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80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鱼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鱼缸。

背景技术
家用鱼缸是用于养殖观赏鱼的器具。养殖观赏鱼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鱼剩余食物和鱼排泄物污染水质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解决水质污染问题最简单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缸体2中设置一个潜入水体1中的潜水泵5,在缸体2的上方设置一个过滤器3,输水管4的出口位置与过滤器3的进水口位置相对应。该装置的原理是潜水泵5将夹杂食物和粪便残渣的水通过管道4输送到过滤器3上,过滤干净的水回流到缸中,残渣则被拦截在过滤器3上,如此循环不断,实现连续清洁缸中水体1的目的。该方法虽然简单实用,但净化程度有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夹杂在水中的鱼食物、粪便等残渣被潜水泵5抽出时,会被潜水泵5的高速旋转的叶片搅拌成小颗粒悬浮物,这些小颗粒悬浮物因尺寸太小,不能被有效过滤而影响过滤效果,致使一部分残渣又重新回到鱼缸中。
二是被拦截下来的残渣积存在过滤器中,不断被水冲击,有部分残渣也被分解成尺寸比较小的颗粒,随水回流到鱼缸中。
三是需要提供持续动力。
针对上例,现有技术中又出现了另一种带净化器的鱼缸,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结构特点是在缸体2的底部设置一过滤器3,过虑器3依次包括过滤室9、吸附室7和蓄水室8。过滤室9内安装有过滤网6,过滤网6对水1中的大颗粒残渣起到拦截过滤的作用。吸附层7充满吸附剂,吸附剂对水体中的色素、小颗粒物质等起到吸附的作用。从缸体2的排水管10中排放出来的水经过滤室9、吸附层7汇集在蓄水室8后,通过潜水泵5输送回缸体2中。上述带净化器的鱼缸有效地解决了净化效果不好的问题,但由于吸附层7的吸附剂吸附容量有限,为了保证净化效果,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增加了净化成本,此外,还没有解决“需要提供持续动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方便清除鱼食物、粪便残渣的鱼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一种家用鱼缸,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下方设置1个或1个以上的锥形底,在缸体和锥形底之间固定有过滤网,锥形底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金鱼缸,由于在缸体的底部设置了过滤网和锥形底,过滤网将锥形底和缸体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鱼在缸体上部运动时不会引起锥形底部的水的湍动,这样,鱼食物、残渣会随着自身的重力渐渐地沉入到锥形底的底部。当残渣在底部堆积一定量的时候,将排污管打开,即可方便地将堆积在底部的残渣排放出来。根据排放的水量,将同样体积的水补充进鱼缸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金鱼缸,一是不需将水引离至缸体外,不需要提供供水循环的连续动力,降低了运行成本。二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减低了过滤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体2.缸体3.过滤器4.输水管 5.泵 6.过滤网 7.吸附层8.蓄水池 9.过滤室 10.排水管 11.锥形底 12.排污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家用鱼缸,其结构如图3、4所示,其结构包括缸体2,在缸体2的下方设置2个锥形底11,在缸体2和锥形底11之间固定有过滤网6,锥形底11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12。
锥形底11的个数根据家用鱼缸横截面的大小来确定。
权利要求一种家用缸,包括缸体(2),其特征在于在缸体(2)的下方设置1个或1个以上的锥形底(11),在缸体(2)和锥形底(11)之间固定有过滤网(6),锥形底(11)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12)。
专利摘要一种家用缸,包括缸体2,其特征在于在缸体2的下方设置1个或1个以上的锥形底11,在缸体2和锥形底11之间固定有过滤网6,锥形底11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金鱼缸,一是不需将水引离至缸体外,不需要提供供水循环的连续动力,降低了运行成本。二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减低了过滤成本。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1097558SQ20072006488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程平 申请人:张程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