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强风护林的创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8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强风护林的创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森林、树木、抗强风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
背景技术
强风的风力计算;多种桩受力计算与 设计;长杆件受力计算与尺寸确定;箍环设计
发明内容
每年台风季节时,台风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带,对入侵地
区都造成严重损失,其中损失之一是树木被推倒或连根拔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强风护林的创新技术,来解决台风 来临时,防止树木被推倒、拔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内容及特征如下
1、实施如下的结构工程在树周围三处或多处打桩,桩的类
型有木桩、钢管桩、钢条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在树主干上 端箍上金属环,用长杆件或绳索使金属环与桩顶连结,i用扁钢 或钢筋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金属环t
2、 树主干上端的金属环与树主干之间夹有橡胶制品的垫 层,以防树干外皮被刮破并使树干表面受力均匀。
3、 树主干上端金属环使用情况有两种 一是任何时候都 安在树上,二是只在台风来临前安上,对于前种情况金属环有 一段由弹簧钢构成,以适应树木生长中树干变粗的情况。
4、 当那金属环位于树主干上方的树干分叉处时,则分叉 处的分枝树干也应箍上较小的金属环,这些较小金属环在大金 属环内侧,并与大金属环连成一体。
5、 树主干上端或上方的金属环可与临近树上的金属环用 长杆件进行连接,连接的树木多棵时,则形成连接网络,从而 大幅度提高树木抗台风的强度。6、 树周边扭的位置应选在桩不穿透树根、不因打桩而损 伤树根的位置,为此选择桩的位置时应作测定,从而判断打桩 点之下有否树根,用钴探、超声波、小应变等技术来测定判
断0
7、 桩平面位置、桩尺寸与入土深度、杆件尺寸等,用所 计算出来的台风荷载力进行设计。


附图中的数码字含义1—树主干;2—桩;3—箍环;
4—长杆件;5—树根;6—地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由地方^[府的林业主管部门协同有关单位推广实施。
权利要求
1、为了防止台风入侵时树木被推倒甚至连根拔起的损失,实施如下的结构工程在树周围三处或多处打桩,桩的类型有木桩、钢管桩、钢条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在树主干上端箍上金属环,用长杆件或绳索使金属环与桩顶连结,金属环用扁钢或钢筋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工程,其特征是树主干上 端的金属环与树主干之间夹有橡胶制品的垫层,以防树干外皮 被刮破并使树干表面受力均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工程,其特征是树主干上 端金属环使用情况有两种 一是任何时候都安在树上,二是只 在台风来临前安上,对于前种情况金属环有一段由弹簧钢构 成,以适应树木生长中树干变粗的情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工程,其特征是当那金属 环位于树主干上方的树干分叉处时,则分叉处的分枝树干也应 箍上较小的金属环,这些较小金属环在大金属环内侧,并与大 金属环连成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工程,其特征是树主干上 端或上方的金属环可与临近树上的金属环用长杆件进行连接, 连接的树木多棵时,则形成连接网络,从而大幅度提高树木抗 台风的强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工程,其特征是树周边桩 的位置应选在桩不穿透树根、不因打桩而损伤树根的位置,为 此选择桩的位置时应作测定,从而判断打桩点之下有否树根, 用钻探、超声波、小应变等技术来测定判断。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工程,其特征是桩平面位 置、桩尺寸与入土深度、杆件尺寸等,用所计算出来的台风荷 载力进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名称是一种抗强风护林的创新技术。本发明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台风入侵时树木被推倒、拔起。本发明技术方案树周围三处或多处打桩,桩的类型有木桩、钢管桩、钢条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在树主干上端箍上金属环,用长杆件或绳索使金属环与桩顶连结,桩平面位置、桩尺寸与入土深度、杆件尺寸等,用所计算出来的台风荷载进行设计。
文档编号A01G17/14GK101543177SQ20081008637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4日
发明者峥 王, 王云艇 申请人:王云艇;王 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