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磨机进料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41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磨机进料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磨机进料口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管磨机进料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材、有色、冶金、化工和矿山等行业在生产处理原料或成品加工原料过程中,大都选用直径Φ2~Φ5m长度为9~14.5m的管磨机。这种管磨机由于下料管9与空心轴6之间有间隙的存在,当管磨机10内的物料或料浆超过空心轴6的端头板内径时,磨机内物料或料浆就会从磨头下料口处的间隙处外溢,既漏到机外的地面上造成车间环境恶化,物料或料浆损失,生产成本增加。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管磨机进料口装置。解决管磨机磨头下料口处的漏料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管磨机进料口部位设置由提料勺和储料壳体构成的提料装置,储料壳体位于管磨机进料口空心轴的端头板部位,由支座支撑定位;提料勺为环形结构,其设置在储料壳体内,与空心轴的端头板固定连接并与其同步转动,在提料勺的环形端面上设有多个提料板,在提料勺位于进料口一侧设有锥形套,该锥形套的前端伸入进料口内。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由于其在管磨机的磨头部位设置了一个由提料勺和储料壳体构成的提料装置,采用静、动有别的设计,使泄漏到储料壳体下部的物料或料浆由提料勺上提返回磨机体内,从而使得管磨机在生产时物料或料浆不往外泄漏。解决了管磨机运行中的漏料问题。降低了物料或料浆的损耗,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十分显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面图。
图中1.地脚螺栓2.支座3.储料壳体4.提料勺5.螺钉6.空心轴7.提料板8.锥形套9.下料管 10.管磨机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管磨机10进料口端的下料管9与空心轴6端头板部位设置由提料勺4和储料壳体3构成的提料装置,储料壳体3位于管磨机进料口空心轴的端头板部位,由支座2支撑定位,储料壳体3焊于支座2上,支座2用地脚螺栓1固定在地面上。提料勺4为环形结构,其设置在储料壳体3内,其与储料壳体3的静、动间隙均为50mm。提料勺4与空心轴6的端头板采用螺钉5固定连接并随管磨机10同步转动,其接触面要进行机加工,保证平直度,安装时要加石棉垫,以求运行时不漏料。在提料勺4的环形端面上设有多个半径为提料勺4外半径的1/3的圆弧型提料板7。在提料勺4位于进料口一侧设有锥形套8,该锥形套8的前端伸入进料口内,其锥角大于物料或料浆的自然休止角,在锥形套8的表面设有物料或料浆返回流道。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从管磨机10磨头下料口处溢流的物料或料浆进入储料壳体3的下部。由提升勺4随管磨机10同步转动,因而将从管磨机内泄漏出来存于储料壳体3内的物料或料浆由提升板7提高到提料勺4(进料口)的上部,此时的物料或料浆自然跌落,自然跌落下来的物料或料浆正好掉到一个密闭的锥形套8上,由于锥形套8的锥角大于物料或料浆的自然休止角,并且锥形套8表面设有物料或料浆返回流道,所以物料或料浆可以顺着锥形套8的锥角返回流入磨机内。因此,保证了管磨机运行中物料或料浆不再漏料。
权利要求1.一种管磨机进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管磨机(10)进料口部位设置由提料勺(4)和储料壳体(3)构成的提料装置,储料壳体(3)位于管磨机进料口空心轴(6)的端头板部位,由支座(2)支撑定位;提料勺(4)为环形结构,其设置在储料壳体(3)内,与空心轴(6)的端头板固定连接并与其同步转动,在提料勺(4)其环形端面上设有多个提料板(7),在提料勺位于进料口一侧设有锥形套(8),该锥形套(8)的前端伸入进料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磨机进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料勺(4)与储料壳体(3)的静、动间隙均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磨机进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料板(7)为圆弧型,其半径为提料勺(4)外半径的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管磨机进料口装置是在现有管磨机(10)的进料口部位设置由提料勺(4)和储料壳体(3)构成的提料装置,储料壳体位于管磨机进料口空心轴(6)的端头板部位,由支座(2)支撑定位;提料勺为环形结构,其设置在储料壳体内,与空心轴的端头板固定连接并与其同步转动,在提料勺其环形端面上设有多个提料板(7),在提料勺位于进料口一侧设有锥形套(8),该锥形套的前端伸入进料口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其采用静、动有别的设计,使泄漏到储料壳体下部的物料或料浆由提料勺上提返回磨机体内,从而使得管磨机在生产时物料或料浆不往外泄漏。解决了管磨机运行中的漏料问题。降低了物料或料浆的损耗,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十分显著。
文档编号B02C17/00GK2928246SQ200620031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龙, 龙训初, 王计寿, 谢纪平, 韩静 申请人:刘龙, 龙训初, 王计寿, 谢纪平, 韩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