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7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包括池体,池体为椭圆形池体,池体内设置有挡水墙使池体内区域形成环形水道,池体底部靠近两端排水口位置堆砌有多个人工鱼礁,池体内壁及池底附着有大型绿藻层,挡水墙两侧的池体中部各安装有瞬时造流装置,池体靠近两端部区域各安装有持续造流装置,池底两端设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与池外的排污井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生长鳍吻鮈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可以有效解决长鳍吻鮈这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存活难的问题,可从水文、水质、底质以及光控等方面全方位的模拟其野外自然生境,建立了符合野生长鳍吻鮈生长发育需求的驯养模式,为人工养殖种群储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专利说明】一种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生鱼类驯养所用装置,尤其是一种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

【背景技术】
[0002]长鳍吻鉤(Rhinogob1ventralis Sauvage et Dabry),属鲤形目(CyPriniforme)、鲤科(CyPrinidae)、鉤亚科(Gob1ninae)、吻鉤属(Rhinogob1Bleeker),俗称洋鱼、土耗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底栖鱼类。长鳍吻鉤适应流水生境,以淡水壳菜等流水底栖动物为食。在急流水中产卵,是一种产漂流性卵的河道洄游性鱼类,其整个生活史均在河道中完成,对流水生境具有高度依赖性。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长鳍吻鉤资源量急剧下降,从受威胁程度、遗传多样性、价值等方面定量评估长鳍吻鉤已达三级急切保护状态。
[0003]通过对捕捞的野生长鳍吻鉤进行人工驯养,建立规模化的种群梯队已被业内专家公认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迀地保护措施。然而,由于长鳍吻鉤对流水生境以及高溶氧的依赖导致在养殖环境中应激反应强烈、极易爆发小瓜虫病,驯养成活率很低。鉴于此,当前亟需研宄开发一种效果显著、操作管理方便的野生长鳍吻鉤人工驯养方法,既能营造一种自然的生境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又能防控爆发性病害发生,解决野生长鳍吻鉤驯化的瓶颈性技术难题,为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可以有效解决长鳍吻鉤这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存活难的问题,可从水文、水质、底质以及光控等方面全方位的模拟其野外自然生境,建立了符合野生长鳍吻鉤生长发育需求的驯养模式,为人工养殖种群储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包括池体,
[0006]池体为椭圆形池体,池体内设置有挡水墙使池体内区域形成环形水道,池体底部靠近两端排水口位置堆砌有多个人工鱼礁,池体内壁及池底附着有大型绿藻层,挡水墙两侧的池体中部各安装有瞬时造流装置,池体靠近两端部区域各安装有持续造流装置,池底两端设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与池外的排污井连通。
[0007]池体长边为20m,两端圆弧直径5m ;池体中心沿纵向设置长度为14.0m的挡水墙,池底的排水口管径为50cm,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与池外的排污井内的池外站管连通,形成溢排。
[0008]人工鱼礁为由卵石堆砌形成的鱼礁。
[0009]该巡航池还安装有光温调控系统。
[0010]光温调控系统由可伸缩的不锈钢框架、电机以及遮阳网三部分组成,不锈钢框架上捆绑有与电机连接的遮阳网。
[0011 ] 持续造流装置为功率40-90W的耕水机。
[0012]瞬时造流装置为功率1500-2500W的射流式增氧机。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通过在椭圆形河道驯养池中构建人工鱼礁、植入大型丝状藻、架设人工造流装置(持续缓流装置一耕水机和瞬时急流装置一射流式增氧机)、配备自动光温调控系统等技术手段从底质、微生境、水文以及光照调控四个方面模拟长鳍吻鉤野外的自然生境,降低了野生鱼在驯化过程的应激反应,提高了对人工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有效解决长鳍吻鉤这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存活难的问题,可从水文、水质、底质以及光控等方面全方位的模拟其野外自然生境,建立了符合长鳍吻鉤生长发育需求的驯养模式,为人工养殖种群储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巡航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包括池体,
[0017]池体I为椭圆形池体,池体I内设置有挡水墙4使池体I内区域形成环形水道8,池体I底部靠近两端排水口位置堆砌有多个人工鱼礁2,池体I内壁及池底附着有大型绿藻层(如刚毛藻),挡水墙4两侧的池体I中部各安装有瞬时造流装置6,池体I靠近两端部区域各安装有持续造流装置3,池底两端设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5与池外的排污井7连通。
[0018]池体I长边20.0m,两端圆弧直径5.0m。池体I中心沿纵向设置长度14.0m的挡水墙,使池内鱼类能够沿池壁四周环游。池底I两端设排水口,排水口管径50.0cm,与池外排污井7内的池外站管9连接,形成溢排,池内水位由池外站管9的高度控制。
[0019]人工鱼礁2为由卵石堆砌形成的鱼礁,作为鱼类栖息躲避场所,卵石的摆置以留有大量供鱼类穿梭游动的空间为宜。
[0020]该巡航池还安装有光温调控系统。
[0021]光温调控系统由可伸缩的不锈钢框架、电机以及遮阳网三部分组成,不锈钢框架上捆绑有与电机连接的遮阳网。
[0022]持续造流装置3为功率40-90w的耕水机。
[0023]瞬时造流装置6为功率1500-2500W的射流式增氧机。
[0024]利用上述巡航池进行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I)构建仿天然生境河道:采用长椭圆形巡航池作为仿河道驯养池,池底堆砌卵石,构建人工鱼礁2,巡航池内壁及池底植入大型绿藻,长椭圆形巡航池内安装有持续造流装置3及瞬时造流装置6,从水文学角度模拟鱼类的天然生境,巡航池上方安装有光温调控系统以进行仿河道驯养池的光温调控;
[0026]2)准备阶段水质调控: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施用液态有机肥培育浮游微藻及浮游动物进行水质调控,调控水体透明度至60?70cm ;
[0027]3)鱼类混养搭配:将达氏鋳和胭脂鱼两种鱼类放入仿河道驯养池做为与野生长鳍吻鉤同池饲养的搭配混养品种,直至两种鱼类能够正常摄食;
[0028]4)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放入需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鉤;
[0029]5)驯养初期水质调控:在野生长鳍吻鉤驯养初期,向仿河道驯养池内全池泼洒腐植酸钠和活性炭粉末合剂,至水中微颗粒有机质被大量絮凝后,再全池泼洒芽孢杆菌,水中悬浮的絮凝物即作为芽孢杆菌的附着基,芽孢杆菌能够促进有机碎肩及时降解,实现水质良性循环;
[0030]6)驯养初期饵料投喂:在野生长鳍吻鉤驯养初期,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投喂生物饵料;
[0031]7)驯养中后期水质调控:在野生长鳍吻鉤驯养中后期,定期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施用水质底质改良剂直至驯养结束,营造优良底质环境;
[0032]8)驯养中后期饵料投喂:在野生长鳍吻鉤驯养中后期,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投喂沉性配合饲料;
[0033]即完成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
[0034]由于渔民采用三层流刺网捕捞的野生长鳍吻鉤通常体表有伤,因此步骤3)和步骤4)之间设置有为期7-10天的野生长鳍吻鉤康复暂养步骤,该步骤在小型玻纤缸内进行,小型玻纤缸内架设有功率40W的耕水机一台,该步骤包括静水药物治疗和微流水生境适应两个阶段。
[0035]静水药物治疗方法为:向康复暂养的小型玻纤缸内全池泼洒亚甲基蓝和植物多糖,使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为0.2-0.5ppm,植物多糖的质量浓度为1.5-2.0ppm,静水药浴2-3天,其中,亚甲基蓝用于治疗野生鱼体表机械损伤,植物多糖可降低鱼类因环境改变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强体质。
[0036]微流水生境适应的方法为:开启康复暂养的小型玻纤缸进水,进水量为80-100吨/天,逐步将静水药物治疗所用药物稀释;同时,开启小型玻纤缸内的耕水机进行人工造流,保持耕水机24h连续运行,通过耕水机不断搅水和进水冲击,小型玻纤缸内可形成
1.0-1.5m/s的水流,此时野生鱼呈分散顶流状态,微流水生境适应训练持续时间5-7天。
[0037]步骤I)中,
[0038]持续造流装置3为耕水机,耕水机为桨叶式结构,功率40-90?,桨叶转速8_10圈/min,驯养过程保持24h连续运行,通过搅水形成1.0-1.5m/s的缓流和局部紊乱流;
[0039]瞬时造流装置6为射流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为涡轮式结构,功率1500-2500W,通过微电脑系统控制定时启动,每天运行4-6次,每次运行30-50min,可推动水体形成
2.0-2.5m/s 的急流;
[0040]光温调控系统由可伸缩的不锈钢框架、电机以及遮阳网三部分组成,不锈钢框架捆绑有通过电机驱动的遮阳网,在夏季高温时段进行遮阳处理,既降低了池底的光照强度,同时能够有效调控池内水温;
[0041]向驯养池注水后即从外源引入大型丝状藻类(如刚毛藻),刚毛藻可以有效附着在驯养池四周池壁和池底,不仅可以降低池壁的粗糙感,同时还能够形成以丝状藻为栖息场所的微生境。
[0042]步骤2)中,仿河道驯养池蓄水水位1.2-1.3m,蓄水后选择晴天的上午向仿河道驯养池内施用液态有机肥,施用量为0.5-0.6kg/亩,有机肥施用过程开启持续造流装置和瞬时造流装置(使池内水体流速达到2.0-2.5m/s),使肥料与养殖水体均匀混合,液态肥施用后5-7天养殖水体的浮游微藻大量繁殖,水体呈黄绿色,浮游动物也开始大量出现,调控水体透明度至60?70cm。
[0043]步骤3)中,通过试验研宄,筛选确定达氏鋳和胭脂鱼与野生长鳍吻鉤混养,达氏鋳:胭脂鱼:长鳍吻鉤混养的重量比为2:1:1,达氏鋳的选择规格为2-2.5kg/尾,胭脂鱼为100-150g/尾,饲育10-15天后再将野生长鳍吻鉤转入池内混养培育。
[0044]步骤5)中,在达氏鋳和胭脂鱼下池饲育15-20天后,施用粉末合剂,粉末合剂由腐植酸钠和活性炭粉末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制成粉末合剂,粉末合剂用量为3-4kg/亩,施用粉末合剂的过程开启持续造流装置和瞬时造流装置(使池内水体流速达到2.0-2.5m/s),使其与水体充分混合;在持续造流装置缓慢搅动作用下,整个仿河道驯养池内的腐植酸钠和活性炭均呈悬浮状态;活性炭施用2-3天后,通过吸附作用水中微颗粒有机质被大量絮凝,形成悬浮的絮状物;此时,向仿河道驯养池全池泼洒芽孢杆菌,用量为250g/亩,泼洒入池的芽孢杆菌将絮状物作为附着基形成生物絮团,通过细菌的降解作用及时将有机质分解成可以被浮游微藻利用的营养元素,实现水质良性循环。
[0045]步骤7)中,为改善驯养池底质环境,及时降解氨氮、亚硝氮等可溶性有毒物质,在野生长鳍吻鉤下池驯养1.5-2.5个月后,按照10g/亩的用量施用水质底质改良剂,每隔15天施用一次直至驯养结束。
[0046]步骤7)中所使用的水质底质改良剂为利洋公司生产的利洋牌“福地安”和“底居安”,两种药物配合施用可以降解底质中氨、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0047]步骤6)和步骤8)的投料阶段,饵料投喂采用饵料台定点投喂方式,饵料投喂时间为夜间8:00-9:00,投料所用的饵料台上配备小型水下摄像系统,便于观察野生鱼摄食,在投喂饵料时要关闭耕水机,降低池内水体流速,以流速变化为信号培养野生鱼主动摄食的条件反射。
【权利要求】
1.一种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包括池体(I ),其特征在于: 池体(I)为椭圆形池体,池体(I)内设置有挡水墙(4)使池体(I)内区域形成环形水道(8 ),池体(I)底部靠近两端排水口位置堆砌有多个人工鱼礁(2 ),池体(I)内壁及池底附着有大型绿藻层,挡水墙(4)两侧的池体(I)中部各安装有瞬时造流装置(6),池体(I)靠近两端部区域各安装有持续造流装置(3),池底两端设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5)与池外的排污井(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其特征在于:池体(I)长边为20米,两端圆弧直径5米;池体(I)中心沿纵向设置长度为14.0米的挡水墙(4),池底(I)的排水口管径为50厘米,排水口通过池内排污管(5)与池外的排污井(7)内的池外站管(9)连通,形成溢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其特征在于:人工鱼礁(2)为由卵石堆砌形成的鱼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其特征在于:该巡航池还安装有光温调控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其特征在于:光温调控系统由可伸缩的不锈钢框架、电机以及遮阳网三部分组成,不锈钢框架上捆绑有与电机连接的遮阳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其特征在于:持续造流装置(3)为功率40-90W的耕水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长鳍吻鉤仿天然生境河道驯养所用巡航池,其特征在于:瞬时造流装置(6)为功率1500-2500W的射流式增氧机。
【文档编号】A01K63-06GK204272950SQ201420734195
【发明者】曲焕韬, 陈磊, 胡美洪, 李莎, 郭文韬, 杨元金, 文志豪, 管敏 [申请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