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0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系统包括鱼缸、树形的支撑结构和设于鱼缸底部的水泵,支撑结构设于鱼缸的上部,支撑结构包括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仿木外层套在内层水管外部,水泵与供水管相连,供水管与内层水管的上端相连,内层水管的最低端所述鱼缸相连,内层水管具有多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前表面开设有种植孔,仿木外层在对应种植孔的位置开设有孔,附生植物种植体通过种植孔填充到凸起结构内。通过设置树形的双层结构的支撑结构,为附生植物提供了一个生长环境,而且选用附生植物,使得景观效果非常好,远看就像一棵真树,通过循环鱼缸的水,为植物供水,同时过滤清洁鱼缸的水,实现附生植物和鱼的共养。
【专利说明】
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城市绿地面积有限,平面化的绿化方式不能满足城市的生态需求,立体绿化技术应运而生。立体绿化技术,又称为垂直绿化技术,指除平面绿化以外的其他绿化,是指在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立体绿化有多种形式,如模块式、毛毡式等,传统的立体绿化多为整个墙面或构筑物的表面全部铺满植物,结构比较死板,呈现的景观不够美观。附生植物是一类不跟土壤接触的植物,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和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为生,如兰科的许多种类。因为附生植物的特殊特性,附生植物的根系需要跟大量空气接触,普通的立体绿化结构无法满足附生植物的生长需求,而且通常附生植物的根系景观效果很差,因其生长需要裸露,使得整体景观效果差,所以目前尚没有将其用于立体绿化工程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鱼缸、树形的支撑结构和设于鱼缸内部的水栗,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鱼缸的上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所述仿木外层套在所述内层水管外部,所述水栗与供水管相连,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内层水管的上端相连,所述内层水管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相连,所述内层水管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前表面开设有种植孔,所述仿木外层在对应所述种植孔的位置开设有孔,附生植物种植体通过所述种植孔填充到所述凸起结构内。
[0006]优选地,所述仿木外层上设有多个供气体流通的微孔。
[0007]优选地,所述附生植物种植体包括苔藓和附生植物,所述苔藓包裹在所述附生植物根部的外部,所述苔藓的外部捆绑有用于固定的扎带、铁丝或绳子。
[0008 ]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球形凸起结构。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附生植物种植体包括苔藓和附生植物,所述苔藓呈球形包裹在所述附生植物根部的外部,所述苔藓的外部捆绑有用于固定的扎带、铁丝或绳子。
[0010]优选地,所述种植孔为圆孔。
[0011]优选地,所述附生植物是兰科植物、蕨类植物、秋海棠科植物、苦苣苔科植物中的任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干结构、多个支干结构和多个分支结构,所述支干结构的底端与所述主干结构相连,所述分支结构的底端与所述支干结构或另一个所述分支结构相连。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干结构、所述支干结构和所述分支结构均包括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所述仿木外层套在所述内层水管外部,所述支干结构和所述分支结构的内层水管的上端与所述供水管相连,所述主干结构的内层水管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相连。
[0014]优选地,所述供水管设于所述仿木外层和所述内层水管之间的容置空间,并沿着所述内层水管延伸至其上端。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鱼缸、树形的支撑结构和设于鱼缸内部的水栗,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鱼缸的上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所述仿木外层套在所述内层水管外部,所述水栗与供水管相连,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内层水管的上端相连,所述内层水管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相连,所述内层水管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前表面开设有种植孔,所述仿木外层在对应所述种植孔的位置开设有孔,附生植物种植体通过所述种植孔填充到所述凸起结构内。通过设置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组成的支撑结构,为附生植物提供了一个生长的支撑环境,形成一个树形的立体绿化结构,既能够满足附生植物生长需求,又将其根系填充到所述内层水管内,将其根系隐藏,使得景观效果非常好,远看就像一棵真树,通过循环鱼缸的水为附生植物提供水源,也同时过滤清洁鱼缸的水,并为鱼缸的水增氧,实现附生植物和鱼的共养。
【附图说明】
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7]图1为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的结构简图;
[0018]图2为内层水管的部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0]参照图1,图1为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的结构简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鱼缸1、树形的支撑结构2和设于鱼缸I内部的水栗3,所述支撑结构2设于所述鱼缸I的上部,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仿木外层4和内层水管5,所述仿木外层4罩在所述内层水管5外部,为更好地显示结构,在图1中所述仿木外层4为透明态。所述仿木外层4做成枯木树枝外形,使得立体绿化结构更像树木,采用所述仿木外层4将所述内层水管5罩住,遮挡了不美观的水管结构,能够增强景观效果。所述水栗3与供水管相连,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内层水管5的上端相连,所述供水管设于所述仿木外层4和所述内层水管5之间的容置空间,沿着所述内层水管5延伸至其上端。所述内层水管5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I相连,所述内层水管5具有多个凸起结构6,所述凸起结构6的前表面开设有种植孔7,所述仿木外层4在对应所述种植孔7的位置开设有孔,附生植物种植体8穿过所述孔和所述种植孔7填充到所述凸起结构6内。所述水栗3运行,将所述鱼缸I中的水通过所述供水管通往所述内层水管5的上端,在重力作用下,水会沿着所述内层水管5向下流,水流经种植在所述内层水管5内的所述附生植物种植体8,不仅可以为附生植物供水,还可以利用上述附生植物种植体8对所述鱼缸I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内层水管5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I相连,水流再流回所述鱼缸I中,水经过这一循环,不仅可以过滤去除水中的脏污还可以给水增氧,更利于鱼类的生存。
[0021]所述仿木外层4上设有多个供气体流通的微孔。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微孔进入所述仿木外层4和所述内层水管5之间的空腔内,并在这个空腔内流动,使得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种植孔7进入为附生植物的根系提供新鲜空气。所述仿木外层4和所述内层水管5形成的内外两层的结构,可以产生适当的水气并流,能够满足附生植物根系对水分和氧气的需求,同时将观赏效果极差的附生植物的根部隐藏在管内,相较普通附生植物根系裸露在外的种植方式景观效果更佳。
[00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主干结构9、多个支干结构10和多个分支结构11,所述支干结构10的底端与所述主干结构9相连,所述分支结构11的底端与所述支干结构10或另一个所述分支结构11相连。所述主干结构9、所述支干结构10和所述分支结构11均包括仿木外层4和内层水管5,所述仿木外层4罩在所述内层水管5外部,所述支干结构10和所述分支结构11的内层水管5的上端与所述供水管相连,所述主干结构9的内层水管5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I相连。
[0023]参照图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6为球形凸起结构,所述种植孔7为圆孔。所述附生植物种植体8包括苔藓和附生植物,所述苔藓呈球形包裹在所述附生植物根部的外部,所述苔藓的外部捆绑有用于固定的扎带、铁丝或绳子。所述苔藓包裹在所述附生植物的根系外部,形成的球形苔藓为多孔隙结构,使得附生植物的根系提供充分与空气接触,而且苔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体中的脏污,净化水体。所述附生植物是秋海棠科植物、苦苣苔科植物、球兰中的任一种。将所述球形苔藓包裹的附生植物根部穿过所述仿木外层4的孔和所述种植孔7塞入所述凸起结构6中,因为所述球形苔藓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层水管5的直径,所述球形苔藓会稳固地卡在所述凸起机构6的位置上,不会掉落。随着附生植物的生长,根系会沿着所述内层水管5的内部延伸,景观效果很差的根部不会露出,大大增强了立体绿化系统的景观效果。
【主权项】
1.一种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绿化系统包括鱼缸、树形的支撑结构和设于鱼缸内部的水栗,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鱼缸的上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所述仿木外层套在所述内层水管外部,所述水栗与供水管相连,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内层水管的上端相连,所述内层水管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相连,所述内层水管具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前表面开设有种植孔,所述仿木外层在对应所述种植孔的位置开设有孔,附生植物种植体通过所述种植孔填充到所述凸起结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木外层上设有多个供气体流通的微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生植物种植体包括苔藓和附生植物,所述苔藓包裹在所述附生植物根部的外部,所述苔藓的外部捆绑有用于固定的扎带、铁丝或绳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球形凸起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生植物种植体包括苔藓和附生植物,所述苔藓呈球形包裹在所述附生植物根部的外部,所述苔藓的外部捆绑有用于固定的扎带、铁丝或绳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为圆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生植物是兰科植物、蕨类植物、秋海棠科植物、苦苣苔科植物中的任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干结构、多个支干结构和多个分支结构,所述支干结构的底端与所述主干结构相连,所述分支结构的底端与所述支干结构或另一个所述分支结构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结构、所述支干结构和所述分支结构均包括仿木外层和内层水管,所述仿木外层套在所述内层水管外部,所述支干结构和所述分支结构的内层水管的上端与所述供水管相连,所述主干结构的内层水管的最低端与所述鱼缸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生植物和鱼共养的立体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设于所述仿木外层和所述内层水管之间的容置空间,并沿着所述内层水管延伸至其上端。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5695030SQ20162016083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王佳, 殷金岩, 罗旭荣, 许建新, 王斯诗, 任国香, 何新杰, 曾红
【申请人】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