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剪大小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4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剪大小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剪大小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按目前剪刀的结构,已涵盖有园艺、工具、园艺等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而其结构上由单纯的开剪闭剪的结构,因应不同的需要而有不同的结构改变,亦有十分的复杂的锁扣结构或其它配合的结构,且诸多结构业已提出专利申请,而就开剪定位的结构,亦已有专利案获准,诸如第九二二0九二六五号『园艺剪之刃口定位装置』新型专利案,其结构上即十分的复杂,而且,使用上的稳定度亦有其缺失存在,诸如1、结构复杂度高其为具有杠杆块的省力剪结构,而另设有数棘齿槽的结构配合卡掣件以及弹性体结构整体结构复杂,尤其安装弹性体,由于体积小,位置结构空间十分的有限,更造成整体构件过度紧密,不但在安装上十分的不便,使用者于使用时有维修的情形时,亦十分的困难,尤其当枢穿卡掣件以及弹性体的枢轴被拉出时,其弹性体结构,即有被弹开而分离失落的现象,维修不便。
2、极易误触而影响限制剪口大小的结构稳定度由于其卡掣件与棘齿槽成一弹性跳齿的方式卡制定位,且其卡掣件具有外露形态,尤其十分接近剪体的底部,当剪体下剪靠于物体上时,其卡掣件即极易与物体接触,而脱离原有卡制定位剪口大小的位置,产生不必要的误触而脱离。
另外,如第八三二0二五八九号『园艺剪刀器启闭钩扣之改良结构』以及第八一二一三四九八号『园艺剪刀定位板块之改良结构追加四』等专利案,其结构均是于两剪体枢接处以外的位置上另设有一挡块结构,以利藉由旋转卡制,使两剪体可控制在开或闭的位置上,惟其亦为一外部且接近握柄的外缘,极易为使用者或工件所误触而开启,影响其启闭稳定度甚大,且其仅有启闭的功能,无法作剪口大小改变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剪刀具有开口大小变化,以最简化的结构达到最佳的调整控制功能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中,剪刀具有两剪体,其剪体具有供手握的握柄以及刀体,两剪体交迭之处另设有以供枢接件枢穿的枢接部,握柄间另设有复位件;所述两剪体的一剪体上设有枢限部,另一剪体上相对设有一限位部,一限位件枢穿所述枢限部,限位件端部伸至限位部与剪体间,且限位件相对设成高度不同的以顶制限位部的结构。
所述限位件外露于剪体的端部设有一扳动部。所述限位件穿过枢限部设有限位柱,并相对于限位部形成高度不同的不同端面。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复数段平面。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多段平面具有第一、二限制部。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多段平面具有第一、二限制部,另连续设有第三限制部。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凸轮状。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凸轮成一渐近式的无段控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两剪体近枢接部处另设有一限位件,藉由限位件与相对剪体的限位部设计,经限位件转动不同的方向以使限位部卡于限位件不同的位置高度上,使整体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调整控制的目的,同时定位准确,实用性增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1闭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大手控制形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小手控制形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20剪体 11、21握柄12、22刃体 13、23枢接部14枢限部 15标示部24限位部 30枢接件40复位件 50限位件51扳动部 52限位柱520第一限制部 521第二限制部522第三限制部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剪刀结构,具有两剪体(10、20),其中,两剪体(10、20)具有供手握的握柄(11、21),握柄(11、21)前端另设有刃体(12、22),两剪体(10、20)交迭之处另设有枢接部(13、23)以供枢接件30穿过枢接成一体,而两握柄(11、21)间另设有弹簧形态的复位件40,以使刃体(12、22)具有紧夹的力量;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中,一剪体10上设有枢限部14以供一限位件50枢穿过,而另一剪体20上则相对伸设有一勾状的限位部24,以使限位件50位于该剪体20与限位部24间,形成一大小刀口限制的结构形态。
而限位件50则于外露于剪体10的端部设有一扳动部51,以供使用者扳动之用,且配合剪体10相对扳动部51动作的路径上设有标示部15,以供扳动部51标示之用;而限位件50穿过枢限部14的限位柱52配合一C形扣扣合定位于该剪体10上,并相对于限位部24形成不同端面且高度不同的第一限制部520以及第二限制部521。
使用时,当扳动部51被使用者扳至在大手的标示部15时,其限位件50的限位柱52以高度较低的第一限制部520对限位部24端缘,由于该处高度较低,如图4所示,因此当两剪体(10、20)的握柄(11、21)于打开幅度较大的状态时,其限位部24方与限位件50的限位柱52第一限制部520卡制,形成大手适用的打开形态;而当使用者将扳动部51扳向小手的标示部15时,如图5所示,其限位件50的限位柱52第二限制部521高度高于第一限制部520,如此,当限位部24开启幅度小于前述状态时,其限位部24即与第二限制部521产生卡制,剪体(10、20)即无法再行打开,形成小手适用的打开形态;如此即可作大小手上的控制以及调整,而达到使用上的方便性。
藉由前述所示结构,可藉由限位件50上两组第一限制部520与第二限制部521达到对两剪体(10、20)的大小手控制;亦可如图6所示,将限位件50的限位柱52设成多平面的形态或为渐近式凸轮形态的结构,成为一多段或无段式的大小手控制结构,且其中多段式的结构,其限位柱52除具有两平面的第一、二限制部(520、521)外,另有第三限制部522,以提供更多掌幅宽的选择,亦可直接设成完全闭合的形态,且限位柱52亦可成为一凸轮的形态,其凸出的最高点亦可在两刃体(12、22)完全闭合的形态,成为一可由闭至开且小手开启或大手开启的结构形态,以达到高实用性的目的;另如图7所示,限位柱52的结构可成一凸轮形态,其可由最低完全开放至最高完全闭锁的张开形态,以达到无段控制的功能。
由前述结构实可得到以下功能1、结构简化整体结构藉由一限位件50与另一剪体上的限位部结构配合,以形成高低的位差,而达到可使两剪体视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而达到大小手控制的调整,结构上十分的简化安装容易,维修上自然相对简化甚多。
2、定位确实由于其限位件50设置的位置在两剪体间,两剪体以外的物体要触及或碰及该结构,并非如现有外露剪体外的结构形态所能及,而使得其整体的定位确实而稳定。
3、功能可有效的扩大更可藉由限位件50限位柱52上凸轮形态上的不同,而可达到由闭锁至开启至大小手的控制与调整,均可有效而快速的控制,而达到整体高实用性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中,剪刀具有相互枢接的两剪体,其剪体具有供手握的握柄以及刃体,两剪体交迭之处另设有以供枢接件枢穿的枢接部,握柄间另设有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剪体的一剪体上设有枢限部,另一剪体上相对设有一限位部,一限位件枢穿所述枢限部,限位件端部伸至限位部与剪体间,且限位件相对设成高度不同的以顶制限位部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外露于剪体的端部设有一扳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穿过枢限部设有限位柱,并相对于限位部形成高度不同的不同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复数段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多段平面具有第一、二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多段平面具有第一、二限制部,另连续设有第三限制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设成凸轮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柱凸轮成一渐近式的无段控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剪大小调整机构,其相互枢接的两剪体的一剪体上设有枢限部,另一剪体上相对设有一限位部,一限位件枢穿所述枢限部,限位件端部伸至限位部与剪体间,且限位件相对设成高度不同的以顶制限位部的结构。使整体以最简单的方式,使两剪体相互间开剪的大小可确实地被控制,以因应不同使用者手掌宽幅的使用,完成调整控制的目的,同时定位准确,实用性增强。
文档编号A01G3/00GK2772758SQ2005200050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日
发明者周士敦 申请人:日崟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