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3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器,特别涉及一种能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电灭蚊器。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使用户能在任何地点方便地使用电脑。但在户外特别是在野外使用时,蚊虫的叮咬使得用户感到极为不适。现在一般驱蚊手段有使用蚊香、驱蚊水、灭蚊器。对于户外用户来说蚊香易断,携带不便,使用起来较不安全;驱蚊水的驱蚊效果不佳,对防蚊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电灭蚊器的驱蚊效果好,使用也比较安全。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灭蚊器都是通过电源线插头与固定插座相连,而在户外用户无法找到固定电源插座为灭蚊器供电。所以,目前各类灭蚊、驱蚊的产品虽多,却没有较好地解决笔记本用户在户外工作时驱蚊、灭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灭蚊器能在便携式电脑上工作,无需另设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灭蚊器的通电电路做成USB接口插头,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与各内部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相连,USB接口插头的GND线与各元器件的地线相连。通过USB接口与PC相连,由PC向灭蚊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灭蚊器无需另设电源,即插即用,方便携带,使户外的电脑用户有效地避免蚊虫叮咬,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灭蚊器与电脑USB接口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通过恒温元件发热灭蚊的灭蚊器内部电路与USB接口电路的具体连接示意图;图3为通过电波灭蚊的灭蚊器内部电路与USB接口电路的具体连接示意图;图4为复合式电波灭蚊器内部电路与USB接口电路的具体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USB接口总线包含4根线,用于传送信号和提供电源。其中,D+和D-为信号线,在本实用新型中不涉及这两种信号线的应用,只利用Vbus和GND这两根电源线提供电源。如图1所示,灭蚊器上的USB接口插头插入PC机的USB接口插座,由PC机为灭蚊器提供4.75-5.25V的电源电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灭蚊器一般分为电热灭蚊器和电子灭蚊器。这两类灭蚊器都可以用USB接口通电电路实现与PC机的连接,用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电热灭蚊器的内部电路通常由一个PTC恒温元件组成,PTC恒温元件一端与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相连,另一端于USB接口插头的GND线相连,如图2所示。接通电源后,外壳发热器上的药片(剂)受热蒸发,达到灭蚊效果。还可在VBus电源线与PTC恒温元件之间串接一个自动恒温装置,使PTC恒温元件更加稳定的工作。
用无线电波杀死蚊子的电子灭蚊器内部电路由振荡器、放大器、发射器组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放大器信号输出端与发射器相连;其中,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与振荡器的输入端相连并与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USB接口插头的GND线与各元器件的地线相连,如图3所示。振荡器用两支超高频晶体管对接组成非稳态多谐振荡器,由另一个超高频晶体管的直接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还可用不同频率的振荡器与其它元件配合组成不同频率的复合电波灭蚊器,以达到更好的灭蚊效果,如图4所示。还可在振荡器与VBus电源线之间串接一个发光二极管,即可稳定控制灭蚊器的工作电流也可显示该灭蚊器的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其他实施方式依然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灭蚊器,由外壳、内部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灭蚊器的通电电路为USB接口插头,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与各内部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相连,USB接口插头的GND线与各元器件的地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路为PTC恒温元件,PTC恒温元件一端与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相连,另一端于USB接口插头的GND线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灭蚊器,其特征在于内部电路中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放大器信号输出端与发射器相连;其中,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与振荡器的输入端相连并与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USB接口插头的GND线与各元器件的地线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灭蚊器,其特征在于内部电路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生不同频率振荡器及各自的放大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型灭蚊电路。
专利摘要灭蚊器,涉及一种能在个人电脑上使用的便携式灭蚊器。本实用新型能使灭蚊器在个人电脑上工作,采用USB接口插头做为灭蚊器的通电电路,USB接口插头的VBus电源线与各内部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相连,USB接口插头的GND线与各元器件的地线相连。通过USB接口与PC相连的灭蚊器由PC向其供电。本实用新型能使户外的电脑用户有效地避免蚊虫叮咬,即插即用,方便携带。
文档编号A01M1/00GK2872459SQ20052003559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杨恒瑞 申请人:杨恒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