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

文档序号:370331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木的栽植方法,特别指一种专门在盐碱地上种植树木的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土因含有过量的盐分、有毒物质及碱度过大和不良的土壤物理性状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有些盐碱地区甚至成为"不毛之地"。因此,盐碱地改良与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盐碱地改良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很多国家都致力于盐碱地治理和利用。本方法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化学、物理、工程、水利和生物的综合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和树木的栽植。这对我国盐碱地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这种栽植方法是综合采用化学、物理、工程、水利和生物措施进行改良。特别是在盐碱地树木栽植中首次使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石膏)进行化学改良,这种电厂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简称改良剂或脱硫副产物)主要成分为石膏(CaS04*2H20),在盐碱地树木栽植中使用它可以使其循环再利用,同时它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由如下方案来解决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其特征是首先进行整地和修排水沟,采用台田式整地方法,台田宽3-4m、高O.2-0.4m,排水沟上宽1.5-2.0m、下宽0.5-1.0m、深0.5-1.0m,排水沟设在台田的外侧,整地和挖排水沟结合进行,用排水沟挖出的土修筑台田,整地完成后,在台田上挖改土坑,改土坑规格为长、宽各2.5-3m、深0.8-lm,将挖出的土按每立方米加10-15kg煤烟脱硫副产物、0.12-0.15m3沙土和10-15kg有机肥,混拌后成为改良土,在改土坑的底部垫O.lm厚的砂石,改土坑的四壁衬农用地膜,然后将上述改良土回填,选择大规格、耐一定盐碱的树种裁植,栽植时间为早春,苗木栽植后当年灌水4-5次,第2年灌水3-4次,从第3年开始每年灌水1-2次,采用大水漫灌,另外每年松土除草l-2次。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综合土壤改良后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如土壤的渗透率比对照提高6倍以上,土壤容重由1.71g/cm3下降到1.59g/cm3,紧实度由紧实变为疏松,结构由柱状变为团块状。2、土壤综合改良后化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土壤PH值由9.5-10.5,一般可下降到8.5以下;土壤含盐量可下降0.1%-0.4%,一般可下降到0.35%以下。3、在改良的盐碱地上选择大规格、耐盐碱的树种栽植,成活率显著提高。柳树成活率能达到99%,比对照提高81%—96%;杨树成活率为98%,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2%和96%。沙枣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枸杞成活率达到60%以上,柽柳成活率达到83%。栽植的这些树种生长正常。总之,经过综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树木栽植成活率显著提高,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附图是本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述一实施例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的地理坐标为东经lll。22'30",北纬40°41'30〃。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7X:,年平均降水量350-400鹏,年蒸发量较大。试验地土壤碱化度25%-45%,PH值9.5-10.5,含盐量0.2%-0.8%,土壤质地为粘土,土壤结构为柱状,土壤紧实,通气性极差。地下浅层水埋藏深度为1.5-2.0m。由于地势低,雨季易出现积水。故土壤为典型碱土。2试验方法和内容2.1试验地的改良本次试验地设在道路俩侧,试验地长2600m,每侧宽4m,面积2hm2。试验时间为2006年。2.1.1整地、挖排水沟采用台田式整地,整地和挖排水沟相结合进行。台田宽4m、高约0.4m。排水沟上宽2.0m、下宽1.0m、深1.Om。排水沟挖出的土修筑台阶,然后将台面整平。2.1.2施烟气脱硫副产物(石膏)和有机肥、掺沙台阶修好后挖杨、柳树改土坑,改土坑规格为2.5X3Xlm,沙枣、枸杞和柽柳挖1.OX1.0X0.8m的坑。将挖出的土按每立方米15kg脱硫副产物(石膏)、0.15r^沙土和0.04m3(15kg)有机肥混拌均匀成为改良土,然后将杨、柳树改土坑回填。多余的改良土用于回填沙枣、枸杞和柽柳栽植坑。2.1.3底部垫石和四壁衬膜杨、柳树改土坑在回填土前,在坑底部垫0.lm厚的砂石(每坑0.8m3),四壁衬农用地膜。栽植耐盐碱性强的树种,如构杞、沙枣和柽柳则不必垫石衬膜。2.2种植与管理2.2.1树种选择、苗木规格及种植树种选择:选择枸杞、柽賴P、沙枣、紫穗槐、新疆杨、群众杨、垂賴P、速生柳、臭柏等。苗木规格杨树和柳树直径为4.5-7.Ocm,沙枣苗高1.5m,柽柳苗为5年生、苗高1.5-2.Om;紫穗槐为1年生,臭柏为3年生,枸杞为1年生。种植:种植时要栽直、不窝根,分层填土、分层踏实。栽后应及时灌透水,覆土保墒。栽植时间为早春。2.2.2灌水和抚育苗木栽植后在24小时内第一次灌水,一周后第二次灌水,一个月后第三次灌水,6月份进行第四次灌水,IO月份灌封冻水。采用大水漫灌,以利于洗盐和促进化学反应。第2年灌水3次。每年松土除草1-2次,在灌水后进行,以防返盐及土壤板结。3.1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经综合改良后首先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土壤渗透率有明显改善(见表1)。土壤经综合改良后首先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土壤渗透率有明显改善,施石膏后渗透率是原土渗透率的4.62倍,综合改良后渗透率是原土渗透率的6.15倍。土壤容重由1.71g/cm3下降到1.59g/cm3,土壤质地由粘土变为沙粘土,土壤结构由柱状变为团块状,土壤紧实度由紧实变为疏松。表l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土壤处理特性或指标备注深翻0.72277%综合改良1.60615%渗透率(ctn/min)施石膏1.20462%换土(细沙土)2,761062%原土(对照)0.26100%土壤容重(g/cm3)综合改良1.59下降O.12原土(对照)1.71质地综合改良沙质粘土原土(对照)粘土结构综合改良团块状原土(对照)柱状紧实度综合改良疏松原土(对照)紧实3.2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经综合改良后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2)。表2土壤化学性质测定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六个样点的PH值下降十分明显,由9.06-10.68下降到8.03-9.34,下降的幅度为0.1-2.2;全盐量也下降了0.1%-0.4%。改良后的土壤PH值一般在8.5以下,土壤含盐量在0.35%以下,能够使耐一定盐碱的树种正常生长。4、树木成活生长效果经过土壤改良后栽植的树木成活率明显提高,柳树成活率达到99%,比对照提高81%_96%;杨树成活率为98%,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2%和98%,沙枣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枸杞成活率达到60%以上,柽柳成活率达到了83%,达到了在非盐碱地栽植的成活率标准,且生长基本正常。但紫穗槐和臭柏的成活率不高,且有盐碱危害症状。详见表3、表4和表5。表3杨树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调查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表4柳树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调查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表5其他树种成活率及生长调查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其特征是首先进行整地和修排水沟,采用台田式整地方法,台田宽3-4m、高0.2-0.4m,排水沟上宽1.5-2.0m、下宽0.5-1.0m、深0.5-1.0m,排水沟设在台田的外侧,整地和挖排水沟结合进行,用排水沟挖出的土修筑台田,整地完成后,在台田上挖改土坑,改土坑规格为长、宽各2.5-3m、深0.8-1m,将挖出的土按每立方米加10-15kg煤烟脱硫副产物、0.12-0.15m3沙土和10-15kg有机肥,混拌后成为改良土,在改土坑的底部垫0.1m厚的砂石,改土坑的四壁衬农用地膜,然后将上述改良土回填,选择大规格、耐一定盐碱的树种栽植,栽植时间为早春,苗木栽植后当年灌水4-5次,第2年灌水3-4次,从第3年开始每年灌水1-2次,采用大水漫灌,另外每年松土除草1-2次。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本方法是采用台田大坑整地、挖排水沟,施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石膏)和有机肥、掺沙土,隔离(垫石衬膜),大水灌溉。本栽植方法选择大规格、耐一定盐碱的树种栽植等综合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采用本方法进行树木栽植表明,土壤的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如土壤的渗透率比对照提高6倍以上,土壤容重由1.71g/cm<sup>3</sup>下降到1.59g/cm<sup>3</sup>,土壤pH值由9.0-10.5,一般可下降到8.5以下;土壤含盐量可下降0.1%-0.4%。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栽植表明,柳树成活率达到99%,杨树达到98%,沙枣达到85%以上,枸杞达到60%以上,柽柳达到80%以上,且各种树木生长正常。文档编号A01G23/00GK101288377SQ20081007428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发明者张秋良,德永军,亮方,段广德,郭金芝申请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