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复合侧举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0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复合侧举网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水产品养殖的可沉浮式培养场,具体地说,是一种简易复合侧举网箱。
背景技术
网箱水产养殖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产业,但该产业,尤其是海洋网箱养殖业仍受制于各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因此上述产业的风险性较高。近年来,这个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围绕网箱养殖系统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问题却依然十分突出。已有的侧举网箱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聚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构思,给出了系列多功能网箱,使网箱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如在CN1672505A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名称为“多功能侧举网箱”技术,率先给出了用多功能结构来简化网箱生产操作及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性解决方案,而在CN2720810Y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告了名称为“复合侧举网箱”技术,更进一步地给出了提高网箱自动化程度以及提高养殖效率的解决方案。然而,上述方案与现有的单功能网箱相比,尽管在功能和强度上具有优势,但由于其单位养殖水体平均使用的材料较多,总体造价较高,因此,从经济的角度上考虑,不利于降低网箱养殖风险。
可见,进一步提供一种既能保留现有侧举网箱多功能的突出优点,又能减少材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创新技术方案,无疑具有重大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具有多种方便功能,又造价相对低廉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给出一种方便捕鱼,并且可在捕鱼时降低鱼类应激伤害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包括由刚性骨架和索系支撑的网围成的具有一定水产品养殖空间的二个子网箱,子网箱设有可启闭的捕获口,二个子网箱通过共面架和共面网复合,共面网有可启闭的共面网通道和分级栅;控制网箱沉浮的第一浮控体,第一浮控体的轴线基本位于共面架的一中轴线上;控制网箱侧举的第二浮控体,共面网所在平面为第二浮控体的垂直平分面;单个第二浮控体呈U型结构。
U型结构包括如下结构单个第二浮控体为连通的刚性壳体时,则具有两端高,中间低特点的第二浮控体属于U型结构;单个第二浮控体若由2个以上的子体组成,不管这些子体是柔性体还是刚性体,也不管这些子体是否连通,只要对这些子体的操控能使简易复合侧举网箱绕第一浮控体旋转,则具有这些功能的第二浮控体结构也属于U型结构。当前子网箱是指当第一浮控体浮于水面上后,通过对第二浮控体进行操控就能实现侧举的子网箱。这样,当第一浮控体已浮至水面时,如给第二浮控体的一端不断进行充气,则充气端所在一侧的子网箱将会绕第一浮控体的轴线以旋转的方式侧举,其结果将会让当前子网箱侧举至水面以上,而另一个子网箱则沉于水下,此时,共面网处于水面附近,这样,就可对当前子网箱进行各种操作。另外,通过控制第二浮控体的浮力,还可以使共面网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某一需要的夹角状态,可方便管理维护当前子网箱。
由以上方案可见,与已有技术相比,在实现网箱多功能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复杂度有所降低,而其单位水体所需材料也相对减少,因此其单位水体的成本造价将会更低。
进一步的方案是,刚性骨架由柱状的第一浮控体与安装在第一浮控体两端的端架构成,共面架是刚性骨架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浮控体为管状体,对称地固定在端架边缘。这样,整个网箱的刚性骨架就仅由第一浮控体与组装在其两端的两个端架组合而成,这将节省简易复合侧举网箱的安装和运输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刚性骨架结构的简单性将在实施例的介绍中更加清楚地得以体现。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共面网仅在第一浮控体以下设置,两子网箱在上部连通,这样,在风浪不大的水域中,可以更进一步降低简易复合侧举网箱的造价,还可为养殖鱼类提供更宽阔的活动空间。
在此基础上,更完善的方案是,在共面网下部侧面设一个集鱼箱,集鱼箱的集鱼口开于共面网上,集鱼箱设有一个可启闭的过鱼口,过鱼口设在集鱼口的对面。捕获口设在集鱼口附近的子网箱上。通过集鱼箱将可更方便地捕获二个子网箱中的鱼,同时还能更好地降低捕鱼时鱼类可能遭受的应激伤害。


图1是最佳实施例在水中,且其共面网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的示意图;图2是图1横向右视的平面图;图3是图1横向左侧端架的立体图;图4是图1横向主视平面图;图5是第一浮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仰视平面图;图7是图6共面网通道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过鱼口的放大示意图。
以下结合最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参见图1,简易复合侧举网箱(以下简称网箱)的六面均有网,网箱由子网箱1和子网箱2通过设置在纵中面的共面架8和共面网3复合而成,共面网3可以根据养殖需要,覆盖整个共面架8,或仅在第一浮控体5以下的部分设置,使二个子网箱在上部连通。刚性骨架主要由柱状的第一浮控体5及组装在其两端的端架4组成,共面架8由用来支撑共面网3的部分刚性骨架组成,其处在网箱的中纵剖面。
导管602一端与第一浮控体5的进排气口504(见图4)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水面浮体600上。导管603一端分别与二个第二浮控体的同侧导管口433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水面浮体600上;导管604一端分别与二个第二浮控体的另一侧导管口433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水面浮体600上。当第二浮控体进水后,网箱由于整体结构具有下重上轻的特点,因此,利用对第一浮控体5的充排气操作,可容易地对网箱进行浮沉控制,而利用对第二浮控体的充排气操作,可对网箱进行左翻侧举和右翻侧举控制。
参见图2和图3,两图主要给出端架4的结构,其中图2给出的是图1去除系泊装置及网箱所有网后的横向右视平面图,图3给出的是图1示网箱的横向左端架4立体图,左右端架4对称。端架4的结构如下,一对可与第一浮控体配合的套环401由四根杆403连接,其中外侧的套环401径向设一限位杆402,其用于限制端架4向柱状的第一浮控体5中部移动和带动第一浮控体5转动,外侧的套环401还均匀设有8个系绳环,内侧的套环401固定有放射状布置的多根端架杆,其中一对端架杆411参与构成共面架8,并与另外六根端架杆412构成端架平面。各端架杆的自由端设系绳环,系绳环用连接索421及稳定索422连接。
在图2中,单个第二浮控体由管431及其两端的直角弯头432构成,可见共面网所在平面构成第二浮控体的垂直平分面,第二浮控体在左右端架的下部各设一个,为清楚起见,图3中略去了系缚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端架下部的单个第二浮控体。
单个第二浮控体为一密闭管道,直角弯头432横断面的外侧设有导管口433,直角弯头432主要是用来对网箱的浮态进行微调,以保证用户能顺利地设定当前子网箱。要正确实现子网箱的侧举控制,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在第一浮控体位于水面上时,当二个第二浮控体完全排水后,当前子网箱应能完全侧举至水面以上,并可使共面网接近水面;在第一浮控体位于水面上时,二个第二浮控体完全进水后,二个子网箱应各有一半位于水下。可见,第二浮控体主要用于产生旋转力矩,控制网箱绕第一浮控体旋转侧举。
图3中,构架441与端架杆411围成一个连通二个子网箱的共面网通道400,共面网通道400一侧铰接有旋转门442,另一侧(背侧)设置有可插拨的分级栅443(见图4)。
参见图4,导管601一端与第一浮控体5的进排水口505连接,另一端沿共面网3伸出网箱外部,其伸出长度大于柱状的第一浮控体5的直径,且自然沉于水中,其作用是保证网箱在正常浮态下,水只能受控地进入第一浮控体5内。
共面网3下部设置共面网通道400,共面网通道400一侧设置可旋转的通道门442,另一侧设置可沿分级轨444(见图7)插拨的分级栅443,共面网通道400的数量至少一个,图4中设置了二个,左侧的是旋转门442在前,右侧的是分级栅443在前,它们对称地设置在共面网3下部的两端。共面网3上留有集鱼口703。
参见图5,第一浮控体5的结构如下,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气密仓501和503,气密仓503的容积稍大于气密仓501的容积,第一浮控体5的中间段为浮控室502,浮控室502紧靠气密仓503端的最高处设一个进排气口504,浮控室502紧靠气密仓501端的最低处设一个进排水口505。第一浮控体5两端各设一个槽506,其作用是接纳限位杆402(见图2、图3)。浮控室502的作用是调节网箱的浮力,气密仓501、气密仓503的作用是增加网箱的浮力,气密仓503的容积大于气密仓501的容积,可保持第一浮控体5在水下略为倾斜,有利于浮控室502顺利地进行排气与排水。要正确地控制网箱的浮沉,需要满足如下要求当浮控室502完全排水后,第一浮控体应能浮于水面上,而当浮控室502完全进水后,整个网箱应能完全沉入水中,其下沉深度由图1示的系泊缆绳决定。
参见图6,在子网箱2外网底部设有可启闭的捕获口701,在子网箱1内设有一个用网围成的集鱼箱702,集鱼箱702由子网箱1的部分外网、侧网7021、7022、7023及顶网7024(见图2)围成,集鱼箱702朝向共面网的一侧敞开集鱼口703,也就是说,在共面网与集鱼箱702的相交区域将被完全置空为集鱼口703,侧网7021与侧网7022的顶点及侧网7022与侧网7023的顶点分别由二条索705牵拉。在构成集鱼箱702的一个侧网7022上还设有一个可启闭的过鱼口704。通道门442(见图4)、分级栅443和可启闭的过鱼口704的开关均可通过连在其上的绳索自网外进行控制。
参见图7,其反映的是图6中共面网通道400的放大示意图,共面网通道400一侧设一对分级轨444,分级栅443可沿分级轨444插拨;共面网通道400的另一侧设通道门442(见图4),通道门442可绕门铰4421转动。
参见图8,其反映的是图6中可启闭的过鱼口704的放大示意图,可启闭的过鱼口704由框7041及铰接在其上的门7042构成。
网箱具有养殖生产所必需的多种功能,以下对最佳实施例实现多种功能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实现网箱浮沉及侧举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如需把已系泊好的网箱上浮水面,则往导管602充入压缩空气即可;如需把它再度沉入水中,则放出浮控室502内的空气即可;当第一浮控体5已浮至水面,可向导管604充气,先设定当前子网箱,继续往导管604充气,最终将使当前子网箱完全侧举出水面。
同样地,如需对另一子网箱实施侧举控制,则只需往导管603充气,则另一子网箱成为当前子网箱,继续往导管603充气,最终将使该当前子网箱完全侧举出水面。
实现在水面检查网箱外网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图4,网箱用于养殖后,按上述实现网箱浮沉及侧举的操作方法,先把第一浮控体5上浮至水面,然后开启共面网通道400,再分别把两个子网箱侧举检查即可。
实现半自动洗换网箱外网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图4,按前述操作方法先设置当前子网箱,对其进行清洗或更换,之后再设置另一子网箱为当前子网箱进行清洗或更换。
实现半自动捕鱼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图4和图6,如需一次捕完网箱内的所有鱼类,可先开启共面网通道400,把子网箱1内的鱼全部赶进子网箱2中,然后关闭共面网通道400和可启闭的过鱼口704,进一步把子网箱2置为当前子网箱,随着子网箱2浮出水面容积的增加,子网箱2的鱼类将会不断自动集结在集鱼箱702内,这时就可开启捕获口701进行捕鱼了。集鱼箱702,由于具有一定深度且容积较子网箱1小得多,因此,在子网箱2集鱼的最后阶段,处在集鱼箱702内的鱼的应激反应将会比处在共面网3上的鱼的应激反应小得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捕鱼时鱼类可能遭受的应激伤害,这对减少天生就具有强烈应激反应的中上层鱼类的应激伤害效果尤其明显。
把大鱼从鱼群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图6和图7,按上述网箱浮沉及侧举的操作方法,在共面网通道400打开的情况下,先把子网箱1置为当前子网箱,并逐步使子网箱1完全露空,当把子网箱1内的鱼全部赶进子网箱2后,即可根据分级需要,把符合需求的分级栅443从分级轨444插入,关闭可启闭的过鱼口703,然后使子网箱1恢复初始浮态,此后在子网箱1内用饵料诱鱼抢食,那些小于分极栅443间隔的鱼将可通过分级栅443进入子网箱1,一定时间后,留在子网箱2内的绝大多数鱼将是大鱼,而处于子网箱1内的鱼则均为小于分级栅443间隔的小鱼。此后,通过把子网箱2置为当前子网箱,就可通过集鱼箱702捕捉大鱼类了。
把小鱼从鱼群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图6和图7,按上述网箱浮沉及侧举的操作方法,在共面网通道400和可启闭的过鱼口703打开的情况下,先把子网箱2置为当前子网箱,并逐步使子网箱2完全露空,当把子网箱2内的鱼全部赶进子网箱1后,就可根据分级需要,把符合需求的分级栅443从分级轨444插入,关闭可启闭的过鱼口703,然后使子网箱2恢复初始浮态,此后在子网箱2用饵料诱鱼抢食,那些小于分极栅443间隔的鱼将可通过分级栅443进入子网箱2,一定时间后,关闭全部共面网通道400,则留在子网箱1内的绝大多数鱼为大鱼,而处于子网箱2内的鱼均为小于分级栅443间隔的小鱼。此后,通过把子网箱2置为当前子网箱,就可通过集鱼箱702捕捉小鱼了。
把中鱼从鱼群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方法参见图1、图6和图7,按上述网箱浮沉及侧举的操作方法,在共面网通道400和可启闭的过鱼口509打开的情况下,先把子网箱2置为当前子网箱,并逐步使子网箱2完全露空,当把子网箱2内的鱼全部赶进子网箱1后,就可根据分级需要,把二个不同的分级栅443分别插入二个分级轨444内,继续让所有共面网通道400保持开启状态,然后使子网箱2恢复初始浮态,此后在子网箱2用饵料诱鱼抢食,那些小于分级栅443间隔的鱼将可通过分级栅443进入子网箱2,一定时间后,关闭分级间隔较大的分级栅443所在处的共面网通道400,此时,留在子网箱1内的绝大多数鱼为大鱼,而处于子网箱1的鱼均为小于分级栅443间隔的中鱼和小鱼。此后,从新在子网箱1用饵料诱鱼抢食,那些处于子网箱2内的小鱼,会再次越过间隔最小的分级栅443从新回到子网箱1内,一定时间后,则留在子网箱2内的绝大多数鱼为中鱼,而处于子网箱1内的鱼绝大多数为大鱼和小鱼。此后,通过把子网箱2置为当前子网箱,就可以通过集鱼箱702捕捉中鱼了。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新型构思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还可以有许多简单的技术变换,如用来支撑共面网3的共面架8可以是一个与共面网3基本叠加并按固定方式连接的平面架,也可以是一个与共面网3基本叠加并按活动方式连接的平面架,还可以是一个由垂直穿过共面网3且仅为共面网3提供支撑的部分垂向架杆与共面网3边绳构成的半刚性框架。共面架8的最后一种结构形式,是本实用新型共面架概念范畴内的一种特例;又如与端架4一体化的共面网通道400,可做成能绕端架杆411转动的通道,这样将会使端架4更易于生产和组装;再如端架4可做成强度更高的桁架结构,而网箱也可做成面数更多的柱状体结构等等。
权利要求1.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包括由刚性骨架和索系支撑的网围成的具有一定水产品养殖空间的二个子网箱,子网箱设有可启闭的捕获口,二个子网箱通过共面架和共面网复合,共面网有可启闭的共面网通道和分级栅;其特征在于控制网箱沉浮的第一浮控体,第一浮控体的轴线基本位于共面架的一中轴线上;控制网箱侧举的第二浮控体,共面网所在平面为第二浮控体的垂直平分面;单个第二浮控体呈U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骨架由柱状的第一浮控体与安装在第一浮控体两端的端架构成;所述共面架是所述刚性骨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述第二浮控体为管状体,对称地固定在所述端架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网仅在第一浮控体以下设置,两子网箱在上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网下部侧面设一个集鱼箱,集鱼箱的集鱼口开口于所述共面网上,集鱼箱设有一个可启闭的过鱼口,过鱼口设在集鱼口的对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口设在所述集鱼口附近的子网箱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简易复合侧举网箱,包括由刚性骨架和索系支撑的网围成的具有一定水产品养殖空间的二个子网箱,子网箱有可启闭的捕获口,二个子网箱通过共面架和共面网复合,共面网有可启闭的共面网通道和分级栅,控制网箱沉浮的第一浮控体,第一浮控体的轴线基本位于共面架的一中轴线上,控制网箱浮态的第二浮控体,共面网所在平面为第二浮控体的垂直平分面,单个第二浮控体呈U型结构。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实现网箱多功能的基础上,单位水体的成本造价会更低。
文档编号A01K69/00GK2917274SQ20062006079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1日
发明者陈棠堂, 陈联标, 张畅 申请人:陈棠堂, 陈联标, 张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