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9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种子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具体指一种种子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或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 应能力,常通过对种子进行处理方法,改良作物品种。目前种子处理一般 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转基因方法进行优良基因导入。该方法在转基因大豆等方面获得成功。但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尚无定论。
利用地球卫星的太空环境使生物细胞基因发生转录或翻译水平 的变化;该方法要搭乘返回式地球卫星,大面积推广有困难,而 且效果尚待考验。据报导美国的太空南瓜虽大但质地不及普通南 瓜。 通过放射性辐照,如用高能X光或高能13射线的辐射来改善生物 细胞在基因或蛋白质水平上发生变化。因放射性可能损害生物细 胞,该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且产生高能X光与高能e射线的设 备昂贵,高能X射线与高能I3射线对人体健康均会产生严重伤害。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种子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将微波转换 成粒子流,通过该装置产生的粒子流对作物种子进行简单的辐照处理,能 激活种子胚胎细胞的生长机制,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 物的防倒伏能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种子处理装置,包括一可产生频率为数百MHz至 数GHz、功率为数百W至数十kW的微波的微波发生器l, 一变换器2 和一种子处理腔4。所述变换器2由数层到数十层非铁磁性金属导电网组成,其一侧为输 入端,紧靠微波发生器l的微波发射口,另一侧为输出侧,开放于所述处 理腔4内。其作用是将微波变换为粒子流。所述处理腔4为一外壳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封闭腔体,在该腔体内设有 可旋转或移动的置物盘3,以置入待处理种子,其作用是对种子进行均匀 的粒子流辐照处理并防止粒子流外泄。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通过非铁磁性金属网变换器后变换成新的能 量场,该能量场与普通电磁波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是一种由无数波源以 随机相位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发射的电磁波,其波动性减弱,粒子性加强, 并以粒子扩散的方式传播。所述粒子流的穿透能力极强,加热物体时不产 生涡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种子装置与种子处理方法 对种子进行简单的辐照处理后,能激活种子胚胎细胞的生长机制,提高种 子发芽率,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的防倒伏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种子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处理能力强;无辐射污染,无需特别防护。

现结合一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种子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种子处理装置,其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一微波发生器1, 一变换器2和一种子处理腔4。所述微波发生器1可产生频率为数百MHz至数GHz、功率为数百W 至数十kW的微波。小型装置可采用800W磁控微波管。所述变换器2由数层到数十层非铁磁性金属导电网组成,其 -侧为输 入端,紧靠微波发生器l的微波发射口,另一侧为输出侧,开放于所述处 理腔4内。所述导电网由相互平行的2-30层非铁磁性导电金属网组成, 金属网采用网孔在80-150目之间的金属丝网,每二层丝网之间相距 0.2-3.0cm。金属网间用相同材料支架连接成一框架,所述框架的四边用 所述非铁磁性导电金属网包覆,并与所述支架连接。该变换器的作用足将 微波变换为粒子流。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通过变换器2时不断与金属 丝碰撞,转换成无数波源以无数相位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发射的粒子流,其 波动性减弱,粒子性大大加强,并以粒子扩散方式传播,穿透能力极强, 可无涡流加热物体。所述处理腔4为一外壳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封闭腔体,在该腔体内设有 可旋转的置物盘3,以置入待处理种子。其作用是对种子进行均匀的粒子 流辐照处理并防止粒子流外泄。实施例2 (2006年春中试)取乌运粳7#中稻种若干,将其中一半经实用新型的种子处理装置进 行粒子流辐照处理,另一半不进行辐照处理。然后在3.3亩试验ra的一半面积上播入经辐照处理的种子,为试验组,另一半面积播入未经辐照处理的同品种种了-,为对照组。两组采用完 全相同的方式下种,相同的种子量、水肥条件和田间管理。收割时,试验 组与对照组的产量分别为948斤与820斤,试验组增产15.61%。 实施例3 (2006年秋批试)选麦宁8#麦种若千,取一半置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种子处理装置中, 进行粒子流辐照处理,另一半不进行辐照处理。然后,在50亩试验田的一半面积上播入经辐照处理过的种子,为试 验组,另一半面积播入未经辐照处理的同品种种子,为对照组。考虑到经 辐照处理过的种子的发芽率较高,试验组的种子量比对照组减少5-10%, 为ll-12kg/亩。两组地块采用完全相同的水肥条件和田间管理。发芽后, 试验组的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2006年暖冬和2007年春旱,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亩产分别为836斤与725斤,试验组增产15.31%。实施例4 (2007年春批试)选用乌粳15#稻种若干,分为两组,其中取一半置入本实用新型所 述的种子处理装置进行粒子流辐照处理,另一半不作处理。然后,在4.3亩的试验田中的一半播入经辐照处理过的种子,为试验 组,另一半播入未经辐照处理的种子,为对照组。两组的种子量、水肥条 件及田间管理完全相同,收割时请公证员公证,结果,试验组if产1137.20 斤(湿重),对照组亩产879.60斤(湿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增产29.29%。 经分析,此次试验组增产幅度较大,是因为试验组的稻子抗倒伏性能较优, 受台风影响较小,而对比组受台风影响较明显。由上述实施例证明,经本实用新型粒子流辐照后的稻、麦种f,可 获得10%-30%的增产,且抗倒伏性能明显优于未经辐照的种子。
权利要求1.一种种子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可产生频率为数百MHz至数GHz、功率为数百W至数十kW的微波的微波发生器1,一变换器2和一种子处理腔4;所述变换器2由数层到数十层非铁磁性金属导电网组成,其一侧为输入端,紧靠微波发生器1的微波发射口,另一侧为输出侧,开放于所述处理腔4内;所述处理腔4为一外壳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封闭腔体,在该腔体内设有可旋转或移动的置物盘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种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2)的 导电网由相互平行的2-30层非铁磁性导电金属网组成,金属网间用相 同材料支架连接成一框架,所述框架的四边用所述非铁磁性导电金属 网包覆,并与所述支架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铁磁性导 电金属网为网孔在80-150目之间的金属丝网,每二层网之间相距 0.2-3.0cm。
专利摘要一种种子处理装置,包括一可产生频率为数百MHz至数GHz、功率为数百W至数十kW的微波的微波发生器1,一变换器2和一种子处理腔4,所述变换器2由数层到数十层非铁磁性金属导电网组成,所述处理腔4为一外壳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封闭腔体,在该腔体内设有可旋转或移动的置物盘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处理能力强;无辐射污染,无需特别防护。种子处理后,能提高作物发芽率与产量,增强防倒伏能力。
文档编号A01C1/00GK201123290SQ200720075789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锋 全, 张柏洲, 朱永强, 石 黄 申请人:张柏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