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耙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联合耙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耙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一遍就可以耙好而且还可大量提高效率的联合耙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水田耙地机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使用的12马力手扶拖拉机来耙地,在其主动轮外表面上安装角状叶片,作为耙地脚,尾轮坐改为托人板(参见图6)。此耙脚一面切土面积只有230mm,双脚合一起才有460mm,切距又大,一片切距与另一片的距离为240mm,这样的技术数据来看切小耙细那是很难的,如果耙不细田,那么宝贵的水资源一夜渗没,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且效率仅比牛马提高三倍左右,这对我国现时期农业来说远远跟不上发展形势,原因在于技术上的严重缺陷和动力不符合。总之存在如下不足1)12马力手扶拖拉机马力小,而且在水田作业不便和动力种类的不匹配;2)耙地脚、切土面积小,间距过大,导致的很难达到切小耙细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耙地机耙不了切小耙细、耙了但动力不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合耙地机,该联合耙地机不仅能解决切小耙细的难题,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至少1个滚筒耙地机构,平耙板及安装架,所述滚筒耙地机构为鼠笼式结构,即扣合在环圈上的一组角钢两端用轮圈封堵结构,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动力机构后部;设有耙地针的平耙板安装在滚筒耙地机构后部;所述滚筒耙地机构具体结构包括一组角钢,环圈,轮圈及中心轴,其中一组角钢与环圈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角钢扣合在环圈上,均布;与环圈固定后的一组角钢的两端用轮圈封堵,轮圈通过筋固接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为两端实心、中部空心结构;所述平耙板为具有折角的板状结构,折角部分与滚筒耙地机构相连,平板部分的下方设有耙地针,耙地针排列方式为前后排错位设置;滚筒耙地机构为2个或以上时,滚筒耙地机构之间为串联结构;加设平整板,通过安装架与最后一个滚筒耙地机构的后端相连;加设滚筒耙地机构于动力的主动轮外侧;所述在中心轴上加装安装用框架,通过框架安装在动力的主动轮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从手扶式动力改为轻小型、大马力四轮拖拉机为动力,其有益效果是在田间作业灵便又有选择权,如每天需要150亩至200亩的插秧速度,那么可以选择28-35马力拖拉机配用大尺寸(如长2800mm)滚筒耙地机构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与现有技术中用拖拉机主动轮加装耙脚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筒式耙地装置,可以加大耙脚的切土面和改变切土间距大的缺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与图1中对接口连接的平整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平板耙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滚筒耙地机构的可展现中心轴结构的简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耙地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两个鼠笼式滚筒耙地机构、平耙板及安装架组成,一个滚筒耙地机构1安装在安装架3上,安装架3的前端与动力牵引架5相连,后端与第二个滚筒耙地机构1相连,同时通过三角挂钩架3-2、连杆3-3与平耙板4安装在一起。其中如图1、5所示,所述滚筒耙地机构具体包括一组角钢、环圈、轮圈及中心轴,一组角钢与环圈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角钢扣合在环圈上,均布;与环圈固定后的一组角钢的两端用轮圈封堵,轮圈通过筋固接在中心轴8上;其中所述中心轴8为两端实心、中部空心结构。
如图1、4所示,所述平耙板4为具有折角的板状结构,折角部分与滚筒耙地机构1相连,平板部分的下方设有钢筋式耙地针,耙地针排列方式为前后排错位设置。
制备本实施例滚筒耙地机构采用角钢24根,通过3个钢筋材料的环圈均布、焊接固定,其中角钢扣合在环圈上,两端用轮圈封堵,轮圈通过筋固接在中心轴8上;为了减轻自重,所述中心轴8为两端实心、中部空心结构(参见图5);平耙板在其宽度的1/4处纵向折为45度角,折起部分作为前部,与滚筒耙地机构的安装架后部相连,没有折起的平板部分作为平耙机构,在其下方用钢筋材料设3排耙地针,每排耙地针之间在纵向为交错设置结构。
可再将第二个滚筒耙地机构1的安装架3与前一个滚筒耙地机构安装架后部相连,形成交叉式三联联合耙地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动力为18-22马力拖拉机,可以发挥出高效、优质的联合耙地机的作用。只行驶一遍等于现有技术的三遍,所以本实用新型一遍就可达到了耙好地的效果。
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以实施例1为为基础,在第二个滚筒耙地机构1的安装架3后部,通过对接口6-1与平整板6-2相连。在实施例1的效果基础上,再带一块平整板6-2的情况下,可在耙好地的同时将地也平好了,真正达到了耙地一遍成的高效果。
现有技术耙地机采用12马力手扶拖拉机,1台耙地脚切土面积(双面加一起)为460mm,作业时间为每小时4-5km。本实用新型采用1台轻型、22马力四轮拖拉机带的2个长为1800mm滚筒耙地机构和一个长为1800mm平耙机外加一个平整板,承担着近12台12马力手扶式拖拉机工作量,其中一台滚筒耙地机构的面积为现有技术耙地脚的3.9倍以上,三个联合型为3.9×3=11.7倍,还外加一个平地板,行进中时速还能提高20%,这些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加设2个滚筒耙地机构,在滚筒耙地机构中心轴上安装框架7,通过框架7分别安装滚筒耙地机构在动力机构的两个主动轮外侧。
动力机构采用28-35马力的轻小型拖拉机,主动轮旁边附加滚筒耙地机构,属大型联合耙地机型,用在平均每日插秧120-200亩的大型农场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1个滚筒耙地机构,平耙板及安装架,所述滚筒耙地机构为鼠笼式结构,即扣合在环圈上的一组角钢两端用轮圈封堵结构,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动力机构后部;设有耙地针的平耙板安装在滚筒耙地机构后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耙地机构具体结构包括一组角钢,环圈,轮圈及中心轴,其中一组角钢与环圈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角钢扣合在环圈上,均布;与环圈固定后的一组角钢的两端用轮圈封堵,轮圈通过筋固接在中心轴上。
3.按权利要求2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为两端实心、中部空心结构。
4.按权利要求1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耙板为具有折角的板状结构,折角部分与滚筒耙地机构相连,平板部分的下方设有耙地针,耙地针排列方式为前后排错位设置。
5.按权利要求1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滚筒耙地机构为2个或以上时,滚筒耙地机构之间为串联结构。
6.按权利要求1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加设平整板,通过安装架与最后一个滚筒耙地机构的后端相连。
7.按权利要求1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加设滚筒耙地机构于动力的主动轮外侧。
8.按权利要求7所述联合耙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中心轴上加装安装用框架,通过框架安装在动力的主动轮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联合耙地机,包括至少1个滚筒耙地机构,平耙板及安装架,所述滚筒耙地机构为鼠笼式结构,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动力机构后部的动力牵引架上;平耙板安装在滚筒耙地机构后部;可加设平整板,通过安装架与最后一个滚筒耙地机构的后端相连;滚筒耙地机构结构为一组角钢与环圈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角钢扣合在环圈上,均布;与环圈固定后的一组角钢的两端用轮圈封堵,轮圈通过筋固接在中心轴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一遍就可以耙好地,而且还可大量提高效率。
文档编号A01B33/00GK2762517SQ200520091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4日
发明者李根浩 申请人:李根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