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17阅读:10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鱼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器具,具体说是一种钓鱼杆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鱼杆中大多是一根鱼杆带1-2只鱼钩,且带鱼饵的鱼钩抛入水中后,一般是鱼饵随铅坠进入海底并附着在海床上,鱼饵活动性和可视性差,不易被鱼发现,也不便于鱼咬钩,使钓鱼效率很低。另外,在有些环境条件下,没有安放鱼杆的位置,只好手持鱼杆,使垂钓者很辛苦。现有的鱼杆架都是在陆地上使用,其作用是将垂钓者双手解放出来,但使用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的垂钓者为了多钓鱼,往往要带多根鱼杆,使用和携带也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钓鱼杆架,放在水中使用,不用手持鱼杆垂钓,垂钓时带鱼饵的鱼钩不会落到海底,有利于鱼发现鱼饵和咬钩;进一步的发明目的是,可挂接鱼钩较多,钓鱼效率高;钓鱼杆架结构合理、紧凑,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钓鱼杆架,包括鱼杆架和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杆架包括顶部固定伸缩鱼杆的框架和框架下连接的支腿,鱼杆伸缩固定框架上设置长插槽,在长插槽内设置伸缩的鱼杆。
所述的框架由四根固定伸缩鱼杆的横梁组成矩形框架,框架水平设置,每根横梁两端各开有一水平长插槽,同一横梁中的两条长插槽相互平行,插入各长插槽内的伸缩鱼杆至少为两节。
所述的支腿为四根,并与框架底部铰接。
所述的框架横梁下部设置空腔,收起的支腿嵌入空腔内。
所述的框架上设置绳索连接孔,有一绳索穿入框架上连接孔与框架连接。
所述的框架上设置手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钓鱼杆架放在水中使用,不用手持鱼杆垂钓,让垂钓者很轻松。垂钓时鱼杆离海底保持一定距离,带鱼饵的鱼钩就不会落到海底,鱼钩随海水飘动,可视性强,因鱼喜爱吃活动鱼食,有利于鱼发现鱼饵和咬钩,另外可挂接鱼钩较多,提高钓鱼效率。适合出海、码头及湖泊垂钓。
2、本实用新型钓鱼杆架的伸缩鱼杆及支脚可以伸缩、折叠,携带方便。
3、本实用新型钓鱼杆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钓鱼杆架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钓鱼杆架鱼杆部分伸出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钓鱼杆架鱼杆及支腿收起状态主视图;图5为图4中一根横梁的A-A向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一种钓鱼杆架,由四根固定伸缩鱼杆的横梁组成矩形框架5,框架5水平设置。每根横梁两端各开有一长插槽7,同一横梁中的两条长插槽7相互平行。伸缩鱼杆3、4为两节,细节鱼杆3插入粗节鱼杆4形成伸缩鱼杆,粗节鱼杆4插入长插槽7内,可以在长插槽7内伸缩。每根细节鱼杆3前端接有鱼线2,鱼线2下端接有鱼钩1。在框架5下铰接四根折叠支腿6,框架5的横梁下部设置空腔,收起的支腿6可嵌入空腔内。框架5顶面上设置四个绳索连接孔8,用一绳索穿入框架5上各连接孔8与框架5连接。
使用时,将鱼饵挂到鱼钩1上,伸出伸缩鱼杆3、4,并打开支脚6,将钓鱼杆架放到海底,拉住绳索。当发现鱼上钩后,提起钓鱼杆架即可。垂钓结束后,将伸缩鱼杆3、4及支腿6收起,放入箱包中即可,便于携带。在框架5上可设置手把,直接手握手把提起钓鱼杆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钓鱼杆架,包括鱼杆架和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杆架包括顶部固定伸缩鱼杆的框架和框架下连接的支腿,鱼杆伸缩固定框架上设置长插槽,在长插槽内设置伸缩的鱼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由四根固定伸缩鱼杆的横梁组成矩形框架,框架水平设置,每根横梁两端各开有一水平长插槽,同一横梁中的两条长插槽相互平行,插入各长插槽内的伸缩鱼杆至少为两节。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为四根,并与框架底部铰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横梁下部设置空腔,收起的支腿嵌入空腔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上设置绳索连接孔,有一绳索穿入框架上连接孔与框架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上设置手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杆架,包括鱼杆架和鱼杆,其特点是所述的鱼杆架包括顶部固定伸缩鱼杆的框架和框架下连接的支腿,鱼杆伸缩固定框架上设置长插槽,在长插槽内设置伸缩的鱼杆。放在水中使用,不用手持鱼杆垂钓,垂钓时带鱼饵的鱼钩不会落到海底,有利于鱼发现鱼饵和咬钩;可挂接鱼钩较多,钓鱼效率高;钓鱼杆架结构紧凑,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A01K87/02GK2720816SQ200420053558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日
发明者张秀儒 申请人:张秀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