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转轴的远投线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2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鱼转轴的远投线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钓鱼转轴(fishing reel)的远投线轴(long-distance casting spool),包括一个线轴体,此线轴体由线轴底部与两侧的限位凸缘组成,其中在放线方向上位于后部的限位凸缘设有以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线轴唇部(spool lip),通过此线轴唇部,一可在垂直于线轴轴线的沿圆周的卷线方向上卷收的钓鱼线可以在放线方向上大致平行于线轴轴线被放开。
背景技术
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远投线轴使得系在位于远投线轴上的钓鱼线自由端的鱼饵投向远距离成为可能。远投线轴通常固定在钓鱼转轴上,远投线轴的旋转轴垂直于鱼杆的纵轴。借此使得圆周卷线方向垂直于远投线轴的旋转轴或者鱼杆的纵轴。在收回鱼线时通过一个换向装置鱼线从一个几乎平行于旋转轴的放线方向转到垂直于旋转轴的卷线方向。为了在远投时能将固定在鱼线自由端的重量、鱼饵等类似物品投向尽可能远的距离,转向装置通常如此旋转,即鱼线从远投线轴上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转向装置的辅助,直接从远投线轴上通过限位凸缘或者通过线轴唇部在放线方向上抽出。因为鱼线抽出与放开是通过限位凸缘完成的,所以后部的限位凸缘作为侧向支承对于卷收的鱼线是至关重要的,避免多个匝数的鱼线轴从远投线轴上无法控制地同时展开,这样会导致钓鱼线的缠结。
后部的限位凸缘或者线轴唇部与鱼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对于鱼饵能被抛投的距离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在新的远投线轴上将带有线轴唇部的限位凸缘设计成小直径。但是为了保持钓鱼线的容量,线轴底部的纵向长度被扩大。但是这样并没有解决主要问题,即线轴唇部上的摩擦阻力问题。在远投线轴展开的钓鱼线越多,卷收的钓鱼线的实际上表面离线轴唇部的距离越远。满载的远投线轴,即刚抛投后,摩擦阻力是最小的。随着留在远投线轴上的线的数量不断较少,在线轴唇部上的摩擦力越来越大,钓鱼线受到强烈的阻碍。
为了减小摩擦,在DE 4 211 145 A1中建议,在远投线轴上的钓鱼线在侧面通过两个径向相互对置的部段支承,所述部段的一端可回转地弹性固定在远投线轴上。借此应该可以实现展开的线将部段径向向内挤压,克服弹簧压力,从而随着线量的不断减少,远投线轴上实际线量的径向上表面离部段的径向距离始终均匀地保持很小。根据DE 4 211 145 A1希望由此摩擦阻力被显著减小并且线受到较小的阻碍。但是也考虑到,在部段区域内被卷收的钓鱼线在片体之间张紧,这样至少在这个区域内导致一个紊乱的钓鱼线卷收形状,这样即便上述缠结不导致钓鱼线的无序展开,在展开时也至少使得摩擦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提到的形式的远投线轴,其中在展开的钓鱼线与线轴唇部之间的摩擦阻力被减小。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线轴唇部具有许多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支承鳍(retaining fins),支承鳍分别通过其底部与线轴体紧固连接,支承鳍的自由端沿卷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延伸,并且支承鳍具有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构造成鳍唇的纵向边。
这样展开的钓鱼线只在鳍唇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仅在鳍自由端区域内有摩擦,所以摩擦阻力明显减小,因此钓鱼线相应地受到较小阻碍。这样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远投线轴可以获得更远、更精确的抛投距离,而不必用更大的抛投重量。
支承鳍上可以设置一个在可收钓鱼线展开方向上斜置的越程弧(run-off arc)。通过所述越程弧可以使得钓鱼线在支承鳍上更平稳、无过渡地以及无摩擦地滑动。此情况下越程弧优选地设置成连续轮廓,即无跃变、凸缘等类似结构。为了减小摩擦,优选越程弧至少一个面被抛光,这个面作为钓鱼线展开时的工作面。
在远投线轴的另一个构造形式中至少设置四个支承鳍。如果支承鳍数量过少,则产生支承鳍间距过大的危险,从而钓鱼线在支承鳍之间过度张紧,并被无序地卷收。
优选至少设置九个支承鳍。此种情况下表明,通过支承鳍支承卷在远投线轴上的钓鱼线,对抽出的钓鱼线产生一个尽可能小的摩擦阻力,通过九个支承鳍可以在支承鳍功能方面获得一定优化。当然也可以设置少于四个支承鳍,例如在线轴底部直径进一步减小时,或者数量多于九,例如在线轴底部直径进一步增大时,这些证明是优化方案。
远投线轴的一种构造是优选的,其中支承鳍沿着可卷收的钓鱼线的卷收方向的反方向以小于90°的鳍角倾斜延伸,所述鳍角在每个支承鳍的底部由圆周切线与鳍唇的斜度方向或支承鳍在底部的纵轴线围成。优选鳍角值在30°至60°之间,更优选的值在40°至50°之间,继续优选的值是45°。通过鳍角影响钓鱼线的抽出特性。如果鳍角大于或者等于90°,则产生钓鱼线钩在底部点的危险。鳍角越小,钓鱼线就越容易从远投线轴抽出。如果角度很小,那么要想提供一个有利的大的卷轴容积,则斜度的长度必须相应很大,这样就很不利地加大摩擦。因此推断出鳍角的一个中间值45°作为优化值。但是这并不说明,在钓鱼线与线轴唇部或者鳍唇之间相应其他的摩擦系数时,相应的其他的角度值不能证明是最佳值。
在一进一步构造中设置成,支承鳍的底部至少在其沿卷线方向位于后部的一侧,即从远投线轴到鳍唇的过渡区域内,具有一个连续弯曲形状的轮廓,该轮廓没有凸起、突变、棱边等形状。这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具有背离远投线轴的曲率半径的曲线实现,或者通过一个在径向向外方向上为凹形的曲线实现。通过这个过渡,支承鳍从后部的限位凸缘切向伸出,从而圆周切线与鳍唇的斜度方向之间的鳍角在支承鳍底部将等于零,但是圆周切线与支承鳍纵向方向之间的鳍角在支承鳍底部不等于零。
鳍唇优选地在其纵向延伸方向上具有一个连续弯曲的形状,其曲率半径至少有一个方向分量指向线轴底部。因此鳍唇径向向外凸形弯曲。与一个等斜度的直线形状相比,这样可以起到降低摩擦的目的。
另外优选的是,鳍唇自由端在径向上尽量远地超出远投线轴。借此防止鳍唇自由端的底侧充当倒钩,并避免阻止钓鱼线有序走线的危险。然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后部的凸缘的支承鳍超出线轴底部的距离优选最多等于远投线轴的在放线方向上位于前部的凸缘在径向上超出线轴底部的距离。
支承鳍优选地分别具有一个三角形形状,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构成鳍唇自由端,与此顶点对置的一侧与远投线轴固定连接。借此支承鳍在其期望出现力矩最大值的底部横截面最大,在其期望出现力矩最小值的顶点横截面最小,从而使得形状大致符合期望的力矩曲线变化。
在远投线轴的进一步构造中,支承鳍可分别构造成带有一个镰刀形状顶点的三角形,所述顶点构成支承鳍的自由端。这样产生一个近似于鲨鱼背鳍的形状,其中与鳍唇对置的鳍自由侧有一个与鳍唇的形状类似的弯曲形状。借此在支承鳍所需强度方面以及使鳍唇与钓鱼线之间摩擦系数最小化方面,实现了优化鳍唇形状的目的,因为与具有直边的三角形状相比,支承鳍的与可卷收的钓鱼线接触的侧面在底部被减小,由此在这个区域内的摩擦面积以及可能产生的摩擦力被减小,然而自由端有一个足够大的决定其强度的横截面。如果在进一步的构造中,在从线轴体中突出的支承鳍的轮廓形状的在前面详细阐述的过渡附加设置成相对线轴体凹进的轮廓线形式,此轮廓线连续地过渡到突出的鳍唇轮廓,则形成一个大致S形的鳍唇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轮廓线的另一端优选以连续弯曲的走向过渡下一个邻接的支承鳍7的背向鳍唇9的一侧。
鳍唇优选地可以在可卷收的钓鱼线的抽出方向上被抛光。此时产生一个类似于一侧被抛光的刀片的抛光部,但是优选横截面形状弯曲的磨削形状。此外优选一个倒圆的顶部。另外优选设计成,在倒圆的磨削形状和支承鳍的未被抛光的一侧之间的磨削棱边也作轻微倒圆,以防止可能的伤害。通过这个附加的对支承鳍或者鳍唇的优化又进一步降低钓鱼线与鳍唇之间的摩擦。
线轴底部的直径可以朝带有支承鳍的限位凸缘递减,此处优选线性递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圆周方向的斜面,在其上可卷收的钓鱼线用一个力分量挤压支承鳍,借此使得有序地卷收或者抽出钓鱼线较为容易。
支承鳍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后部的限位凸缘上。这提供一个优点,即支承鳍单个或者全部可更换,借此例如可以改变后部的凸缘上所期望的支承鳍数量,可以采用另一种形状或者另一种材料的支承鳍,可以更换有缺陷的支承鳍。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支承鳍与后部的限位凸缘用螺纹连接。
后部的限位凸缘可以可拆卸地与远投线轴连接。此情况下后部的固定凸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零件被制作,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远投线轴上。借此后部的固定凸缘例如可以用带有不同数量的支承鳍的固定凸缘、带有不同形状支承鳍的固定凸缘或者带有由特别耐磨的和/或摩擦小的材料制成的支承鳍的固定凸缘更换,或者在受到损坏时用一个同样的固定凸缘替换。作为使钓鱼线与固定凸缘之间摩擦损失最小化的材料,例如可以考虑用特氟龙(Teflon)。为了可以更换后部的固定凸缘,后部的固定凸缘例如可以设计成盘状,其在端侧可以套到远投线轴上并且固定在远投线轴上。尤其是远投线轴可以是一个常见的三件式结构,包括后部的固定凸缘、带有前部的限位凸缘的线轴底部以及将后部的固定凸缘侧向压紧和/或夹紧在线轴底部的端侧的固定装置。
在一种可选的构造形式中,远投线轴可以制造成整体式,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在此情况下,铝作为一种轻质材料优选被采用。另外铝压铸方法优选作为远投线轴的经济的制造方法。为了继续降低摩擦,优选至少鳍唇的表面被抛光。
此外支承鳍可以用减小摩擦的材料制造或者涂覆一种减小摩擦的材料。例如可以用阳极氧化的铝作为材料,其优选至少在鳍唇上被抛光。作为减小摩擦的涂层材料例如可以考虑用特氟龙(Teflon)。


下面借助附图对所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图中所示图1第一种实施形式的远投线轴的正视图;图2图1中远投线轴的侧视图;图3图1中按照截面线III-III的支承鳍截面图以及图4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远投线轴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或者图2中以正视图或者侧视图示出了用于钓鱼转轴的远投线轴1的第一种实施形式。远投线轴1包括一个带有线轴底部3和两侧的限位凸缘4、5的线轴体2,即一个在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的放线方向z上位于后部的限位凸缘4与一个在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的放线方向z位于前部的限位凸缘5。后部的限位凸缘4上配备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线轴唇部6。
规定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在垂直于线轴轴线a的圆周放线方向s上可卷收在远投线轴1上。另外远投线轴这样设计,即所述远投线轴安装在其安装位置时,其轴线a与此处未示出的鱼杆的纵轴大致平行,在此情况下钓鱼线在卷绕时通过一个此处未示出的转向装置可从在钓鱼杆纵轴方向上的放线方向z转到卷收方向s,并由此大致垂直于放线方向z。
与此相反,为了降低摩擦,在通过远投线轴1远投系在钓鱼线自由端的鱼饵等类似物品时设置成,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在大致平行于线轴轴线a的放线方向z上可直接通过在径向位于外部的线轴唇部6向外抽出,无需经过转向装置转向。为了保证钓鱼线通过后部的限位凸缘4有条不紊地抽出,后部的限位凸缘4必须作为支承以及导向装置。为了获得尽量远的抛投距离,在后部的限位凸缘4处的摩擦损失应该降至最低。
为了减小在远投过程中在未示出的钓鱼线与线轴唇部6之间的摩擦,进行如此设计,即线轴唇部6配备九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列的支承鳍7,各支承鳍分别通过其底部8与远投线轴1紧固连接,支承鳍的自由端沿圆周卷线方向s的反方向倾斜延伸。将支承鳍7的各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纵向边设计成鳍唇9,通过此鳍唇使得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在抛投时能抽出。在这种情况下,抽出的钓鱼线只有在鳍唇7处,并且根据远投线轴1上钓鱼线的剩余量仅仅在自由鳍唇端处有摩擦,因此总摩擦很小,相应地钓鱼线受到很小的阻碍。因此在相同的抛投重量下,用根据本发明的远投线轴1比用传统的远投线轴可获得更远、更精确的抛投距离。
包括鳍唇9的后部的限位凸缘4上设有越程弧10,所述越程弧过渡到支承鳍7并且在放线方向z上倾斜延伸,通过所述越程弧可抽出的钓鱼线以一种平稳的、小摩擦的方式在放线方向z上转向和获得支承。在此处示出的远投线轴1的实施形式中越程弧10被设计成大致为圆弧状。除了这种圆弧形状越程弧还可以是一种其它的连续形状,即无跃变、凸台等类似形状,例如抛物线或者椭圆形状。
九个支承鳍7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即在远投线轴1的横截面上以等圆弧距离排列,圆弧距离相应于此处未示出的40°圆心角。此处所述支承鳍7的数量是在给定的几何关系下考虑到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与支承鳍7之间的摩擦,并考虑到支承鳍7必要的支承作用,以便有条不紊地将钓鱼线卷收在远投线轴1上或从其上抽出,并将钓鱼线侧向支承在远投线轴1上,通过鳍唇在放线方向z上有秩序地抽出钓鱼线。
支承鳍7在卷收方向s的反方向上以鳍角μ延伸,所述鳍角μ在各支承鳍7的底部8由图1所示的圆周切线与鳍唇9在底部8的的斜度方向围成。在此情况下,鳍角μ优选小于90°,因为否则就产生此处未示出的钓鱼线在放线方向z上抽出时挂在或者附着在底部。鳍角μ应该在30°至60°之间,优选在40°至50°之间,更为优选的值是45°。在此所示例子中鳍角μ大约为50°。
支承鳍7大致呈三角形,具有类似于圆弧的侧边,汇集成一个类似于鲨鱼背鳍的镰刀形状的顶点11。这种形状被认为是有利的,因为其相对于直边的三角形来说,在底部区域相对较窄,相应摩擦面积较小,并且在自由端区域横截面有足够强度。为了不产生伤害危险,顶部11处被设计成圆角。
如沿图1中的III-III的剖视3所示,带有鳍唇9的支承鳍7在放线方向z上被抛光,其中抛光的轮廓线是倒圆的,并具有一个倒圆的棱边,为了避免产生伤害的危险。在本实施例中抛光的轮廓线的倒圆大致呈一个椭圆,但是也可以例如大致呈抛物线形状或者一个其他的带有从底部到顶端逐渐柔和的曲率的轮廓。
尤其是从图2中可以看出,线轴底部3的直径朝支承鳍7线性减小。因为这样形成了一个在放线方向z上倾斜的圆周斜面,此处未示出的卷在远投线轴1上的钓鱼线能轻易地压在带有支承鳍7的限位凸缘4上,借此钓鱼线更容易有条不紊地在放线方向z上抽出。
图4中示出了远投线轴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正视图。此处第二种实施形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鳍7或者支承鳍7的底部8的特别的构造,其与按照图1的第一种构造形式相比,在径向上更深地伸入后部的限位凸缘4,并且具有至后部的限位凸缘5的不同的过渡。
在按照图1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支承鳍7无过渡地凸出于后部的限位凸缘4,由此在支承鳍7各自的底部8处形成一个朝向后部的限位凸缘的棱边。但是在图4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配备了过渡,通过所述过渡避免了突变、棱边或者类似结构,从而使得此处仍未示出的钓鱼线可以无阻碍、无摩擦地通过鳍唇9抽出。此处过渡包括一个沿径向向内隆起的形状或者一条凹线,它的端部连续地过渡到借助图1阐述的凸形鳍唇上,从而产生鳍唇的一个近似S形的形状。线的另一端以一条连续弯曲的形状过渡到下一个临近的支承鳍7的背向鳍唇9的一侧,这样后部的限位凸缘4总体上具有一个沿径向向外的类似于锯齿的轮廓。
当然也可以这样设计,即支承鳍在径向上不是如此深地伸入后部的限位凸缘4,从而使得可卷收钓鱼线的下端在侧向上通过在圆周上贯通的后部的限位凸缘的侧壁支承。然而支承鳍也能这样设计,即其在径向上伸入后部的限位凸缘直至线轴底部。
附图标记清单1 远投线轴2 线轴体3 轴底4 后部的限位凸缘5 前部的限位凸缘6 线轴唇部7 支撑片8 底部9 鳍唇10 越程弧11 顶点a 轴中心线s 收线方向z 放线方向μ鳍角
权利要求
1.用于钓鱼转轴的远投线轴,包括一个线轴体(2),此线轴体由线轴底部(3)和两侧的限位凸缘(4,5)组成,其中指向放线方向的限位凸缘(4)设有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线轴唇部(6),通过此线轴唇部一可在垂直于线轴轴线(a)的沿圆周的卷线方向(s)上卷收的钓鱼线可以在大致平行于线轴轴线(a)的放线方向(z)上被放开,其特征在于,线轴唇部(6)具有许多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承鳍(7),所述支承鳍(7)分别以其底部(8)与线轴体(2)紧固连接,支承鳍(7)的自由端沿卷线方向(s)的反方向倾斜延伸,并且支承鳍(7)具有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构成为鳍唇(9)的纵向边。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支承鳍(7)设有一在可设置在远投线轴上的钓鱼线的放线方向(z)上倾斜延伸的越程弧(1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四个支承鳍(7)。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九个支承鳍(7)。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支承鳍(7)以一与线轴体(2)呈小于90°的鳍角(μ)倾斜延伸,其中所述鳍角(μ)构成在各鳍唇(7)的底部(8),由圆周切线和鳍唇(9)的斜度方向围成。
6.按照权利要求5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鳍角(μ)的值在30°至60°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鳍角(μ)的值在40°至50°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5至7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鳍角(μ)的值为45°。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鳍唇(9)具有一个连续弯曲的轮廓,该轮廓的曲率半径至少有一个方向分量指向线轴底部(3)。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支承鳍(7)分别具有三角形形状,此三角形的一顶点(11)构成鳍自由端,三角形的与顶点(11)对置的一侧与远投线轴(1)紧固连接。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各支承鳍(7)分别构成为带有一个镰刀形状的顶点(11)的三角形。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鳍唇(9)在可卷收的钓鱼线的放线方向(z)上被抛光。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线轴底部(3)的直径向带有支承鳍(7)的后部的限位凸缘(4)方向递减。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支承鳍(7)可拆卸地固定在后部的限位凸缘(4)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后部的限位凸缘(4)可拆卸地与远投线轴(1)连接。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远投线轴(1)制造成整体式的。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的远投线轴,其特征在于,至少支承鳍(7)由一种减小摩擦的材料制成或者涂覆一种减小摩擦的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钓鱼转轴的远投线轴,包括一个线轴体(2),此线轴体由线轴底部(3)和两侧的限位凸缘(4,5)组成,其中指向放线方向的限位凸缘(4)设有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线轴唇部(6),通过此线轴唇部一可在垂直于线轴轴线(a)的沿圆周的卷线方向(s)上卷收的钓鱼线可以在放线方向(z)上大致平行于线轴轴线(a)被放开。线轴唇部(6)具有许多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承鳍(7),支承鳍(7)分别以其底部(8)与线轴体(2)紧固连接,支承鳍(7)的自由端沿卷线方向(s)的反方向倾斜延伸,并且支承鳍(7)具有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外部的构成鳍唇(9)的纵向边。
文档编号A01K89/01GK1921753SQ200580005712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5日
发明者京特·布尔克 申请人:京特·布尔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