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4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水产养殖缸,尤其是一种用于工厂化高密度 水产养殖缸。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过度的捕捉,自然生长在海洋及江河的水产日渐减少, 人们开始釆用近岸网箱养殖,且发展的很快。但是,近岸养殖极易引 致海岸、河岸污染,红潮、藻潮频频发生,继而影响渔获。而陆上渔 塘养殖水产,则存在渔塘易被污染、养殖密度低、鱼获低等蔽端。为 克服陆上渔塘养殖水产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研究陆基高密度养殖系 统,其主要设施是使用养殖缸养殖水产,并将缸中水体串连成一个水 处理系统,主要设备包括采用叶轮水泵将水体循环,经沉淀缸及网 式过滤器去除水中大部份是鱼粪及剩余鱼粮等悬浮物;并利用生物过 滤器去除水中的有机炭及氨氮;水体净化后采用液化氧进行处理增 氧,增氧后的净化水最后回流至养殖缸。上述方法有不足之处其一, 采用叶轮水泵为循环水动力,耗能大;其二,采用液态氧增加水中含 氧量,成本较高;其三,多个养殖缸水体混和,如不加强消毒容易引 致交叉感染。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系统存在的不 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本实用新型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包括缸体,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所述缸体上部顺缸壁 切线方向分别设有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出水管连接 的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缸体下部分别设有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 置和生物过滤器进水管连接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气压式加氧 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的出水管分别与缸体的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 水管连接,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的进水管分别与缸体的 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接;生物过滤器进水管与缸体的第二出水 管间配有水泵;底部设有沉淀集污槽,集污槽对应的缸体上设有排污 阀。所述缸体是圆盆结构状或腰形槽结构状或方形或长方形结构状。 所述缸体下部设有用于沉淀集污槽分隔的漏网。 本实用新型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设计原理和运行过程是 利用缸体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的管道连接组成一个 独立的、非常大流量的加氧循环水系统;加氧后的水从缸体上部的高 位进水口切线进入圆形的缸体,促使缸体内的水流加速循环,并形成 向下的旋涡流,有利于水中鱼粪、剩余的鱼粮等污染物的沉淀收集, 便于定时通过排污管排出;匹配的生物过滤器则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 物及氨氮。本实用新型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设计科学、它通过管道将缸 体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连接成一个独立的、非常大流 量的加氧循环水系统,所釆用的动力设备少,耗能低;它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推广。本实用新型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 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缸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的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从图1可清楚地看到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由缸体1、 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和一生物过滤器3组成。所述缸体1为圆盆形 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缸体1上部沿缸壁的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 管12,缸体1中心插置有一贯穿于其缸底的主回水管16,露于缸体 1内的主回水管16管壁上分布有回水孔17,缸体1的下部设有漏网18,该漏网18将缸体1下部分隔为沉淀集污槽19。缸体l底部设有 与沉淀集污槽19相通的排污阀15;所述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的进 水口 21通过管道41与从缸体1底部抻出的主回水管16的出水管11 连接,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的出水口 22通过管道42与缸体1上部 的回水管12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器3的进水管31通过管道43与从 缸体1底部抻出的主回水管16的出水管13连接,生物过滤器3的进 水管31与缸体1主回水管16的出水管13的连接管道43上设有水泵 5;生物过滤器3的出水管32通过管道45与缸体1上部的进水管14 连接。所述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如图4所示,由设有进水管21、出 水管22的外壳20和通过承托法兰25设置在其内的曝气装置24构成, 曝气装置24设有与压縮空气连接的供气管23。所述曝气装置24如图5所示,由设有手把246的固定架244, 设置在固定架244内带分气槽242的外壳245和排列安装在分气槽上 的曝气管243构成,分气槽242设有与供气管23连接的进气口 241。实施例2:从图6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种腰形槽状的工厂化高密 度水产养殖缸,其组成与实施例l相同,由缸体l、气压式加氧泵水 装置2和生物过滤器3组成。区别仅在于所述缸体1为腰形槽状,为 促使进入缸体后的水流规则流动,腰形槽状缸体1内顺槽长方向设置 一分隔板10,通过分隔板10将缸体1内腔分隔成两个头尾相通呈跑 道状的槽腔101、 102,腰形槽状缸体1 一端上部偏向一侧槽腔101 的缸壁上设有第一回水管12,第一回水管12通过管道42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的出水管22连接,同端腰形槽状缸体1下部偏向另 侧槽腔102之缸壁上设有的第一出水管11,第一出水管11通过管道 41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的进水管21连接;所述腰形槽状缸体1 另端缸底部设有沉淀集污槽19,对应于沉淀集污槽19的缸体1壁上 设有排污阀15。腰形槽状缸体1另端上部偏向一侧槽腔101的缸壁 上设有第二回水管14,同端腰形槽状缸体1下部缸壁上设有第二出 水管11。所述生物过滤器3设置在缸体1的另端,生物过滤装置3 的出水管31与缸体1上部的第二回水管14连接,生物过滤装置3的 进水管32通过管道44与设置在缸体1沉淀集污槽19上方的出水管 13连接。所采用的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和生物过滤器3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 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 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如果只是做出若干简单 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 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所述缸体上部顺缸壁切线方向设有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连接的第一回水管和与生物过滤器(3)出水管连接的第二回水管,缸体下部分别设有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进水管连接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的出水管分别与缸体的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的进水管分别与缸体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接;底部设有沉淀集污槽,集污槽对应的缸体上设有排污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其特征在 于所述缸体(1)是圆盆结构状或腰形槽结构状或方形或长方形结 构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其特 征在于所述缸体(1)下部设有用于沉淀集污槽(19)分隔的漏网(18)。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其特征在 于所述缸体(1)是圆盆结构状,缸体(1)内插置有一贯穿于其缸 底的主回水管(16),露于缸体(1)内的主回水管(16)管壁上分 布有回水孔(17);所述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的进水口 (21) 通过管道(41)与从缸体(1)底部抻出的主回水管(16)的第一出水管(11)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器(3)的进水管(31)通过管道(43) 与从缸体(1)底部抻出的主回水管(16)的第二出水管(13)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其特征在 于所述缸体(1)为腰形槽状,腰形槽状缸体(1)内顺槽长方向设 置一分隔板(10),通过分隔板(10)将缸体(1)内腔分隔成两个 头尾相通呈跑道状的槽腔(101、 102),腰形槽状缸体(1) 一端上 部偏向一侧槽腔(101)的缸壁上设有第一回水管(12),同端腰形 槽状缸体(1)下部偏向另侧槽腔(102)之缸壁上设有的第一出水管(11);腰形槽状缸体(1)另端上部偏向一侧槽腔(101)的缸壁上 设有第二回水管(14),同端腰形槽状缸体(1)下部缸壁上设有第 二出水管(11)。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其特 征在于所述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2)由设有进水管(21)、出水 管(22)的外壳(20)和通过承托法兰(25)设置在其内的曝气装置(24)构成,曝气装置(24)设有与压縮空气连接的供气管(2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其特征在 于所述曝气装置(24)由设有手把(246)的固定架(244)、设置 在固定架(244)内带分气槽(242)的外壳(245)和排列安装在分 气槽(242)上的曝气管(243)构成,分气槽(242)设有与供气管(23)连接的进气口 (241)。
专利摘要一种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缸,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所述缸体上部顺缸壁切线方向分别设有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出水管连接的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管,缸体下部分别设有与气压式加氧泵水装置和生物过滤器进水管连接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缸体底部设有带排污阀的沉淀集污槽,上述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非常大流量的加氧循环水系统;加氧后的水从缸体上部的第一回水管切线进入缸体,促使缸体内的水流加速循环,并形成向下的旋涡流,有利于水中鱼粪、剩余的鱼粮等污染物的沉淀收集和排出;匹配的生物过滤器则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及氨氮。它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1123305SQ200720121579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0日
发明者李盈庭 申请人:李盈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