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海两用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37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海两用竿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垂钓用具,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钓鱼用的手海两用竿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钓鱼竿支架种类繁多,但多数结构复杂,操作烦琐,造价较高,市场上最常见的手海两用竿支架,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的,但是其结构不在一个平面上,占用太多空间,使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结构简单,造价更低,使用更便利的手海两用竿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手海两用竿支架,它包括由两根平行的插地定位针1与连接筋5固定连接组成梯子形状的架体,插地定位针1朝地下端呈尖刺状,连接筋5固定在插地定位针1的中部偏上,留出插地定位针1的两头,其特点是在连接筋5的下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U形的大半环4,在连接筋5的上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同样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半圆形的小半环2,整体形成一个平面,大半环4和小半环2可以铆轴3为中心旋转,铆轴时松紧适度,使旋转时有一定阻力,大半环4旋转到上部时,其圆部同插地定位针1上部平齐。
设有两根连接筋5。
小半环2可同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使整个结构设计在一个平面上,高度和宽度同原市场的一样,使得占用空间减少,更便于携带,结构简单,造价更低,使用便利。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向视图;图3是
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本申请人实施了一种手海两用竿支架,它包括由两根平行的插地定位针1与两根连接筋5固定连接组成梯子形状的架体,插地定位针1朝地下端呈尖刺状,连接筋5固定焊接在插地定位针1的中部偏上,留出插地定位针1的两头,在连接筋5的下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铆轴3活动连接有U形的大半环4,在连接筋5的上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同样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半圆形的小半环2,整体形成一个平面,大半环4和小半环2可以铆轴3为中心旋转,铆轴时松紧适度,使旋转时有一定阻力,由于有连接筋的阻挡,大半环4不可以旋转一周,大半环4旋转到上部时,其圆部同插地定位针1上部平齐。为了提高强度,可以多加连接筋,小半环2也可同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部固定连接。材料全部采用35号钢筋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手海两用竿支架,它包括由两根平行的插地定位针(1)与连接筋(5)固定连接组成梯子形状的架体,插地定位针(1)朝地下端呈尖刺状,连接筋(5)固定在插地定位针(1)的中部偏上,留出插地定位针(1)的两头,其特征是在连接筋(5)的下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U形的大半环(4),在连接筋(5)的上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同样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半圆形的小半环(2),整体形成一个平面,大半环(4)和小半环(2)可以铆轴(3)为中心旋转,铆轴时松紧适度,使旋转时有一定阻力,大半环(4)旋转到上部时,其圆部同插地定位针(1)上部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海两用竿支架,其特征是设有两根连接筋(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海两用竿支架,其特征是小半环(2)可同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部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垂钓用具,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钓鱼用的手海两用竿支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结构简单,造价更低,使用更便利的手海两用竿支架。它包括由两根平行的插地定位针1与连接筋5固定连接组成梯子形状的架体,插地定位针1朝地下端呈尖刺状,连接筋5固定在插地定位针1的中部偏上,留出插地定位针1的两头,其特点是在连接筋5的下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U形的大半环4,在连接筋5的上部在两根插地定位针1上同样用铆轴3活动连接有半圆形的小半环2,整体形成一个平面。优点是由于使整个结构设计在一个平面上,使得占用空间减少,更便于携带,结构简单,造价更低,使用便利。
文档编号A01K97/10GK2694751SQ200420051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7日
发明者周继双 申请人:周继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