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蒜搓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整头大蒜进行分瓣处理的一种大蒜搓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大蒜进行深加工,必须先对整头大蒜进行分瓣处理,然后再进行脱皮处理,否则很难进行深加工;现在的大蒜进行分瓣处理,多是以手工进行,虽然也有机械式的分瓣加工,但多是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农民个体很难购置,并且在其加工中,也多会使大蒜破损,其破损率较高,这就直接着影响经济效益,对此种状况,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大蒜分瓣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蒜搓瓣机,该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其价格大约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并且其破损率极低,几乎能达到100%无损的程度。因此该机极具推广应用的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机有一套上弹性搓板(5)及下传送带搓板(6),通过相对的面对面的对应安装,使大蒜从两组搓板之间通过,通过搓柔,即可完成对大蒜的分瓣处理;其特征是该机有一个平板状的主动板(3),它的两端是左、右导向杆(1)、(7),该左、右导向杆分别与左、右导向套(2)、(9)套装;左、右导向套分别与站立的左、右支撑架(17)、(14)固定连接,使主动板(3)能平稳的左右不断运动;右导向套(9)的一端,顺序铰连接着连杆(10)及偏心轮(11);该主动板(3)的左、右两侧向下折弯后分别与平板状的上弹性搓板(5)连接,上弹性搓板(5)与主动板(3)之间,均匀的安装有张力弹簧(4),由于张力弹簧(4)的弹性支撑,使上弹性搓板(5)具有柔软性及弹性;在上弹性搓板(5)对应的下方,安装有两端闭合的履带式的下传送带搓板(6),该下传送带搓板(6)的左右两内侧,分别由主、被动辊(15)、(16)支撑传动;该下传送带搓板(6)的上表面与上弹性搓板(5)的下表面形有左小右大的夹角,该夹角使大蒜头从右边夹角口大的空间进入,被搓成瓣后,从夹角的左边低矮处排出;下传送带搓板(6)一侧的主传动辊(15),由电机(13)直接带动转动;电机同时通过传动带(12)带动偏心轮(11)转动,使上弹性搓板(5)与下传送带搓板(6)同步对应相对运动;从而把进入它们之间的整头大蒜搓成一瓣一瓣的小瓣排出。
其有益效果是该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其价格大约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并且其破损率极低,几乎能达到100%完好无损的程度,因此该机极具推广应用的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左导向杆,2·左导向套,3·主动板,4·张力弹簧,5·上弹性搓板,6·下传送带搓板,7·右导向杆,8·料斗,9·右导向套,10·连杆,11·偏心轮,12·传动带,13·电机,14·右支撑架,15·主传动辊,16·被传动辊,17·左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该上弹性搓板(5)及下传送带搓板(6)的材质由柔韧的橡塑材料做成,它既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也有着较大的摩擦阻力,从而可像人的两手撑面一样把大蒜压搓开。
在图中,其电机(13)选用速比较大的调速电机,无速比较大的调速电机也可选用1∶10至50的涡轮变速箱调配;在本实施例中,本电机的功率为3千瓦,每分钟可搓大蒜50公斤。
权利要求1.大蒜搓瓣机,该机有一套上弹性搓板(5)及下传送带搓板(6),通过相对的面对面的对应安装,使大蒜从两组搓板之间通过,通过搓柔,即可完成对大蒜的分瓣处理;其特征是该机有一个平板状的主动板(3),它的两端是左、右导向杆(1)、(7),该左、右导向杆分别与左、右导向套(2)、(9)套装,左、右导向套分别与站立的左、右支撑架(17)、(14)固定连接;右导向套(9)的一端,顺序铰连接着连杆(10)及偏心轮(11);该主动板(3)的左、右两侧向下折弯后分别与平板状的上弹性搓板(5)连接,上弹性搓板(5)与主动板(3)之间,均匀的安装有张力弹簧(4);在上弹性搓板(5)对应的下方,安装有两端闭合的履带式的下传送带搓板(6),该下传送带搓板(6)的左右两内侧,分别由主、被动辊(15)、(16)支撑;该下传送带搓板(6)的上表面与上弹性搓板(5)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左小右大的夹角;该下传送带搓板(6)一侧的主传动辊(15),由电机(13)带动转动;电机同时通过传动带(12)带动偏心轮(1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搓瓣机,其特征是该上弹性搓板(5)及传送带搓板(6)的材质由柔韧的橡塑材料做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整个大蒜进行分瓣处理的大蒜搓瓣机。该机有一套上弹性搓板及下传送带搓板,通过相对的面对面的对应安装,使大蒜从两组搓板之间通过,通过搓柔,即可完成对大蒜的分瓣处理;该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其价格大约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并且其破损率极低,几乎能达到100%完好无损的程度,因此该机极具推广应用的价值。
文档编号A23N15/08GK2894297SQ20062007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5日
发明者程慎言, 程秀玲 申请人:程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