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破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0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破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将麦粒破碎成小块的小麦破粒机。
背景技术
磨面机生产效率高,是生产面粉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转速高,一般为600转/分,磨面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而会降低面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而用石磨磨制面粉时,由于其转速慢,一般为20~30转/分,产生的热量极少,因此麦粒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几乎全部得以保留,且具有粉色纯净自然、面筋度高、光滑细腻、原始纯正的麦香味、营养宜被吸收的优点。石磨面粉虽好,但石磨的生产效率低,面粉中会磨入石粉等杂质。如果先将麦粒破碎成小块,然后再用石磨磨制,就会大大提高石磨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磨制时间的缩短,磨入面粉中的石粉等杂质也会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将麦粒破碎成小块的小麦破粒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小麦破粒机,由圆柱形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碎粒转子和驱动碎粒转子转动的电动机组成;所述壳体的端面设有一个与碎粒转子同轴的进料口,所述壳体的周面设有一个切向的出料口;所述碎粒转子包括两个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圆盘,两个圆盘之间固定有若干根碎粒棒,这些碎粒棒沿圆盘的周向环形阵列,同一环形阵列中相邻的碎粒棒之间具有与麦粒大小相当的间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驱动碎粒转子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在碎粒转子的旋转轴线处产生负压,麦粒从位于碎粒转子轴线处的进料口自动进入壳体内部,麦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被甩向碎粒棒,在碰撞过程中,麦粒被破碎,从出料口排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壁环形排列有若干个固定刀齿。当麦粒被甩向壳体内壁时,与固定刀齿再次发生碰撞,麦粒得到进一步破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小麦破粒机,如
图1和图2共同所示,由圆柱形壳体2、位于壳体2内部的碎粒转子3和驱动碎粒转子3转动的电动机1组成;壳体2的端面设有一个与碎粒转子3同轴的进料口21,壳体2的周面设有一个切向的出料口22;碎粒转子3具有两个与电动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圆盘32,两个圆盘32之间固定有若干根碎粒棒31,这些碎粒棒31沿圆盘32的周向环形阵列,同一环形阵列中相邻的碎粒棒31之间具有与麦粒大小相当的间隙。碎粒棒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楞形,楞形碎粒棒更有利于使麦粒粉碎。碎粒棒31沿圆盘32周向的环形阵列有两个,一个环绕于进料口21附近,一个环绕于壳体2内壁附近,这样麦粒在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移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两次碰撞,提高了粉碎率。壳体2内壁环形排列有若干个固定刀齿4。
权利要求1.小麦破粒机,其特征在于由圆柱形壳体(2)、位于壳体(2)内部的碎粒转子(3)和驱动碎粒转子(3)转动的电动机(1)组成;所述壳体(2)的端面设有一个与碎粒转子(3)同轴的进料口(21),所述壳体(2)的周面设有一个切向的出料口(22);所述碎粒转子(3)包括两个与所述电动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圆盘(32),两个圆盘(32)之间固定有若干根碎粒棒(31),这些碎粒棒(31)沿圆盘(32)的周向环形阵列,同一环形阵列中相邻的碎粒棒(31)之间具有与麦粒大小相当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破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粒棒(31)沿圆盘(32)周向的环形阵列有两个,一个环绕于进料口(21)附近,一个环绕于壳体(2)内壁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小麦破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壁固定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固定刀齿(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破粒机,由圆柱形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碎粒转子和驱动碎粒转子转动的电动机组成;所述壳体的端面设有一个与碎粒转子同轴的进料口,所述壳体的周面设有一个切向的出料口;所述碎粒转子包括两个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圆盘,两个圆盘之间固定有若干根碎粒棒,这些碎粒棒沿圆盘的周向环形阵列,同一环形阵列中相邻的碎粒棒之间具有与麦粒大小相当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由电机驱动效率高,将用其破碎成小块的麦粒放入石磨中磨制,大大提高了石磨面粉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磨制时间的缩短,磨入面粉中的石粉等杂质也会相应减少。
文档编号B02C13/282GK2796831SQ20052008368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王文山 申请人:王文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