提高了农作物的糖度和着色性。简化了袋的安放作业,且能够在安放了袋的状态下从外部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从而选择收获时期,收获的农作物可不必更换包装用袋而直接上市。此外,由于可从外部观察而只选择需要的果实留下从而进行修剪作业等,所以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不必破坏袋而进行确认,节省了时间和经费,且袋的加工也较简单,在经济性和通用性上具有显著效果。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至少在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的袋的一部分上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上述袋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塑料制有孔膜层构成,在具有上述微细孔的塑料制膜层上,在单面或两面的微细孔周边缘上形成有凸部,形成有上述凸部的任一面朝向袋主体的内侧。
2.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由多重袋构成,该多重袋由塑料制的膜层构成,上述多重袋中的任意一个都至少在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的袋的一部分上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
在具有上述微细孔的塑料制膜层上,在单面或两面的微细孔周边缘上形成有凸部,形成有上述凸部的任一面朝向袋主体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述塑料制膜层上的微细孔的最大部的孔径在50~500μm的范围内,且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开孔面积率在0.7~10%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孔为通孔,上述通孔从塑料制膜层的任一面朝向另一面贯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塑料制膜层中添加了着色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袋的塑料制膜层由从以下功能性膜层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制成,即直接分解性膜层、紫外线吸收性膜层、抗菌或杀菌膜层、负离子发生膜层、远红外线发生膜层、及除臭或芳香性膜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具有安放部,用于将上述袋主体安放于包括支承枝部的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上,该安放部由袋主体的一部分构成,或由与袋主体分体构成的安放部通过热熔接固定于袋主体上而成。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具有安放部,用于将上述袋主体安放于包括支承枝部的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上,该安放部由纽带状安放部构成,该纽带状安放部由沿长度方向不延伸的膜层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孔为闭塞孔,形成该闭塞孔时,从塑料制膜层的任意一面朝向另一面沿厚度方向穿孔,使孔的一端由上述另一面的表面附近的极薄膜部封闭。
权利要求
1.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至少在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的袋的一部分上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上述袋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塑料制有孔膜层构成。
2.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至少在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的袋的一部分上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上述袋还具有袋主体,该袋主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塑料制有孔膜层构成;安放部,用于将上述袋主体安放到包括支承枝部的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上。
3.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由多重袋构成,该多重袋由塑料制的膜层构成,上述多重袋中的任意一个都至少在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的袋的一部分上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
4.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在栽培果实、蔬菜、以及花等农作物的过程中,覆盖于上述农作物上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由多重袋构成,该多重袋由塑料制的膜层构成,上述袋还具有袋主体,该袋主体在上述多重袋中的任意一个包括开口部侧的部分的袋的至少一部分上或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安放部,用于将上述袋主体安放到包括支承枝部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述塑料制膜层上的微细孔的最大部的孔径在50~500μm的范围内,且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开孔面积率在0.7~10%的范围内。
6.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微细孔的塑料制膜层上,在单面或两面的微细孔的周边缘上形成凸部,形成上述凸部的任一面朝向袋主体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孔为通孔或闭塞孔,当形成上述通孔时,从塑料制膜层的任一面朝向另一面贯通;当形成上述闭塞孔时,在除另一面的表面附近的极薄膜部以外的膜层上沿厚度方向穿孔,从而使孔的一端由上述极薄膜部封闭而形成上述闭塞孔。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农作物保护用袋的塑料制膜层选择性地使太阳光中的部分具有一定波长的光线透过,该部分光线可促进农作物的着色、糖度增加以及生长发育。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袋的塑料制膜层由从以下功能性膜层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制成,即直接分解性膜层、紫外线吸收性膜层、抗菌或杀菌膜层、负离子发生膜层、远红外线发生膜层、及除臭或芳香性膜层。
10.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农作物保护用袋,其特征在于,上述安放部由袋主体的一部分构成,或由与袋主体分体构成的安放部固定于袋主体上而成。
全文摘要
一种农作物保护用袋,覆盖于果实、蔬菜、及花等农作物上,从而保护果实不受病虫害的侵害,并提高了农作物的糖度、色度、外观等品质,且袋的操作容易。该袋由透明或半透明、或/且透光性塑料制有孔膜层构成,在该膜层上,至少在上述袋的一部分或袋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许多具有通气性、或者说透气性且不透水的微细孔。上述袋还具有袋主体,该袋主体具有在一方开口的开口部;安放部,用于将该袋主体安放到上述农作物的支承部上。上述微细孔的最大部的孔径最好在50~500μm的范围内,且上述袋的开孔面积率最好在0.7~10%的范围内。微细孔既可为通孔,也可为一端封闭的封闭孔。最好是在微细孔周边缘上形成有凹凸部的面至少朝向袋的内侧。
文档编号A01G13/10GK1700856SQ0382539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6日
发明者山田大机 申请人:尼大意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