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8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多功能联合收割机
(一) 技术领域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是自走式收割机,属农业收割机械
(A01D)。
(二) 背景技术现有的桂林50型、龙江-120型、新疆2号、1.5号、福田 收割机等,它们均是全切割、全喂入收割机,秸杆不能回收,不能满足我国 农民的使用要求。日本产玖宝田、洋马联合收割机,虽然是全切割、半喂入, 但机体重、价格高,我国广大农民难以承受。由此自行开发全切割、半喂入、 秸秆全回收、体轻成本低、使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农民买得起、好使用的联合 收割机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任务。
现有自行开发的全切割、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仍存在机体重、使用性能不能
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具体的有如下一些缺陷l)传送器全部采用链条,使
整机体重大大增大。2)现有传送带釆用板皮带的联合收割机,虽然机体重减 轻,但采用的结构存在'刮草',甚至'堵机'的问题,严重影响正常运行和 收获率。3)现有的行驶机构采用前方两个行驶胶轮,后方一个方向尾轮,这 种轮式行驶机构只能在干的麦田内行驶,而在水稻田里则沉陷入湿软泥土内 难以行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就是解决现有的全切割、半喂入联 合收割机体重、堵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拨禾部分i、传送排出部分n、脱粒清选排 出部分m、框架iv、行驶机构v,其特征是
传送排出部分II内的传送带2如下构成设板皮带2. 1,沿它的长度方向
开有多个动力孔2.2,每个动力孔与经过它的主动轮相配合传动板皮带,在 板皮带上固定多个槽形齿2.3。
上述传送排出部分II内的传送体由一条传送带2和八个传送轮组成;传送 体布置在框架IV的前框架前端和后框架一侧,且在后框架一侧的布置中有传 送带的下凹形;传送体尾端有排除秸杆的排杆轮2.10。
上述行驶机构V设有可按需互换使用的轮式行驶机构和履带行驶机构。轮 式行驶机构可由前方两个行驶胶轮和后方一个方向轮组成;履带行驶机构可
由左右两组履带轮组成,每组履带轮由一条履带、前方的一个小主动轮和一 个小支撑轮以及后面的三个大支撑轮组成。 割台拨禾部分i有拨禾器、稳禾器、切割器。脱粒清选排出部分m有脱离
室、脱粒滚筒、长渣清选排出器、螺旋推送器、鼓风机以及室外的出粮筒。
框架IV由前框架和后框架组成,两者活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i.传送带采用皮带,与现有的金属链条相比,大大降低了机体重量和整
机的成本。ii.与现有皮带传送带结构相比,由于主动轮是在板皮带中心孔处
转动驱动,因此对板皮带上运送的禾杆不会'刮草',即不会将禾杆拉出板皮
板之处而造成损失或堵机,保证了整机的传送效果。iii.设有轮式和履带式行 驶机构及互换结构,实现收割小麦时用轮式,收割水稻时用履带式,有适应 两种场合的多功能。避免了用单一行驶机构兼用两种场合效率下降,成本增 大。提高了适应性,可促进农机的普及和推广使用。iv.传送体布置空间形体 有下凹形状,有利于前框架绕后框架上下转动,当转动时,传送体有适应转 动的伸縮性。
(四)

图1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传送带2结构图(展开) 图4图3 C-C剖视图
图5图3 B-B剖视图(与主动轮配合传动图示)
图6传送体布置正视图
图7传送体布置俯视图
图8稳禾器布置正视图
图9稳禾器布置俯视图
图10图1 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由割台拨禾部分i、传送排出部分n、脱粒清选排出部分m、框 架IV、行驶机构v等组成。
见图1、图2,割台拨禾部分I包括在前框架下方的切割器1.1、拨禾
器1.2和焊在切割器坐上的多组斜向拨禾器支架1.3,以及在拨合器后方的 稳禾器,见图8、图9,稳禾器是由一条传送带2或链条1和四个轮1. 4、 1. 5、 1.6、 1.7组成的传动体。其中主动轮为1.4,它可由同轴的传送体的支撑轮 2.7带动,其余的为稳未器支撑轮。
传送排出部分II包括传送体、排杆轮。传送体由一条传送带2和八个传 送轮2.4-2. 11组成。见图3,图4,图5,传送带2设有板皮带2. 1,沿它的
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动力孔2.2,每个动力孔与经过它的带齿主动轮2.4相配 合传动板皮带,在板皮带上设有多个固定的槽形齿2.3,用于卡住禾杆。当 主动轮2.4转动,其齿穿过动力孔2.2,在该处拨动板皮带移动。见图6、图 7,传送体为由带齿的主动轮为2.4、不带齿的支撑轮为2.5、 2.6、 2.7、 2.8、 2. 9、2. 11以及排杆轮2. 10组成。主动轮2. 4设于低位,与相邻的支撑轮2. U 和2.5三者间形成下凹形状。在整机前方设有动力部分,经过减速传动机构 驱动主动轮2.4,再由它带动其它支撑轮、排杆轮转动,传送禾杆,在经过后 框架一侧通过脱离室一侧半喂入开口处送入脱粒滚筒3.2。脱粒后剩余的秸 杆由传送体尾端的排杆轮2.10排除地里回收。
脱粒清选排出部分m,见图IO,在脱粒室3. 1,脱粒室一侧有禾杆半喂入 空间3. 7,与它相配合位置处设有脱粒滚筒3. 2;脱粒室另一恻开长渣清选排 出器3. 3;下方设鼓风机3. 4和输送颗粒的螺旋推送器3. 5以及与它连通的室 外出粮筒3.6(见图1)。
见图1、图2,框架IV中的前框架4. l支撑切割器、拨禾器及支架、稳禾 器、前方传送体等后框架4.2支撑后方传送体、脱粒清选排出部分ni。前、 后框架间用活动销4.3活连接。前框架可绕后框架上下转动。
见图1、图2,行驶机构V设置有可互换使用的轮式行驶机构和履带行驶 机构。轮式行驶机构由前方两个行驶胶轮5.0和后方一个小方向轮5.6组成。 履带行驶机构由左右两条履带轮组成(见图2),每条履带轮由履带5.7和前方 的一个履带小主动轮5.1和一个小支撑轮5.2以及后面的三个大支撑轮5.3、 5.4、 5.5组成。由图l可以看出两个行驶胶轮5.0和履带小主动轮5.1均为 主动轮,且为同轴安装,即动力传动装置可由同一位置两根半轴5.8驱动两 个主动轮,这就保证可以实现互换使用。
工作过程由拨禾器将地里未杆(即稻麦杆)向后拨送给稳未器,经下方 切割器割断后送给传送体,再半喂入脱粒滚筒迸行脱粒;脱粒室外秸杆由排杆 轮2. IO排在地里。在脱粒室内的长渣由长渣清选排出器3.3进行清选后,再 排放在田里。脱粒后的籽粒和细渣经风机风选后经螺旋推送器送给室外出粮 筒3.6后直接装袋。
权利要求1.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拨禾部分I、传送排出部分II、脱粒清选排出部分III、框架IV、行驶机构V,其特征是传送排出部分II内的传送带(2)如下构成设板皮带(2.1),沿它的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动力孔(2.2),每个动力孔与经过它的主动轮相配合传动板皮带,在板皮带上固定多个槽形齿(2.3)。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收割机,其特征是所述行驶机构V设置有互换使用的轮式行驶机构和履带行驶机构。
3. 按权利要求2所述收割机,其特征是所述轮式行驶机构由前方两个行驶 胶轮和后方一个方向轮组成;所述履带行驶机构由左右两组履带轮组成,每 组履带轮由一条履带、前方的一个小主动轮和一个小支撑轮以及后面的三个 大支撑轮组成。
4. 按权利要求i所述收割机,其特征是传送排出部分n内的传送体由一条传送带(2)和八个传送轮组成;传送体布置在框架IV的前框架前端和后框架一 侧,且在后框架一侧的布置中有传送带的下凹形;传送体尾端有排除秸杆的排 杆轮(2. 10)。
专利摘要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属自走式收割机。整机由切割、拨禾、稳禾、传送、排草、脱粒、行驶、框架等部分组成。传送带用板皮带制作,并开多个动力孔与主动轮配合传送禾杆,板皮带上固定多个槽形齿。与现有的链条比整机体重大大减轻,且克服现有皮带传送“刮草”和“堵机”的问题。行驶机构设可互换使用的轮式和履带式,适应麦田和水稻田两种场合的行驶,避免了用单一行驶机构兼用两种场合而效率下降,有利于农机普及和推广使用。传送体形体有下凹形状,有利于活动前框架绕后框架上下转动。提供一种自行开发的秸秆全回收的全切割、半喂入的不断优化使用性能的多功能收割机,避免购买昂贵体重的全切割全喂入的进口机器,适用我国广大农民使用。
文档编号A01D41/00GK201069915SQ20062003650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4日
发明者谢下福 申请人:谢下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