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5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器。
目前,播种器种类十分繁多,但常见的播种器所采用的播种轮,基本上都 是在轮的外周上均布种孔,选种是在播种轮的外缘工作面上进行。因此,导致
该结构体积较大;同时为了防止卡种,还需设置种刷等部件,结构较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体积较小的播种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播种轮、播种轴、壳体、排种管和链轮,播种 轮上均布有种孔,播种轴上装有链轮,所述种孔为通孔,所述壳体中间设有隔 板,隔板下方中间设有输种孔,隔板两侧分别为播种腔和供种腔;播种轮为空
心碗状,播种轴与播种轮侧面紧固为一体,播种轮位于播种腔中,播种腔底部
为与播种轮大小相应的圆弧,播种轴两端分别装在壳体两侧板上的轴承架上; 输种孔正对播种轮的空心部位;壳体外设有排种管,排种管的入口与播种轮外 缘贴近。
木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播种轮为一侧开口的空心休,空心体正对输种孔, 因此,选种是在播种轮内部进行,当播种轮上的种孔旋转至排种管口时,种孔 位于壳体外,从而失去阻隔,种孔中的种子自动落入排种管中,达到播种的目 的。木发明不会出现卡种现象,不需种刷等部件,结构较简单。其外壳只需包 裹住播种轮即可,因而体积较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木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3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播种轮3、播种轴8、壳体4、排 种管7和链轮1,播种轮3上均布有种孔2,播种轮3是可更换件,种孔2的多 少由所播品种决定,不同品种更换不同的播种轮3。播种轴8上装有链轮1,该 链轮1与驱动轮通过链条相连接。所述种孔2为通孔,该通孔应能通过所播种 子。所述壳体4中间设有隔板5,隔板5下方中间设有输种孔6,隔板5两侧分 别为播种腔和供种腔。供种腔内储备种子。播种轮3为空心碗状,播种轴8与 播种轮3侧面紧固为一体,播种轮3位于播种腔中,播种腔底部为与播种轮3 大小相应的圆弧,播种轴8两端分别装在壳体4两侧板上的轴承架上。输种孔6 正对播种轮3的空心部位。壳体4外设有排种管7,排种管7的入口与播种轮3 外缘贴近。工作时,将本发明固定在驱动装置上,用链条连接链轮1和驱动轮, 驱动轮带动链轮l旋转,继而带动播种轴8和播种轮3旋转。从种箱落入到供 种腔中的种子,通过输种孔6进入到播种轮3中,部分种子落入到旋转的播种 轮3的种孔2中,并被带动向上旋转至排种管7的进口处,由于此时种孔2脱 离壳体4,位于种孔2中的种子自动落入种管中,沿着种管落入土中,完成播种 过程。
权利要求
1. 一种播种器,包括播种轮(3)、播种轴(8)、壳体(4)、排种管(7)和链轮(1),播种轮(3)上均布有种孔(2),播种轴(8)上装有链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孔(2)为通孔,所述壳体(4)中间设有隔板(5),隔板(5)下方中间设有输种孔(6),隔板(5)两侧分别为播种腔和供种腔;播种轮(3)为空心碗状,播种轴(8)与播种轮(3)侧面紧固为一体,播种轮(3)位于播种腔中,播种腔底部为与播种轮(3)大小相应的圆弧,播种轴(8)两端分别装在壳体(4)两侧板上的轴承架上;输种孔(6)正对播种轮(3)的空心部位;壳体(4)外设有排种管(7),排种管(7)的入口与播种轮(3)外缘贴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体积较小的播种器。本发明包括播种轮、播种轴、壳体、排种管和链轮,播种轮上均布有种孔,播种轴上装有链轮,所述种孔为通孔,所述壳体中间设有隔板,隔板下方中间设有输种孔,隔板两侧分别为播种腔和供种腔;播种轮为空心碗状,播种轴与播种轮侧面紧固为一体,播种轮位于播种腔中,播种腔底部为与播种轮大小相应的圆弧,播种轴两端分别装在壳体两侧板上的轴承架上;输种孔正对播种轮的空心部位;壳体外设有排种管,排种管的入口与播种轮外缘贴近。
文档编号A01C7/00GK101455144SQ20071030180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原召发, 原旭义, 原旭峰 申请人:原召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