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类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蟳类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蟳类养殖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由一体凹折成型的箱体形成可供单一蟳类容置养殖的空间,令每一蟳类的成长都受到保护,且都可喂食到,同时蟳类长成后较易于捕捉,而箱体仍可再回收利用的蟳类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的蟳类养殖通常是在一个既定大小的水池内养殖一定数量的蟳(crab)类,并定时定量投掷饲料供其食用,待其成长到某一程度大小时,为避免水池的养殖密度过高影响蟳(crab)类的生长,因此,养殖者会分出一部份的蟳类到其它的养殖水池中,以待蟳类长成之后再予以捕捉、贩售。
然而,此种集体混杂的养殖方式,容易因蟳类彼此攻击而致受伤,造成肢体或外观上的缺损,影响日后的销售价格,而且,受伤之处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以致腐烂败坏,并可能因此令整个养殖水池中的蟳类都受到感染,导致养殖业者严重的损失。
此外,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是采集体混杂养育,以致于所投入的饲料无法确保每一蟳类都能平均摄取,造成水池中的蟳类的生长状况不一,而难以控制捞捕时机,尤其当蟳类生病时,对于养殖者所投入的药品,因无法确定生病的蟳类已食用药品,所以无法有效掌控生病的蟳类的健康状态。再者,因蟳类是散居在养殖水池的每一角落,并具有可随时移动的自由,所以,在捕捉时较为困难,而且必须反复检视是否有未捞捕到的蟳类,对养殖者而言实属相当困难与不便。
发明人鉴于上述的养殖情形,已严重影响蟳类养殖业者的获利,故而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在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辅助下,而创作出本实用新型,以提供一种在箱体内单独养殖单一蟳类的养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蟳(crab)类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具有一体凹折成型的箱体,于箱体上设有可作横向串接及上下垂直纵向叠设时彼此定位的构造,以及可输送空气的输送空气管、与输送饲料的送料管,由此,以在单一箱体内容置养殖单一蟳类,令每一蟳类的成长都受到保护,且都可喂食到,同时蟳类长成后较易于捕捉,而箱体仍可再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蟳类养殖装置,是由一体凹拆成型的数箱体、数送料管、数横接杆及数输送空气管所组成,该箱体具有一个可以开启及盖合定位的顶端面,并在此端面上设立数个卡固套,而在箱体底端面则设有数个与卡固套对应的卡固柱,于箱体其中二侧相对应的壁面下端设有卡合勾,并在这二壁面的其中之一设透孔,再于另一侧的其中一壁面上设置数多孔洞;该送料管的底端组接于箱体的透孔处,其上顶并凸伸出水平面;该横接杆可嵌设于箱体的卡合勾内;该输送空气管上具有数多气孔,该输送空气管通过束紧元件与横接杆绑设在一起;各箱体间可由横接杆嵌于卡合勾及卡固套、卡固柱的彼此套固作横向及直向串接。
该箱体的顶端面自由的一端连设有插入板,并在插入板与顶端面的交界处设有插孔,再于箱体对应插入板的壁面的上缘处连设一插掣片,插掣片插入插孔,顶端面盖合状态固定。
于箱体壁面的卡合勾上向上延设一可供勾设配重块的勾部。
该入料管的顶端设置为一宽入口。
该箱体具有四个依序连设的端面,以及四个分别与四端面连设底边板,所述顶端面连设于第一端面上缘,并于第一端面呈自由的一侧边设有直向排列的细长插孔,再于第四端面自由的一端连设一短边,并在短边的端缘凸设数只卡掣片,且每一卡掣片的设置位置与第一端面的各插孔相对应;该第一底边板在靠近与第一端面连设的二角落处凸设有所述卡固柱,而在对应与第一端面连设的另端具有一位处中间段落的凹入部,且凹部的二旁各形成凸出部;该第二底边板在接近第一底边板的侧缘呈斜线状,并连设一凸出部;该第三底边板的二侧缘也呈斜线状,且在二侧缘的末端衔设一凸出部,再于第三底边板邻近第三端面的二角落处各凸设一所述卡固柱;该第四底边板的远离第三底边板的侧缘呈斜立状,并于其末端连设一凸出部;可自第一、二、三、四端面间的连接处予以凹折,第四端面的各卡掣片分别插入卡设于第一端面的各插孔中,再依序凹折第一底边板、第二、第四底边板及第三底边板,第一、二、四底边板的凸出部呈彼此叠设状,将第三底边板的凸出部由第一底边板的凹入部插入,便可将箱体的底部连结固定,最后,凹折顶端面,即完成该箱体的凹折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每一只蟳类单独置于箱体内独立养殖,因此,可避免蟳类间的打架情况发生,确保每一只蟳类的完整性,提升该蟳类的售价;(2)因每一只蟳类都采独立养殖,而可避免蟳类间的打架,使各蟳类得到良好的保护,不致因受伤而受到病菌的感染;(3)纵使蟳类受到感染,但因每一箱体都有送料管的设立,故可确保由送料管投入的药品每一只蟳类都会食用到,而能够有效掌握每一蟳类的健康状态;(4)因每一箱体都有各自衔接的送料管,故可确保每一蟳类都有被喂食到,使每一蟳类的生长均衡;(5)欲捞捕时,只须自横接杆的二端施力撑起,即可将整个养殖装置移出水池内,故捞捕较为容易,且可确保每一只蟳类都被捕获。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未凹折成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另一未凹折成型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又一未凹折成型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构造的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整体构造的组合示意图。
图号说明1箱体 11、12、13、14端面111透孔112插孔 113卡合勾 114勾部121孔洞 131卡合勾 132勾部133插掣片 134孔洞 141孔洞142端边 143卡掣片 15顶端面151插入板 152插孔 153卡固套16、17、18、19底板161卡固柱 162凹入部163凸出部 171侧缘 172凸出部181侧缘 182凸出部 183卡固柱191侧缘 192凸出部 2送料管21宽入口 3横接杆 4输送空气管41气孔42束紧组件5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蟳(crab)类养殖装置由一体凹折成型的数箱体1、数送料管2、数横接杆3及数输送空气管4所组成,其中该箱体1具有四个依序连设的端面11、12、13、14,一与第一端面上缘连设的顶端面15,以及四个分别与四端面11、12、13、14连设底边板16、17、18、19;该第一端面11上设有数只横向排列的透孔111,并于第一端面11呈自由的一侧边设有直向排列的细长插孔112,再于第一端面11的外侧壁面的上、下端二侧各凸伸延设一开口朝下的卡合勾113,而在住处该侧壁面下端的卡合勾113上再向上延伸形成一勾部114;于第二端面12上设有数只孔洞121;继于第三端面13外侧壁面的上、下端二侧各凸设延伸一开朝下的卡合勾131,在下方的卡合勾131上向上延伸形成勾部132,且于第三端面13的上缘连设一插掣片133,且在该端面13上设立数只孔洞134;复在第四端面14上则布设诸多孔洞141,再于第四端面14自由的一端连设一短边142,并在短边142的端缘凸设数只卡掣片143,且每一卡掣片143的设立位置系与第一端面11的各插孔112相对应;另,于顶端面15对应与第一端面11连设的一端连设一插入板151,并在顶端面15与插入板151的交界处设立一插孔152,且与第三端面13的插掣片133对应,再于顶端面15的外侧端面的四个角落处各凸设一卡固套153;该第一底边板16在靠近与第一端面11造设的二角落处凸设有卡固柱161,而在对应与第一端面11连设的另端具有一位处中间段落的凹入部162,且由凹入部162的设立使其二旁各形成凸出部163;该第二底边板17在接近第一底边板16的侧缘171呈斜线状,并连设一凸出部172;该第三底边板18的二侧缘181亦呈斜线状,且在二侧缘181的末端衔设一凸出部182,再于第三底边板18邻近第三端面13的二角落处各凸设一卡固柱183;至于该第四底边板19的远离第三底边板18的侧缘191呈斜立状,并于其末端连设一凸出部192;据此,即可自第一、二、三、四端面11、12、13、14间的连接处予以凹折,并令第四端面14的各卡掣片143分别插入卡设于第一端面11的各插孔122中,接着,再依序凹折第一底边板16、第二、第四底边板17、19及第三底边板18,使第一、二、四底边板16、17、19的凸出部163、172、192呈彼此叠设状,继再将第三底边板18的凸出部182由第一底边板16的凹入部162插入,便可将箱体1的底部连结固定。最后,凹折顶端面15,并使其插入板151插入于其与第三端面13间的间隙,再令第三端面13上的插掣片133插入顶端面15的插孔152后,即完成该箱体1的凹折成型;该送料管2的顶端具有一喇叭状的宽入口21,其底端则与箱体1的透孔111接设;该横接杆3为一具适当杆径的杆体,其对应嵌于箱体1的卡合勾113、131内;该输送空气管4上具有数多气孔41,可供所输送的空气由此排出,且该输送空气管4以束紧组件42与横接杆3绑设在一起。
据此,即可将数个折合成型且内部置有蟹类的箱体1横向并列,并利用横接杆3嵌入各箱体1二侧的卡合勾113、131后,将横向并列的各箱体1固设定位在一起,并形成第一层,接着,再于第一层的各箱体1上方对应置设另箱体1,且令上方箱体1以其卡固柱161、183对应与下方箱体1的卡固套153嵌固卡设,使该位处第二层的各箱体1都能与第一层的箱体1固接,如此依序叠设便可形成如图5及图6所示的状态。继之,将数个送料管2的底端分别组立于箱体1的透孔111处,同时为避免组接于同一纵向位置的箱体1上的各送料管2相互抵触,故将同一纵向位置但不同阶层的送料管2分别组立于各箱体1上不同位置的透孔111,以确保每一箱体1内的蟳类都能配给到饲料,且各送料管2都高出水面以利于投送饲料;又,在横接杆3外并设输送空气管4,并以束紧组件42将横接杆3与输送空气管4绑设在一起,以由该输送空气管4将空气输送至水底,增加水池中的含氧量。
另,为避免该养殖装置重量小于浮力,可在箱体1的勾部114、132设配重块5,以增加养殖装置的重量,使之不至沉于池底,且不至随意随水的波动而移位。
经由以上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每一只蟳类单独置于箱体内独立养殖,因此,可避免蟳类间的打架情况发生,确保每一只蟳类的完整性,提升该蟳类的售价。
2、因每一只蟳类都采独立养殖,而可避免蟳类间的打架,使各蟳类得到良好的保护,不致因受伤而受到病菌的感染。
3、纵使蟳类受到感染,但因每一箱体都有送料管的设立,故可确保由送料管投入的药品每一只蟳类都会食用到,而能够有效掌握每一蟳类的健康状态。
4、此外,又因每一箱体都有各自衔接的送料管,故可确保每一蟳类都有被喂食到,使每一蟳类的生长均衡。
5、欲捞捕时,只须自横接杆的二端施力撑起,即可将整个养殖装置移出水池内,故捞捕较为容易,且可确保每一只蟳类都被捕获。
权利要求1.一种蟳类养殖装置,是由一体凹拆成型的数箱体、数送料管、数横接杆及数输送空气管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具有一个可以开启及盖合定位的顶端面,并在此端面上设立数个卡固套,而在箱体底端面则设有数个与卡固套对应的卡固柱,于箱体其中二侧相对应的壁面下端设有卡合勾,并在这二壁面的其中之一设透孔,再于另一侧的其中一壁面上设置数多孔洞;该送料管的底端组接于箱体的透孔处,其上顶并凸伸出水平面;该横接杆可嵌设于箱体的卡合勾内;该输送空气管上具有数多气孔,该输送空气管通过束紧元件与横接杆绑设在一起;各箱体间可由横接杆嵌于卡合勾及卡固套、卡固柱的彼此套固作横向及直向串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蟳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箱体的顶端面自由的一端连设有插入板,并在插入板与顶端面的交界处设有插孔,再于箱体对应插入板的壁面的上缘处连设一插掣片,插掣片插入插孔,顶端面盖合状态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蟳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于箱体壁面的卡合勾上向上延设一可供勾设配重块的勾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蟳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料管的顶端设置为一宽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蟳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具有四个依序连设的端面,以及四个分别与四端面连设底边板,所述顶端面连设于第一端面上缘,并于第一端面呈自由的一侧边设有直向排列的细长插孔,再于第四端面自由的一端连设一短边,并在短边的端缘凸设数只卡掣片,且每一卡掣片的设置位置与第一端面的各插孔相对应;该第一底边板在靠近与第一端面连设的二角落处凸设有所述卡固柱,而在对应与第一端面连设的另端具有一位处中间段落的凹入部,且凹部的二旁各形成凸出部;该第二底边板在接近第一底边板的侧缘呈斜线状,并连设一凸出部;该第三底边板的二侧缘也呈斜线状,且在二侧缘的末端衔设一凸出部,再于第三底边板邻近第三端面的二角落处各凸设一所述卡固柱;该第四底边板的远离第三底边板的侧缘呈斜立状,并于其末端连设一凸出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蟳类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具有一体凹折成型的箱体,于箱体上设有可作横向串接及上下垂直纵向安设时彼此定位的构造,以及可输送空气的输送空气管、与输送饲料的送料管,由此,以在单一箱体内容置养殖单一蟳类,以令每一蟳类的成长都受到保护,且都可喂食到,同时蟳类长成后较易于捕捉,而箱体仍可再回收利用。
文档编号A01K61/00GK2669593SQ20032012480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日
发明者王丁丑 申请人:王丁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