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成形方法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

文档序号:179147阅读:1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成形方法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果树的栽培,具体涉及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成形方法及高密度果园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苹果树形大致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5米行距的小冠疏层形,下部三大主枝,上部纺锤形;第二类是4米行距、大都是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第三类是3米行距或更密的,多为细长纺锤形或主干形。种植密度每亩只有十几株或二、三十株,随着果树技术的发展,苹果树种植密度由原来十几株演变为几十株至上百株,树形由三大主枝演变为纺缍形、主干形,有的大树改为一主多干形这几种树形,目前很多都处于密闭(郁闭)状态,大小年状况突出,不能连年结果生产。
日本永田正夫曾在其《苹果的最优矮化栽培》一书中介绍了在有限单位空间内着生大量优质顶芽,确保花芽数量,使之结实的观点。其树形形状为细长纺锤,横向枝限制在13-18个枝之间,2×4米的栽植密度,横向枝每年要回缩1-2次来拉开年次差,消灭硬棒枝,加大短枝量,利用柔软枝转化结果。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横向枝粗长,不稳定,去枝量过大。对土壤、气候要求条件高。不适宜我国相当果树产区的土壤、气候条件,难以达到稳产、高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该主干形成形的种植方法及建造该树形高密度果园的方法。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发明人积数十年种植果树的细致观察和摸索实践,结合我国大部分果区的地理气候情况,发明了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该主干形成形的种植方法及建造该树形高密度果园的方法。该方案主要有培育形成强壮主干,干高距地面40~60厘米以上的主干上直接着生3厘米至60厘米长短不等的50~60个横向结果枝,这些横向结果枝与主干的粗度比远远拉开,结果后多呈自然下垂状,主干与结果枝的粗度比为5~20∶1,树冠直径小于1.3米,树高在2~3米之间。
为栽培形成如上所述的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可采取如下的方法A扶植中干,种植当年,果树顶端长出达20厘米时,旱地距地面40厘米以上,水地60厘米以上,用洛阳2号抽枝宝点芽,点时隔两个芽点一个,顶端20~30厘米处不点,由其自然生长出芽;当营养生长接近停长时,开始整枝,横向结果枝长到40~60厘米时,在基部转一下枝至下垂对地形成负角;B刻芽,为防止枝条长短一致,第二年在一年生果树中干顶端上的芽每隔两个芽刻一个,二年生中干上没长出的芽要全部刻出来,横向枝、旺枝全部刻芽,刻芽时要背上芽在芽后刻,背下芽、侧下芽在芽前刻,中干上横向结果枝上的虚旺小枝,15厘米以内的抑顶促萌,超过15厘米的中间再转枝一下,二年生枝可见串枝花;C留果成花,第三年对高度超过2.5米的枝,上部全部刻芽使其成花,横向枝超过60厘米长度的,相对地面整枝下垂成负角;无论矮化砧与乔砧,短枝密度相同。
本发明树形建造比较简单,基本不用剪刀修剪,而用手整枝成形,营养浪费极少,花芽质量高,适用于高密度果园栽培。
D通过控制枝条生长控制冠形a早春刻芽早春发芽前刻芽,一年生旺枝和中干上没有萌发的芽,横向结果枝背上芽在芽后刻,侧下芽在芽前刻,直立枝,见芽就刻,位在芽上,中干在芽上刻,刻芽刻成月芽形;b强弱交接处环切,强弱交接处环切,根据粗细程度环切1~3道,直径0.3~0.5厘米粗的切一道,0.4~0.6厘米粗的切两道,0.6~0.8厘米粗的切三道,中间间宽0.3厘米;c抑顶促萌,控制顶端生长,发芽前对5~15厘米长的虚旺小枝掐掉顶芽,15厘米以上的枝掐掉顶芽后,隔5~6个芽再转一下枝,枝条长可多转几处;d摘心去叶,对当年生虚旺小枝掐去顶端生长点,再去掉几片嫩叶,控制新梢生长;c转枝造伤,对当年生横向结果枝及一年或多年生的枝,每次生长前,如冬春发芽前、营养生长接近停长时、建造主干树形横向结果枝半径长到40~60厘米时,在基部用力扭转一下;d拿枝软化,手握当年生枝,拇指和食指反向用力,树芯人为造成内伤,减缓前端长势,增加后部芽质,及早使枝条转化结果;e分道环切,发芽前,每隔5~6个芽(大约15厘米)环切一道,位置在背上芽的芽后,和侧下芽的芽前,环切可以把5~6个芽段的营养集中供应环切口后部1~2个芽,使之由弱变强。分道环切后,一般情况会在第一次停长前长出两三个短枝。此时若枝条势力强弱不匀,可在强弱交接处再环切。强弱交接处是指粗5~7毫米以上的旺枝与粗3~4毫米的弱枝交接处;f促发牵制枝,在基部保留两三个芽处环切促发。牵制枝的作用,是将主干向枝条前端输送的多余营养,从基部通过再生牵制枝分流出去,以此减缓枝条前端过旺生长和背上徒长,保证本枝条长势稳定而复壮;建造如上所述的矮植化果树主干形高密度果园的方法,A苹果树株行距可小于1×3米,达到密植度每亩100~550株;桃树株行距可小于1×2米,达到密植度每亩150~550株;B果园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我国现行的土壤管理制度中,清耕制占很大比例。清耕制以灭草、破板、深翻为基本手段,北方多采用冬春深刨树盘,生长季节多次中耕灭草,灌溉和降雨后及时中耕破板等措施,试图让果园内只长树不长草。事实上,苹果树80%左右的毛细根集中在0~40厘米土层中,特别是20厘米以上的表土层中分布更加集中。如果经常锄草,会大量破坏毛细根。浅层土壤中的毛细根是果树的主要吸收器官,而清耕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大量损坏毛细根系,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因过度消耗而明显不足,造成土壤有机质严重匮乏,导致树体早衰减产,果实品质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果树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差。山地果园土层薄、肥力低,还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较肥沃地块,由于滥施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而使土壤理化性状遭到严重破坏,加之传统的清耕制,更如雪上加霜。实行自然生草制,既可以培肥地力、保土保墒,又可以调节果树长势。自然生草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草的密度及覆盖率较低,而且多数为禾本科,容易出现与果树“争氮”现象,常使果树叶黄枝弱,需要适时适量补充氮肥,有条件的地区可施行人工种草及覆草,实践中,种植油菜的效果更为显著。
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由于无分叉枝遮盖,结果横枝围绕主干着生,果实受光照时间长,受光均匀。研究证实果实的干物质的96%是来自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产物,是自然能量的吸收利用,来自土壤的矿物质仅占3.5%。在果园充分通风透光的光合作用条件,主要产量的来源有了保证,果实大小均匀,品质上乘。我国大部分地区苹果亩产标准为高产量6000斤,中产量4000斤,低产量2000斤,全国实际平均产量不到1000斤,而本发明试验果园,亩产可高达20000斤,取得了轰动效果,受到果树专家和果农的高度赞誉。该项技术可在不浇水、不施肥、不锄草、不剪枝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扶植中干,蓄养横枝,转枝控制,果树生产无大小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适当施以氨基酸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为显著。该项技术不仅在苹果树的种植中实践极为成功,而且先后在桃、梨、杏、李、枣、柿、石榴、葡萄等树种也均获成功。


附图1-6为矮植化果树主干形逐年生长外形图。
附图7为矮植化果树主干形外形图。
附图8为传统果树树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山西省夏县水头镇后堡村何某,按照辨证管理技术要领,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1×2.7米、2×2.7米、1×3.5米不同密度建了一个十亩大的果园,主栽品种为红富士,以主干横枝形培养树形,主干与横枝的粗度比为7∶1,树冠直径在1.1~1.2米之间,树高约2.5米,横枝围绕主干错角度促生,并控制生成长短不一,保证全部果实受到充分日照。以横枝结果为主,亩产可达到14000余斤,满园多是80以上的果,商品率达94%以上,每亩投入300~400元。他的果园已形成了地绿一片、树上果满、地下没管的、树上没剪的,全园整齐美观,投资少、效益高。
实施例2山西省夏县鲁因村王某水14亩乔化红富士,因全园密闭,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改造,,栽植密度为1.5×3.5米和2×3.5米,改造后第二年亩产6000斤,2002年亩产7000斤,2003年亩产21740斤,2004年亩产13000斤。
实施例3山西平陆老城乡关家窝村关某,运用本发明创造的果树辨证管理技术理论和栽培技术,试验栽植10多亩高密度乔砧红富士,其中大部分栽植密度为1×1.2米株行距(亩植550株),少部分栽植密度为1.2×2.5米株行距(亩植330株),,每亩套了5万个袋,大部分亩产在10000斤以上,其中亩植550株的一亩地高产达22800斤,并且完全没有密闭。
实施例4(改造例)桃树采用此项技术,植苗第二年就能亩产桃2000-7000斤,以后连年上万斤。一位果农8分旱地桃树改造为一主多干形桃树后,产出14000斤大桃,品质明显优良。柿树使用此项技术,改造后产量增至5倍;水地采用此项技术改造密闭苹果园,改成一主多干树形,亩产优质苹果达2万多斤。
权利要求
1.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其特征是它有一个强壮的主干,干高距地面40~60厘米以上的主干上直接着生3厘米至60厘米长短不等的50~60个横向结果枝,主干与结果枝的粗度比为5~20∶1,树冠直径小于1.3米,树高在2~3米之间。
2.一种种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的方法A扶植中干,种植当年,果树顶端长出达20厘米时,旱地距地面40厘米以上,水地60厘米以上,用抽枝宝点芽,点时隔两个芽点一个,顶端20~30厘米处不点,由其自然生长出芽;当营养生长接近停长时,开始整枝,横向结果枝长到40~60厘米时,在基部转一下枝至下垂;B刻芽,第二年在一年生果树中干顶端上的芽每隔两个芽刻一个,二年生中干上没长出的芽要全部刻出来,横向枝、旺枝全部刻芽,刻芽时要背上芽在芽后刻,背下芽、侧下芽在芽前刻,中干上横向结果枝上的虚旺小枝,15厘米以内的抑顶促萌,超过15厘米的中间再转枝一下;C留果成花,第三年对高度超过2.5米的枝,上部全部刻芽使其成花,横向枝超过60厘米长度的,相对地面整枝下垂成负角;D控制枝条生长形成冠形a早春刻芽早春发芽前刻芽,一年生旺枝和中干上没有萌发的芽,横向结果枝背上芽在芽后刻,侧下芽在芽前刻,直立枝,见芽就刻,位在芽上,中干在芽上刻,刻芽刻成月芽形;b强弱交接处环切,强弱交接处环切,根据粗细程度环切1-3道,直径0.3~0.5厘米粗的切一道,0.4~0.6厘米粗的切两道,0.6~0.8厘米粗的切三道,中间间宽0.3厘米;c抑顶促萌,控制顶端生长,5~15厘米长的枝掐掉顶芽,15厘米以上的枝掐掉顶芽后,隔5~6个芽再转一下枝,枝条长可多转几处;d摘心去叶,掐去顶端生长点,再去掉几片嫩叶,控制新梢生长;c转枝造伤,对当年生横向结果枝及一年或多年生的枝,每次生长前,如冬春发芽前、营养生长接近停长时、建造主干树形横向结果枝半径长到40-60厘米时,在基部用力扭转一下;d拿枝软化,对当年生枝人为造成内伤;e分道环切,每隔5-6个芽(大约15厘米)环切一道,位置在背上芽的芽后,和侧下芽的芽前;f促发牵制枝,在基部保留两三个芽处环切促发
3.一种建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矮植化果树主干形高密度果园的方法,其特征是A苹果树株行距可小于1×3米,达到密植度每亩100~550株;桃树株行距可小于1×2米,密植度为每亩150~550株;B果园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
全文摘要
一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包括有一个强壮的主干,干高距地面40~60厘米以上的主干上直接着生3厘米至60厘米长短不等的50~60个横向结果枝,主干与结果枝的粗度比为5~20∶1,树冠直径小于1.3米,树高在2~3米之间。种植矮植化果树主干形状的方法包括有扶植中干、刻芽、留果成花、控制枝条生长形成冠形种植时,苹果树株行距可小于1×3米,达到密植度每亩100~550株;桃树株行距可小于1×2米,密植度为每亩150~550株;果园实行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结果横枝围绕主干着生,果实受光照时间长,受光均匀。果实大小均匀,品质上乘。该项技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扶植中干,蓄养横枝,转枝控制,果树生产无大小年,达到稳产、高产。
文档编号A01G13/00GK1806511SQ20061001240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1日
发明者刘全保 申请人:山西申纪兰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