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3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施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施肥具属于农作物施肥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果业耕作中,对果树施用化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将化肥溶于水中后浇灌,这种方法是肥效迅速,肥料的有效时间短,肥料浪费也较大。第二种是将化肥直接施放在种植果树的土地表面,这种办法是施肥方法简单,肥料浪费极大,肥效极低。第三种方法是先用锄头在果树周围开一条沟,在沟中施放化肥,然后用土填埋,这种方法是肥料的有效时间较长,肥料的利用率也比较高,但是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效力极低,同时对果树的根系损害极大,特别是对正在挂果的果树,其影响就更大。
在农作物的施肥中也基本上是如此,多数用化肥溶于水中或直接喷施化肥浪费大,肥效也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几种施肥方法中的弊端,找到一种操作既简便,肥效时间长,利用率高,劳动效率也高的施肥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作物施肥具包含有料斗,其特征是圆盘座G中心有穿孔,下部固定垂直连接有肥料导管F,圆盘座上部固定连接有4根支架H支撑的锥棒导管C,锥棒导管C与肥料导管F大小相等且同心,圆盘座外部套装有无底料斗E,带把手A的锥棒D放入带把手B的锥棒导管C及支架H、圆盘座G、肥料导管F中。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肥效时间长,肥料利用率高,不会损伤果树的根系且劳动效率高,每人每天可完成果树化肥施肥600株以上。特别适用南方地区种植果树化肥的施肥。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 A锥棒把手B锥棒导管把手C锥棒导管D锥棒E料斗F肥料导管G圆盘座 H支架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首先将肥料倒入施肥具的料斗E中,使料斗盛满肥料,选择你要施肥的地点,使用把手A用力将施肥具的肥料导管F插入土壤,使用把手A将锥棒D拉出大于肥料导管的长度,此时化肥从料斗底部漏入肥料导管,然后放下把手A使锥棒堵住肥料导管的入料口,使用把手B,将施肥具肥料导管拉出土壤,化肥就自动落入土壤中,即告完成一个施肥点的施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多个施肥点,重复上述过程,则可完成一棵果树的施肥。选取肥料导管固定长度或可调长度的施肥具,可满足种植的果树施肥深度的实际要求,选择与锥棒相互配套不同直径的肥料导管,可满足每一施肥点施肥量的要求。一般情况,肥料导管的最小直径不能小于15mm,最大直径不大于25mm。
对于农作物如烟叶、甘蔗、黄麻……等的施肥也很适用。
权利要求1.一种农作物施肥具,包含有料斗,其特征是圆盘座(G)中心有穿孔,下部固定垂直连接有肥料导管(F),圆盘座上部固定连接有4根支架(H)支撑的锥棒导管(C),锥棒导管(C)与肥料导管(F)大小相等且同心,圆盘座外部套装有无底料斗(E),带把手(A)的锥棒(D)放入带把手(B)的锥棒导管(C)及支架(H)、圆盘座(G)、肥料导管(F)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施肥具属于农作物施肥器具技术领域。它包含有料斗,其特征是圆盘座(G)中心有穿孔,下部固定垂直连接有肥料导管(F),圆盘座上部固定连接有4根支架(H)支撑的锥棒导管(C),锥棒导管(C)与肥料导管(F)大小相等且同心,圆盘座外部套装有无底料斗(E),带把手(A)的锥棒(D)放入带把手(B)的锥棒导管(C)及支架(H)、圆盘座(G)、肥料导管(F)中。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肥效时间长,肥料利用率高,不会损伤果树的根系且劳动效率高。特别适用南方地区种植果树化肥的施肥。
文档编号A01C15/02GK2718998SQ200420065448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8日
发明者谢兆斌, 潘根生 申请人:谢兆斌, 潘根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