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捕鲫鱼鲤鱼的方法

文档序号:328286阅读:30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专捕鲫鱼鲤鱼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鱼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专捕鲫鱼鲤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大面积水域捕鱼时,或是在流水域中捕鱼时,一般使用网具或者渔杆,在使用网具捕鱼时,水域的底部自然情况复杂,沟、坑、乱石多,在此类复杂的地形中利用传统的捕鱼网具很难捕捉或捕净鱼,漏捕的鱼受到惊吓,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生长,造成鱼产量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捕鱼网具捕鱼后取鱼非常不方便;在使用渔杆钓鱼时,人们都喜欢使用诱鱼食,在垂钓的水域中打鱼窝,所采用的诱鱼食一般都是普通的米类或面类食物,这样的鱼食没有特殊的香味,所以只能对打鱼窝水域附近的鱼产生引诱作用,集鱼慢,诱鱼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诱鱼效果好、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捕鱼效率高、取鱼方便的一种专捕鲫鱼鲤鱼的方法。
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方法有捕鱼的诱饵和专用网具诱饵大麻仁50克、木香30克、贝母10克、百部50克、野八角500克、艾叶15克、半夏8克、蚯蚓1500克、小米4000克、南杏50克、食母片20片、白胡椒500克、丁香50克;大麻仁、木香、贝母、百部、野八角、艾叶、半夏按比例放到一起粉碎成中草药粉;将蚯蚓切成1公分左右的段;小米和蚯蚓段一起放入锅内蒸成小米蚯蚓干饭,取出入大盆,待晾凉后将中草药粉倒入大盆用手来回拌匀,用劲折叠,来回10分钟后,团成半斤左右的圆球,再放入锅内加火蒸40分钟后停火,密封6小时,密封完后将团成圆球的诱鱼饵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专用网具捕鱼装置有一网片,网片上有网袋连接口,网片围成一内凹的区域,内凹区域端部的网片上有一网袋连接口,网袋连接口的高从网片底至网片顶部,所有的网袋连接口上连接有网袋;网袋为一筒状,前端为网袋口,后部为网袋尾,网袋上有竹圈,在竹圈上连接有倒须,倒须在网袋内,在网袋的尾部有扎网绳,将网筒尾部扎死;网片由立杆支撑,形成内凹的区域,所有网袋的连接方向与内凹区域的方向相同,网片上端有上网纲,上网纲上连接有浮子,网片下端有下网纲,下网纲上连接有坠子,在网袋尾部连接有网袋支撑杆;捕鱼方法在捕鱼装置的迎水口处放置诱铒,鲫鱼和鲤鱼闻到诱铒的香味后,即向诱饵处游来,一旦鲫鱼和鲤鱼进入网片围成的内凹的区域时,即顺着内凹的网片向前进,进入至内凹区域的端部网袋中,即钻入倒须口,通过网筒、倒须进入网袋底部;没有进入内凹区域的网袋的鱼,沿网片继续游走,最后游入网片上的网袋内。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用专用捕鱼网具,在捕鱼网具中施放诱鱼饵,诱饵散发出的食物香味迅速扩散,促使鱼类的饥饿感,根据鱼类吃食习性、活动规律,鱼类得到腥香味后快速游来,在寻找诱鱼饵时钻入捕鱼网具中,凶猛抢食诱鱼饵,诱鱼效果好,进入捕鱼网具中的鱼就很难再出去,取鱼时,可直接将捕鱼网具拉起即可取鱼,取鱼非常方便,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该捕鱼方法的捕鱼网具结构简单、造价低;诱鱼饵浓香味甜,入水里后腥香味特浓,使鱼类从很远处即可闻到食物的腥香味,并钻入捕鱼网具中索食,捕鱼效果好,使用方便,捕鱼多,鱼儿在不知不觉中被捕获,被捕获的鱼不受惊吓,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没有被捕捉的鱼也不受惊吓、能够正常生长,诱捕效果好,诱捕率高,达到98%,不影响鱼类的生活规律及正常生长;捕鱼时不受水域中地形及水面的限制,捕鱼时劳动强度低,取鱼时,可直接将捕鱼网具提出,倒出捕鱼网具中的鱼,有效的解决了养殖在复杂地形无法将鱼儿大量聚到一起的难题。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2为本发明网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方法有捕鱼的诱饵和专用网具诱饵大麻仁50克、木香30克、贝母10克、百部50克、野八角500克、艾叶15克、半夏8克、蚯蚓1500克、小米4000克、南杏50克、食母片20片、白胡椒500克、丁香50克;大麻仁、木香、贝母、百部、野八角、艾叶、半夏按比例放到一起粉碎成中草药粉;将蚯蚓切成1公分左右的段;小米和蚯蚓段一起放入锅内蒸成小米蚯蚓干饭,取出入大盆,待晾凉后将中草药粉倒入大盆用手来回拌匀,用劲折叠,来回10分钟后,团成半斤左右的圆球,再放入锅内加火蒸40分钟后停火,密封6小时,密封完后将团成圆球的诱鱼饵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上述诱鱼饵和捕鱼饵配制好后,必须一次使用完,否则变质后不能再用。
专用网具捕鱼装置有一网片1,网片1由立杆5支撑,由网片1围成一内凹的区域,内凹区域端点的网片1上有一个网袋连接口,网袋连接口的高从网片底至网片顶部,内凹区域二端的网片1上各有一个网袋连接口,网袋口12网袋连接口连接,每个网袋4的尾部均与网袋支撑杆8连接,所有网袋4的连接方向与内凹区域延伸的方向相同。网袋4为一筒状,在网袋4内连接有竹圈10,竹圈10上连接有倒须9,倒须9在网袋4内,倒须9为漏斗形,在网袋4的尾部有扎网绳11,将网袋4的尾部扎死。网片1上端有上网纲2,上网纲2上连接有浮子3,网片1下端有下网纲7,下网纲7上连接有坠子6。
捕鱼方法在捕鱼装置的迎水口处放置诱铒,鲫鱼和鲤鱼闻到诱铒的香味后,即向诱饵处游来,一旦鲫鱼和鲤鱼进入网片围成的内凹的区域时,即顺着内凹的网片向前进,进入至内凹区域的端部网袋中,即钻入倒须口,通过网筒、倒须进入网袋底部;没有进入内凹区域的网袋的鱼,沿网片继续游走,最后游入网片上的网袋内。
使用本发明捕鱼的实例如山东省微山湖水库的李云洪,利用本发明的诱、捕饵诱捕鱼,使用网具一次性网捕到鲫鱼和鲤鱼1万多斤。
权利要求
1.一种专捕鲫鱼鲤鱼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有捕鱼的诱饵和专用网具诱饵大麻仁50克、木香30克、贝母10克、百部50克、野八角500克、艾叶15克、半夏8克、蚯蚓1500克、小米4000克、南杏50克、食母片20片、白胡椒500克、丁香50克;大麻仁、木香、贝母、百部、野八角、艾叶、半夏按比例放到一起粉碎成中草药粉;将蚯蚓切成1公分左右的段;小米和蚯蚓段一起放入锅内蒸成小米蚯蚓干饭,取出入大盆,待晾凉后将中草药粉倒入大盆用手来回拌匀,用劲折叠,来回10分钟后,团成半斤左右的圆球,再放入锅内加火蒸40分钟后停火,密封6小时,密封完后将团成圆球的诱鱼饵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专用网具捕鱼装置有一网片,网片上有网袋连接口,网片围成一内凹的区域,内凹区域端部的网片上有一网袋连接口,网袋连接口的高从网片底至网片顶部,所有的网袋连接口上连接有网袋;网袋为一筒状,前端为网袋口,后部为网袋尾,网袋上有竹圈,在竹圈上连接有倒须,倒须在网袋内,在网袋的尾部有扎网绳,将网筒尾部扎死;网片由立杆支撑,形成内凹的区域,所有网袋的连接方向与内凹区域的方向相同,网片上端有上网纲,上网纲上连接有浮子,网片下端有下网纲,下网纲上连接有坠子,在网袋尾部连接有网袋支撑杆;捕鱼方法在捕鱼装置的迎水口处放置诱铒,鲫鱼和鲤鱼闻到诱铒的香味后,即向诱饵处游来,一旦鲫鱼和鲤鱼进入网片围成的内凹的区域时,即顺着内凹的网片向前进,进入至内凹区域的端部网袋中,即钻入倒须口,通过网筒、倒须进入网袋底部;没有进入内凹区域的网袋的鱼,沿网片继续游走,最后游入网片上的网袋内。
全文摘要
一种专捕鲫鱼鲤鱼的方法,属于捕鱼方法。诱饵大麻仁50克、木香30克、贝母10克、百部50克、野八角500克、艾叶15克、半夏8克、蚯蚓1500克、小米4000克、南杏50克、食母片20片、白胡椒500克、丁香50克;按比例取上述物质,分别放入烘干机中,烘干、粉碎成颗粒,混合;专用笼具捕鱼装置有一网片,网片上有网袋连接口,网片围成一内凹的区域,内凹区域端部的网片上有一网袋连接口,网袋连接口的高从网片底至网片顶部,所有的网袋连接口上连接有网袋。该捕鱼方法的捕鱼网具结构简单、造价低;诱捕效果好,诱捕率高,达到98%,不影响鱼类的生活规律及正常生长;捕鱼时不受水域中地形及水面的限制,捕鱼时劳动强度低。
文档编号A23K1/18GK101091474SQ200710024070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5日
发明者吴孝顺 申请人:吴孝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