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诱饵抛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4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诱饵抛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无需以人力抓取抛出诱饵,而是 利用机械动力将诱饵料自动持续抛出,通过抛出的诱饵聚集鱼群,增加鱼儿 上钩机率的鱼诱馎抛料机。
技术背景目前,近海船钓与水库筏钓业已开放,对于热爱钓鱼的钓友来说确实是一 种莫大的福音,期待得到一展梦寐以求的近海船钓的钓技。但是,由于传统 钓鱼引诱鱼儿上钩方式,主要是将带饵的鱼钩甩出后,再逐次用手抓诱佴抛 出去,通过抛出的诱饵聚集鱼群,以增加鱼儿上钩的机率;然而,用手抛出 去的诱饵其散布面太广,无法精准的达到在带饵鱼钩附近而聚集鱼群,且利 用人力来抛出诱饵极为费时耗事,致使无法满足钓友垂钓的需求,故确实有 待从业者进行改进。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基于前述钓鱼的强势市场发展潜力,凭借从 事各种产品生产多年的经验,致力于研究创新,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 鱼诱饵抛料机,主要是由机壳、右侧盖、主传动轴、左侧盖、马达、右轴承 座、副传动轴、左轴承座、调控罩、盛料斗组件及固定板等构件组成,通过 马达的转轴驱动主传动轴带动扇叶旋转,同时利用主传动轴的传动齿驱动减 速齿轮组,带动副传动轴和导料涡杆转动,使该导料涡杆间歇抵触阀门片的 突柱,令阀门片持续抖动,让容纳在盛料斗组件内部的诱饵料从进料口落入 小管体内,再借助该副传动轴的导料涡杆往前输送,继而从前通道落入大管 体内,再利用扇叶急速旋转将诱饵料从出料口自动持续抛出,据此达到无需 以人力抓取诱饵抛出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鱼诱饵抛料机,其特征在于,由机壳、右侧盖、主传动轴、左 侧盖、马达、右轴承座、副传动轴、左轴承座、调控罩、盛料斗组件及固定
板组合而成;其中该机壳是由大管体并连小管体所构成,大管体内部设具有穿孔的隔板, 周壁一侧延伸具有导料槽的出料口,且在大管体与小管体相邻处开设前通道 和后通道,小管体顶部开设进料口,该进料口外侧二旁固设螺纹柱;该右侧盖底部弯曲一平面脚座,周缘适处设有开口朝上的嵌钩,中央套 设轴承, 一侧枢设由数个齿轮匹配构成的减速齿轮组,其是盖合在机壳的大 管体右侧端,且让轴承和减速齿轮组装设置在大管体的内部;该主传动轴中部设有传动齿,其上设有稍小于大管体内径的扇叶,该主 传动轴穿过隔板上的穿孔,再枢插入右侧盖的轴承中组装结合;该左侧盖底部弯曲一平面脚座,周缘适处设有开口朝上的嵌钩,中央套 设轴承,供盖合着机壳的大管体左侧端,且让其轴承恰枢套着主传动轴的一 端,再通过长螺栓和螺帽将右侧盖和左侧盖锁固于大管体二侧;该马达通过螺栓锁接在右侧盖的外侧面,其转轴恰插接在主传动轴上, 且通过螺栓予以固定,由直流电瓶作为驱动动力源;该右轴承座通过埋头螺丝盖合在机壳的小管体右侧端;该副传动轴适当位置设有传动齿轮,其上设有稍小于小管体内径的导料 涡杆,该副传动轴穿入小管体再枢插入右轴承座中组装结合;该左轴承座通过埋头螺丝盖合在机壳的小管体左侧端,且借助其枢套着 副传动轴的一端;该调控罩概呈一n字形体,于其一隅固设有轴杆,借助该轴杆枢组在右侧 盖的嵌钩和左侧盖的嵌钩区间,使调控罩盖合着导料槽;该盛料斗组件由左板、右板和前板、后板以及阀门片组成,是通过锁把组 装固定;该左板和右板是设为镜射的扇形状,二侧设有折边,左板靠近底部 设有插孔;该前板和后板也是设为镜射的扇形状,顶面设有折边,其底部设 具有缺口的弧翼;该阀门片底面固设一突柱;该盛料斗组件是靠前、后板底部的弧翼组接在机壳的小管体顶部进料口 处,且通过蝶形螺帽予以锁定,于左板的插孔组置入阀门片,再在左轴承座 外侧借助锁把锁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方利用调控钮锁接阀门片,旋转调控 钮牵引阀门片位移设定落料量多寡。启动马达,通过其转轴驱动主传动轴带动扇叶旋转,同时利用主传动轴 的传动齿驱动减速齿轮组,通过传动齿轮带动副传动轴和导料涡杆转动,使 导料涡杆间歇抵触阀门片的突柱,令阀门片持续抖动,让容纳在盛料斗组件 内部的诱饵料从进料口落入小管体内,再通过副传动轴的导料涡杆往前输送, 继而从前通道落入大管体内,利用主传动轴的扇叶急速旋转将诱佴料从出料 口持续抛出,其可通过调控罩的角度设定诱饵料抛出的远近位置。本实用新型鱼诱饵抛料机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抛诱馆料时,启动马达, 通过其转轴驱动主传动轴带动扇叶旋转,此时以主传动轴的传动齿驱动减速 齿轮组,再通过传动齿轮带动副传动轴和导料涡杆转动,使导料涡杆间歇抵 触阀门片的突柱,令阀门片持续抖动,让容纳在盛料斗组件内的诱馎料从进 料口落入小管体内,再借助副传动轴的导料涡杆往前输送,继而从前通道落 入大管体内,从而利用主传动轴的扇叶急速旋转将诱饵料从出料口持续抛出, 另,本实用新型可以设定调控罩的角度,以设定抛出诱饵料的远近距离,无 需以人力抓取抛出诱饵,省时省力,使用方便,效果理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局部结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盛料斗组件立体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组合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IO机壳、ll大管体、111穿孔、112隔板、113导料 槽、114出料口、 12小管体、121进料口、 122螺纹柱、13前通道、14后通 道、21右侧盖、211脚座、212嵌钩、213轴承、214减速齿轮组、22主传动 轴、221传动齿、222扇叶、223螺栓、23左侧盖、231脚座、232嵌钩、233 轴承、24长螺栓、241螺帽、30马达、31转轴、32螺栓、41右轴承座、411 埋头螺丝、42副传动轴、421传动齿轮、422导料涡杆、43左轴承座、431埋 头螺丝、44调控罩、441轴杆、442螺帽、50盛料斗组件、51左板、511折
边、512插孔、52右板、521折边、53前板、531折边、532缺口、 533弧翼、 54后板、541折边、542缺口、 543弧翼、55阀门片、551突柱、56锁把、57 蝶形螺帽、61固定板、62锁把、63调控钮、631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于后,以具体了解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结构及特征。首先,参阅图1至图3和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鱼诱饵抛料 机,主要是包括机壳IO、右侧盖21、主传动轴22、左侧盖23、马达30、右 轴承座41、副传动轴42、左轴承座43、调控罩44、盛料斗组件50及固定板 61诸构件组合而成;其中该机壳10由大管体11并连小管体12所构成,大管体11内部设有一具 有穿孔111的隔板112,其周壁一侧延伸具有导料槽113的出料口 114,且大 管体11与小管体12相邻处开设前通道13和后通道14,另,小管体12上方 开设进料口 121,并于该进料口 121外侧二旁固设螺纹柱122;该右侧盖21底部弯曲一平面脚座211,周缘适处设有开口朝上的嵌钩 212,中央套设轴承213, 一侧枢设由数个齿轮匹配构成的减速齿轮组214, 其是盖合在机壳10大管体11右侧端,且让轴承213和减速齿轮组214装置 于大管体ll的内部;该主传动轴22中部设有传动齿221,其上设有稍小于大管体11内径的扇 叶222,该主传动轴22穿过隔板U2上的穿孔1U,再枢插入右侧盖21的轴 承213中组装结合;该左侧盖23底部弯曲一平面脚座231,周缘适处设有开口朝上的嵌钩 232,中央套设轴承233,供盖合着机壳10的大管体11左侧端,且让轴承233 恰枢套着主传动轴22 —端,再通过长螺栓24和螺帽241将右侧盖21和左侧 盖23锁固于大管体11二端;该马达30是通过螺栓32锁接在右侧盖21的外侧面,并令其转轴31恰 插接在主传动轴22上,且通过螺栓223予以固定,可用DC12V直流电瓶作为 驱动动力源;该右轴承座41通过埋头螺丝411盖合在机壳10的小管体12右侧端; 该副传动轴42适当位置设有传动齿轮421,其上设有稍小于小管体12内 径的导料涡杆422,该副传动轴42是穿入小管体12再枢插入右轴承座41中
组装结合;该左轴承座43通过埋头螺丝431盖合在机壳10的小管体12左侧端,且 借助其枢套着副传动轴42的一端;该调控罩44概呈一n字形体,于其一隅固设有轴杆441,借助该轴杆441 和螺帽442枢组在右侧盖21的嵌钩212和左侧盖23的嵌钩232区间,也就 是位于大管体11的外周,且利用该调控罩44盖合着导料槽113。参阅图4至图7所示,该盛料斗组件50是由左板51、右板52和前板53、 后板54以及阀门片55等组件组成,其通过锁把56予以固定;该左板51和右板52是设为镜射相同的扇形状,二侧设有折边511和521, 该左板51靠近底部设有插孔512;该前板53和后板54也设为镜射相同的扇形状,顶面设有折边531和541, 其底部设具有缺口 532和542的弧翼533和543;该阀门片55底面固设一突柱551。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盛料斗组件50是借助其前、后板53和54底 部的弧翼533和543组接在该机壳10的小管体12顶部进料口 121处,且通 过蝶形螺帽57予以锁定,并于该左板51的插孔512组装置入阀门片55,再 在左轴承座43外侧通过锁把62锁组固定板61,该固定板61上方利用调控钮 63和螺帽631锁接阀门片55,从而可旋转该调控钮63牵引阀门片55位移作 设定落料量的多寡。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鱼诱饵抛料机,其各组件关联构造及位置的概述。其次,将本实用新型鱼诱饵抛料机所能预期达到的功效及动作原理陈述 如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有更进一步的体会与认识。本实用新型在抛诱饵料状态时,请配合参看图8及图9所示,是启动该 马达30,通过其转轴31驱动主传动轴22带动扇叶222旋转,此时,便以主 传动轴22的传动齿221驱动减速齿轮组214,再通过传动齿轮421带动副传 动轴42和导料涡杆422转动,使该导料涡杆422间歇抵触阀门片55的突柱 551,令阀门片55持续抖动,让容纳在盛料斗组件50内的诱馆料从进料口 121 落入小管体12内,再借助副传动轴42的导料涡杆422往前输送,继而从前 通道13落入大管体11内,从而利用主传动轴22的扇叶222急速旋转将诱饵 料从出料口 114持续抛出。再者,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设定该调控罩44的角度,借以设定抛出诱饵料的远近足巨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 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鱼诱饵抛料机,其特征在于,由机壳、右侧盖、主传动轴、左侧盖、马达、右轴承座、副传动轴、左轴承座、调控罩、盛料斗组件及固定板组合而成;其中该机壳是由大管体并连小管体所构成,大管体内部设具有穿孔的隔板,周壁一侧延伸具有导料槽的出料口,且在大管体与小管体相邻处开设前通道和后通道,小管体顶部开设进料口,该进料口外侧二旁固设螺纹柱;该右侧盖底部弯曲一平面脚座,周缘处设有开口朝上的嵌钩,中央套设轴承,一侧枢设由数个齿轮匹配构成的减速齿轮组,其是盖合在机壳的大管体右侧端,且让轴承和减速齿轮组装设置在大管体的内部;该主传动轴中部设有传动齿,其上设有稍小于大管体内径的扇叶,该主传动轴穿过隔板上的穿孔,再枢插入右侧盖的轴承中组装结合;该左侧盖底部弯曲一平面脚座,周缘处设有开口朝上的嵌钩,中央套设轴承,供盖合着机壳的大管体左侧端,且让其轴承恰枢套着主传动轴的一端,再通过长螺栓和螺帽将右侧盖和左侧盖锁固于大管体二侧;该马达通过螺栓锁接在右侧盖的外侧面,其转轴恰插接在主传动轴上,且通过螺栓固定,由直流电瓶作为驱动动力源;该右轴承座通过埋头螺丝盖合在机壳的小管体右侧端;该副传动轴设有传动齿轮,其上设有稍小于小管体内径的导料涡杆,该副传动轴穿入小管体再枢插入右轴承座中组装结合;该左轴承座通过埋头螺丝盖合在机壳的小管体左侧端,且借助其枢套着副传动轴的一端;该调控罩概呈一ㄇ字形体,于其一隅固设有轴杆,借助该轴杆枢组在右侧盖的嵌钩和左侧盖的嵌钩区间,使调控罩盖合着导料槽;该盛料斗组件由左板、右板和前板、后板以及阀门片组成,是通过锁把组装固定;该左板和右板是设为镜射的扇形状,二侧设有折边,左板靠近底部设有插孔;该前板和后板也是设为镜射的扇形状,顶面设有折边,其底部设具有缺口的弧翼;该阀门片底面固设一突柱;该盛料斗组件是靠前、后板底部的弧翼组接在机壳的小管体顶部进料口处,且通过蝶形螺帽锁定,于左板的插孔组置入阀门片,再在左轴承座外侧借助锁把锁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方利用调控钮锁接阀门片,旋转调控钮牵引阀门片位移设定落料量多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诱饵抛料机,是由机壳、右侧盖、主传动轴、左侧盖、马达、右轴承座、副传动轴、左轴承座、调控罩、盛料斗组件及固定板组合而成,其借助马达的转轴驱动主传动轴带动扇叶旋转,同时利用主传动轴的传动齿驱动减速齿轮组带动副传动轴和导料涡杆转动,使导料涡杆间歇抵触阀门片的突柱,令阀门片持续拨动容纳在盛料斗组件内部的诱饵料,使其从进料口落入小管体内,再通过副传动轴的导料涡杆往前输送,继而从前通道落入大管体内,再利用扇叶急速旋转将诱饵料从出料口自动持续抛出。
文档编号A01K97/00GK201008311SQ20072009537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
发明者杨振声 申请人:杨振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