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功能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播种、施肥及除草的多功能播种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 32 915 8公开了 一种小型单轮坡地播种机,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采用平架形的,在机架上面固定有种子箱,种子箱底 部两侧固定有地轮轴套,在机架下面固定有开沟器,开沟器两侧有护 板;只采用一个地轮,地轮上固定有一个半轴,窝眼式播种轮固定在 半轴一侧,播种轮上部伸入种子箱中,在机架另一侧有两个轴套并插 装有纵向轴,纵向轴前端有下弯的L形地托,纵向轴后端有上弯的L 形扶杆和扶手,机架扶杆侧焊合有牵引环;该播种机有结构简单,能 适应平地和坡地的需要。
中国专利文献CN2285050公开了 一种双体单轮播种机,其结构要 点为机架中间的地轮轴上联接表面有排料孔的排料器,排料器上面 安装由隔板隔开的种肥箱、下面安装接料槽。本机工作时,地轮轴直 接带动排料器播种施肥。本机结构简单,传动可靠,播量可调,实现 了种、肥分排,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的工作, 功能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型播种机。
上述两种单轮播种机,都需要用另外的动力源来带动,才可以工 作,如利用人力、牲畜或其它机构,如拖拉机作为动力源牵引,才可 以工作。逸样,无论是播种、施肥及除草都需要至少两个人才可以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体积小、 结构紧凑,可单人操作的多功能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包括机架、盛 料器、调节器、楼腿,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盘和带扶手的机架支架, 所述调节器固定在所述机架底盘上,在调节器上方设有盛料器,在调 节器下方设有楼腿,在所述底盘前部下方设有一个车轮,在所述车轮 上方设有带离合器和档位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输出盘带动车轮 转动,所述车轮带动调节器旋转。
所述动力源为摩托车汽油机。
所述楼腿为可拆式连接。
所述楼腿可为施肥或播种犁或除草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底盘前部下方设有一个车轮,在所 述车轮上方设有带离合器和档位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输出盘带 动车轮转动,所述车轮带动调节器旋转的结构,这样,本实用新型具 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可单人操作的优点。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麥见图1,它是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包括机架l、盛料器2、 调节器3、楼腿4,所述机架1包括机架底盘11和带扶手13的机架 支架12,所述调节器3固定在所述机架底盘11上,在调节器3上方 设有盛料器2,在调节器3下方设有楼腿4,在所述机架底盘11前部 下方设有一个车轮5,在所述车轮5上方设有带离合器和档位的动力 源8,所述动力源8为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当然,也可以用二冲程 的汽油机或小功率的柴油机等,如6匹柴油机),所述动力源8通过
输出盘81,用第一链条82带动车轮4转动,在所述车轮4的另一侧 用第二链条83带动调节器3旋转,这可以使种子或服料按需要均匀 地点4番。所述离合器柄6安装在扶手13的左边,在所述扶手13的右 边设有油门旋柄9,可以给动力源8加油。在所述机架底盘上方设有 油箱91,油箱91通过输油管92给动力源8提供油料。挂挡杆7与 档位相连,用于换档以改变车速。所述楼腿4为可拆式连接,才艮据作 业的需要,所述楼腿4可更换为施肥用的楼腿,或者用于播种的播种 犁,或者用于除草的除草犁等等,以实现播种机的多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包括机架、盛料器、调节器、楼腿,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盘和带扶手的机架支架,所述调节器固定在所述机架底盘上,在调节器上方设有盛料器,在调节器下方设有楼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前部下方设有一个车轮,在所述车轮上方设有带离合器和档位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输出盘带动车轮转动,所述车轮带动调节器旋转。
2、 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迷动力源为摩托车汽油机。
3、 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楼腿为可拆式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楼腿可为施肥或播种犁或除草犁。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包括机架1、盛料器2、调节器3、楼腿4,所述机架1包括机架底盘11和带扶手13的机架支架12,所述调节器3固定在所述机架底盘11上,在调节器3上方设有盛料器2,在调节器3下方设有楼腿4,在所述机架底盘11前部下方设有一个车轮5,在所述车轮5上方设有带离合器和档位的动力源8,所述动力源8为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所述动力源8通过输出盘81,用第一链条82带动车轮4转动,在所述车轮4的另一侧用第二链条83带动调节器3旋转。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可单人操作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C7/00GK201064092SQ2007201206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
发明者李文君 申请人: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