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饵投放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毒饵投放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消灭老鼠等害兽的毒饵投放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市卫生灭鼠释放毒饵多采用塑料铸造的拱屋形专用毒饵站分撒,农业灭鼠多直接将饵料集中撒放到砖块或瓦片上,或纸片上,一是直接暴露容易受潮变质,缩短有效使用时间,形成饵料浪费;二是容易造成鸟禽类误食中毒。所以后来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农业灭鼠分别采用自制竹筒和PVC管制作的专用毒饵站投放饵料,较好地解决了暴露投放所带来的相关问题,但成本仍然较高,而且回收再利用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造价低,便于大批量储存运输的用于消灭老鼠等害兽的毒饵投放盒。
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包括用纸板材料折叠制成的盒体,盒体的左、右二端面为敞口面,其下端面具有多个支腿。
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其中所述盒体沿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盒体的左、右二端面的每个边分别具有折向敝口面的折边,所述支腿位于盒体下端面的四角。
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其中所述盒体沿径向的截面为上部是尖顶或圆顶的矩形,盒体的左、右二端面的每个边分别具有折向敞口面的折边,所述支腿位于盒体下端面的四角。
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其中所述盒体底端面的中部为盒体的粘接或插装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其中所述盒体的外表面覆有防水膜,所述插装连接口的数量为2-6个。
与现有的毒饵投放盒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采用长方形单面覆膜卡纸经很少剪裁、切缝和压痕后折合成盒体,具有制作简便、省材、便于大批量储存运输、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毒饵保持时间长短选择不同质地和不同厚度的卡纸确定其有效使用寿命,当不使用时会在自然破烂后降解,无需人工去专门回收,所以较其它类型毒饵站更实用。
本实用新型毒饵投放盒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便可清楚明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盒体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包括用纸板材料折叠制成的盒体1,盒体1的外表面覆有防水膜,盒体1的左、右二端面为敞口面,其下端面具有多个支腿2。盒体1沿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盒体1的左、右二端面的每个边分别具有折向敞口面的折边3,支腿2位于盒体1下端面的四角。盒体1底端面的中部为盒体1的粘接或插装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的盒体1也可以是沿径向的截面为上部是尖顶或圆顶的矩形,盒体1的左、右二端面的每个边分别具有折向敞口面的折边3,支腿2位于盒体1下端面的四角。盒体1底端面的中部为盒体1的粘接或插装连接处。
盒体1的外表面覆有防水膜,插装连接口4的数量为2-6个。
本实用新型毒饵投放盒在使用时,将毒饵放置在毒饵投放盒内,然后将毒饵投放盒摆放在老鼠等害兽活动的地方即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毒饵投放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纸板材料折叠制成的盒体(1),盒体(1)的左、右二端面为敞口面,其下端面具有多个支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毒饵投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沿径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盒体(1)的左、右二端面的每个边分别具有折向敞口面的折边(3),所述支腿(2)位于盒体(1)下端面的四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毒饵投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沿径向的截面为上部是尖顶或圆顶的矩形,盒体(1)的左、右二端面的每个边分别具有折向敞口面的折边(3),所述支腿(2)位于盒体(1)下端面的四角。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毒饵投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底端面的中部为盒体(1)的粘接或插装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毒饵投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外表面覆有防水膜,所述插装连接口(4)的数量为2-6个。
专利摘要一种毒饵投放盒,包括用纸板材料折叠制成的盒体,盒体的左、右二端面为敞口面,其下端面具有多个支腿。本实用新型的毒饵投放盒,采用长方形单面覆膜卡纸经很少剪裁、切缝和压痕后折合成盒体,具有制作简便、省材、便于大批量储存运输、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毒饵保持时间长短选择不同质地和不同厚度的卡纸确定其有效使用寿命,当不使用时会在自然破烂后降解,无需人工去专门回收,所以较其它类型毒饵站更实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造价低,便于大批量储存运输的用于消灭老鼠等害兽的毒饵投放盒。
文档编号A01M1/20GK2882264SQ2006200079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郑建秋 申请人:郑建秋, 郑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