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灭茬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3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耕灭茬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农用机械,具体是一种旋耕灭茬两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旋耕灭茬机,一般都是采用齿轮、链条或齿链结合直接把机械动力传送给旋耕刀进行旋耕灭茬工作,实现旋翻地碎土的同时把地里的农作物的茬子粉碎。在上述设计中,齿轮结构的旋耕灭茬机是使用单轴、单齿依次排列,两个齿轮对应啮合、传动,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机械动力,带动旋耕刀进行工作。这种设计结构的旋耕灭茬机由于是由两个同样大的齿轮相互啮合进行机械动力传递,传递过程中不能增力,所以旋耕灭茬机工作时需要牵引车输出较大功率来带动,对牵引车辆的动力要求高,其结果是耗油量大,对车辆损害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耕灭茬两用机,这种旋耕灭茬两用机能在传递牵引车辆的机械动力的过程中,利用力矩平衡原理来增大输出动力,使用这个增大的输出动力带动旋耕刀进行工作,节能降耗。
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旋耕灭茬两用机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其中传动系统有四个传动组,第一传动组由传动槽轮、传动齿轮、传动轴构成,传动槽轮在传动轴的一端,传动齿轮贯穿在传动轴上与第一增力组中的轮齿对应啮合;另外三个传动组分别由传动齿轮、传动轴构成,传动齿轮贯穿在传动轴上;其中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与第二增力组中的轴齿、第一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对应啮合;第三、第四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分别在机架的左右两内侧与第二变速组的变速齿轮、传动刀轴两端的传动齿轮对应啮合;第二、三、四传动组中的传动轴两端放置在机架内与机架轴承连接;增力系统有两个增力组,分别由一个轮齿、一个轴齿和一根传动轴构成,轮齿和轴齿平行贯穿在一根传动轴上;第一增力组中的轮齿与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对应啮合,轴齿与第二增力组中的轮齿对应啮合;第二增力组中的轴齿与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对应啮合;传动轴的两端放置在机架内与机架轴承连接;变速系统有两个变速组,第一变速组由传动轴和轮径不同的2个变速齿轮构成,2个变速齿轮平行贯穿在一根传动轴上;第二变速组由传动轴和轮径相同的3个变速齿轮构成,3个变速齿轮平行贯穿在一根传动轴上;第一变速组中的一个变速齿轮(小齿)与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对应啮合;第一变速组中的另一个变速齿轮(大齿)与第二变速组中间的变速齿轮对应啮合;传动轴的两端放置在机架内与机架轴承连接;旋耕系统由传动齿轮、传动刀轴、刀架、旋耕刀构成;传动齿轮放置在传动刀轴两端的机架内,传动刀轴的两端与机架轴承支撑连接,刀架与传动刀轴连接固定,旋耕刀通过固定臂与刀架连接固定。
增力组中轮齿的轮径大于轴齿的轮径;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槽轮和传动齿轮与第一增力组中轮齿的轮径相同;最后一组中的变速齿轮与传动刀轴上的传动齿轮,其轮径相同。
方案中的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所涉及的传动轴、固定轴,其轴的两端与机架由轴承支撑连接,且纵向平行。
所述的增力系统中的增力组至少设计两组。
所述的传动系统中的传动组至少设计三组。
所述的变速系统中的变速组至少设计两组。
本实用新型由牵引车、皮带通过传动系统中的传动槽轮把牵引车的动力传到增力系统。由于增力系统中的轮齿与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啮合,轮齿和轴齿两个齿轮的直径大小不同,两个增力组中的轴齿与轮齿啮合,使牵引车的动力由第一传动组传到第一增力组,传递过程中通过构成增力组中的轮齿与轴齿之间的力矩平衡,使力增大;动力传递到第二增力组时,根据上述原理进行再次增大,并通过第二增力组中的轴齿与第二传动组中传动齿的啮合将力传给变速组,经过再次变速达到旋转刀轴的工作转速要求,这样通过轮齿啮合、轮轴传动将力增大、再次增大,变速、再次变速来带动旋耕刀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工作过程中可以增力变速,旋耕系统中的传动刀轴上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旋耕刀的数量,适应水田、旱田的旋耕、灭茬作业。
2、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动力性能好,工作效力高,水田、旱田通用,旋耕、灭茬两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刀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耕刀和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 2传动槽轮 3升降支架 4液压升降杆 5后桥 6固定架7、7a、7b、7c、7d、7e传动齿轮 8、8a、8b、8c、8d、8e、8f、8g传动轴 9、9a轮齿 10、10a轴齿 11、11a、11b、11c、11d变速齿轮 12传动刀轴 13刀架 14旋耕刀 15、15a防震轮 16固定轴 17旋耕刀固定臂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提供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旋耕灭茬两用机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传动系统有四个传动组,由传动槽轮2、传动齿轮7、传动轴8构成第一传动组,传动槽轮2在传动轴8的一端,传动齿轮7贯穿在传动轴8上与第一增力组中的轮齿9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由传动齿轮7a、传动轴8c构成第二传动组,传动齿轮7a贯穿在传动轴8c上,传动齿轮7a与第二增力组中的轴齿10a、第一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由传动齿轮7b、传动轴8f构成第三传动组,传动齿轮7b贯穿在传动轴8f上,传动齿轮7b在机架的左内侧与第二变速组的变速齿轮11b、传动刀轴的传动齿轮7d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由传动齿轮7c、传动轴8g构成第四传动组,传动齿轮7c贯穿在传动轴8g上,传动齿轮7c在机架的右内侧,与第二变速组的变速齿轮11d、传动刀轴的传动齿轮7e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
增力系统有两个增力组,由轮齿9和轴齿10、传动轴8a构成第一增力组,轮齿9、轴齿10贯穿在传动轴8a上,轮齿9与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由轮齿9a和轴齿10a、传动轴8b构成第二个增力组,轮齿9a、轴齿10a贯穿在传动轴8b上,轴齿10a与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a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第一增力组的轴齿10与第二增力组中的轮齿9a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轮齿9的轮径大于轴齿10的轮径,一大一小并列安装在一根传动轴8a上。轮齿9a的轮径大于轴齿10a的轮径,一大一小并列安装在一根传动轴8b上。两轮转动时对传动轴产生力矩,并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半径不同,小的齿轮的作用力要大于大的齿轮的作用力,小的齿轮将输出大的传动力,又经过变速齿轮变速、传动齿轮传动,最终使旋耕刀在增大的作用力下按照要求的转速工作。
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槽轮2和传动齿轮7与第一增力组中轮齿9的轮径相同,保证其力矩不变。
变速系统有两个变速组,由传动轴8d和变速齿轮11、11a构成第一变速组,变速齿轮11、11a平行贯穿在传动轴8d上;由传动轴8e和变速齿轮11b、11c、11d构成第二变速组,变速齿轮11b、11c、11d平行贯穿在传动轴8e上;第一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与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a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第一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a与第二个变速组的变速齿轮11c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第二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b与第三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b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第二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d与第四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c对应啮合在同一条纵线上。变速齿轮11a的轮径大于变速齿轮11、11b、11c、11d的轮径。
第三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b贯穿在传动轴8f上,分别与变速齿轮11b、传动齿轮7d对应啮合在同一纵线上。第四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c贯穿在传动轴8g上,分别与变速齿轮11d、传动齿轮7e对应啮合在同一纵线上。传动齿轮7d、7e内贯穿在传动刀轴12的左右两端,放置在机架1内,机架1结构参阅图1。
最后一组中的变速齿轮与传动刀轴12上的传动齿轮7d、7e,其轮径相同。
旋耕系统包括传动齿轮7d、7e、传动刀轴12、刀架13、旋耕刀14构成;传动齿7d、7e放置在传动刀轴两端的机架内,刀架13贯穿在传动刀轴12上,用螺栓与传动刀轴12固定,旋耕刀14与刀架13上的旋耕刀固定臂17固定。传动刀轴12和刀架13、旋耕刀14的具体结构分别参阅图4和图5。图中的传动刀轴12方形轴,轴的两端与机架轴承支撑连接。刀架13的中心孔为方形与刀轴12吻合,刀架13的周围分布有长方形的旋耕刀固定臂17,臂与臂之间有45度倾斜角。旋耕刀14是插在长方形旋耕刀固定臂17内,在固定臂17外侧用螺栓固定。刀架13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
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所涉及的传动轴8、8a、8b、8c、8d、8e、8f、8g,固定轴16,其轴的两端与机架1由轴承支撑连接,且纵向平行。
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密封在机架1内,便于机械部件的润滑与保养,同时防止灰尘落入。
整台旋耕机是由固定架6连接牵引车的后桥5,由牵引车带动旋耕灭茬两用机工作。在机架1上有活动连接升降支架3,升降支架3是一个连杆,一端与机架1的后部固定,另一端与牵引车的液压升降杆4连接,旋耕刀14的升降是通过机架1上的升降支架3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增力系统的增力组根据工作动力的需要设计,至少设计两组;传动系统的传动组根据旋耕系统的实际需要设计,以保证传动刀轴能够带动旋耕刀正常工作为准,至少设计三组;变速系统的变速组根据工作组中旋耕刀的转速设计,至少设计两组。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振性,可在机架1的末端下方安装防振轮15、15a,安装时通过固定轴16与机架1固定,以减少机械的振动,避免机械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其中传动系统有四个传动组,第一传动组由传动槽轮(2)、传动齿轮(7)、传动轴(8)构成,传动槽轮(2)在传动轴(8)的一端,传动齿轮(7)贯穿在传动轴(8)上与第一增力组中的轮齿(9)对应啮合,传动轴(8)的另一端放置在机架(1)内与机架(1)轴承连接;第二传动组由传动齿轮(7a)、传动轴(8c)构成,传动齿轮(7a)贯穿在传动轴(8c)上与第二增力组中的轴齿(10a)、第一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对应啮合;第三传动组由传动齿轮(7b)、传动轴(8f)构成,传动齿轮(7b)贯穿在传动轴(8f)上,传动齿轮(7b)与第二变速组的变速齿轮(11b)、旋耕系统中的传动齿轮(7d)对应啮合;第四传动组由传动齿轮(7c)、传动轴(8g)构成,传动齿轮(7c)贯穿在传动轴(8g)上,传动齿轮(7c)与第二变速组的变速齿轮(11d)旋耕系统中的传动齿轮(7e)对应啮合;传动轴(8c、8f、8g)的两端放置在机架(1)内与机架(1)轴承连接;增力系统有两个增力组;由轮齿(9)、轴齿(10)、传动轴(8a)构成第一增力组,轮齿(9)、轴齿(10)贯穿在传动轴(8a)上;由轮齿(9a),轴齿(10a)、传动轴(8b)构成第二增力组,轮齿(9a)、轴齿(10a)贯穿在传动轴(8b)上;第一增力组中的轮齿(9)与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对应啮合,轴齿(10)与第二增力组中的轮齿(9a)对应啮合;第二增力组中的轴齿(10a)与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a)对应啮合;传动轴(8a、8b)的两端放置在机架(1)内与机架(1)轴承连接;变速系统有两个变速组,第一变速组由传动轴(8d)和轮径不同的2个变速齿轮(11、11a)构成,变速齿轮(11、11a)平行贯穿在传动轴(8d)上;第二变速组由传动轴(8e)和轮径相同的3个变速齿轮(11b、11c、11d)构成,变速齿轮(11b、11c、11d)平行贯穿在传动轴(8e)上;第一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与第二传动组中的传动齿轮(7a)对应啮合;第一变速组中变速齿轮(11a)与第二变速组中的变速齿轮(11c)对应啮合;传动轴(8d、8e)的两端放置在机架(1)内与机架(1)轴承连接;旋耕系统由传动齿轮(7d、7e)、传动刀轴(12)、刀架(13)、旋耕刀(14)构成;传动齿轮(7d、7e)放置在传动刀轴(12)两端,传动刀轴(12)放置在机架(1)内与机架(1)轴承连接,刀架(13)固定在传动刀轴(12)上,旋耕刀(14)通过固定臂(17)与刀架(13)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组中的传动槽轮(2)和传动齿轮(7)与第一增力组中轮齿(9)的轮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增力组中的轮齿的轮径大于轴齿的轮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组中的变速齿轮(11b、11d)与传动刀轴(12)上的传动齿轮(7d、7e)的轮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所涉及的传动轴(8、8a、8b、8c、8d、8e、8f、8g)、固定轴(16)纵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刀架(13)有中心孔与刀轴(12)吻合,刀架(13)的周围分布有长方形的旋耕刀固定臂(17),臂与臂之间有45度倾斜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的末端下方安装有防振轮(15、15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增力系统的增力组至少设计两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系统的传动组至少设计三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灭茬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变速系统的变速组至少设计两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耕灭茬两用机,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增力系统、变速系统和旋耕系统,其中传动系统有传动轴、传动槽轮或传动齿轮组成的四个传动组;增力系统有轮齿、轴齿传动轴组成的两个增力组;变速系统有变速齿轮、传动轴组成的两个变速组;旋耕系统由旋耕系统由传动齿轮、传动刀轴、刀架、旋耕刀构成。每组中的齿轮贯穿在传动轴上,系统之间对应齿轮啮合的齿轮在同一条纵线上;传动轴的两端放置在机架内与机架轴承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传递牵引车辆的机械动力的过程中,利用增大的输出动力,带动旋耕刀进行工作。这种旋耕灭茬两用机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动力性能好,工作效力高;水田、旱田通用,旋耕、灭茬两用。
文档编号A01B33/08GK2802923SQ200520021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4日
发明者于占湖 申请人:于占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